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先求己
33191800000011

第11章 不同地域与养生

1.山区

山区,泛指山地、丘陵和较崎岖的高原地区。不少养生学者认为居处地势高,气候凉爽者多长寿。这与山区长寿老人多的事实相吻合。山区多泉水、瀑布、溪水,由于水中矿物质多,经常饮用可延年益寿,泡温泉还可以治疗皮肤病。

近年来,随着字宙空间计划的实施和某些地方病在山区的流行,推动了高海拔地理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作用的多学科研究,使人们对山区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以下我们从环境与生活来分别介绍山区的养生特点:

——利用环境特点养生

由于山上气温、气压较低,风速较大,太阳辐射尤其紫外线含量充沛,有助于人体钙、磷代谢和机体免疫力的提高。美丽的自然景观,清净透明的天际和梦幻般的云海,都令人心旷神怡。人们可充分利用山地丰厚的养生条件作短期疗养、避暑、爬山、游览和散步,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适合养生的地方有很多,如庐山、黄山、莫干山、峨嵋山等,这些地区空气清新,绿树成荫,草木散发出的性物质有一定杀菌作用。呼吸这样的空气,可镇定情绪,预防哮喘发作。

山区的环境不但空气清新,而且世代居住在浅山区的居民中,除接受上述山地气候的有益作用外,大部分人的寿命都很长。

登山运动对锻炼心肺好处多多,住在高山附近的人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以下就是我们总结出的一些因素。首先是传染病少。山上气温低、积水少,蚊虫、病菌的繁殖都受到抑制,不利于传染病的发生,加上山上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流动不大,也不利于传染病的流行;其次,山地环境与外界交流较少,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居民曰出而作,曰入而息,志闲少欲,恬淡虚无,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骚扰,心境平和;另外,山地人经常爬山、散步、劳动,以低脂的自然食物为主,摄入的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受现代环境污染的危害较少等都有利于延年益寿。

——饮食养生

为适应高原山地的寒冷气候,牛、羊肉和各种乳制品成为当地居民的首选,尤以甘温大补的羊肉食用最为普遍,如羊肉泡馍、手扒羊肉、烤羊肉串、炖全乳羊等,都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喝常温水、常温茶,不喝烫水、过热的茶。要多吃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稻,越冬植物如冬小麦,地底下食物如土豆,冬生食物如大白菜、萝卜,以及背阴处长的食物。要多喝井水、地下水,这些地区的水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利于人体的吸收,补充人体所需。

另外在山区中,有一些天然生长的植物也是很好的补品。如竹笋,它是一种很好的绿色食物,对降血脂、抗衰都有明显的疗效。山中的灵芝被中医养生家认为是养生中的极品。它可以补全身之气,所以心、肺、肝、脾、肾脏虚弱者,都可以服。灵芝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巨大作用。它不同于一般药物对某种疾病所起的治疗作用,也不同于一般营养保健食品只对某一方面营养素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强化,而是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功能平衡,调动机体内部活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功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内脏或器官功能正常化,被称为山中的瑰宝。

2.平原和盆地

平原是指陆地上海拔在二百米以下,平坦或有轻微波伏起伏的地区。地区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水网密布,交通发达,是经济、文化发展较早的地方。盆地是指四周高、中间低的盆状地形。我国著名的四大盆地为四川、塔里木、准噶尔和柴达木盆地。由于平原和盆地在地质构造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有某些相近似处,所以养生方法也大体相似。

——利用环境特点养生

我国著名的矿泉疗养地大部分布在内陆平原或丘陵地带,如北京小汤山、辽宁汤岗于、兴城和黑龙江五大莲池、安徽半汤、南京汤山、四川攀枝花等地,矿泉中含多种化学微粒、气体及放射性物质;如碘、溴、钙、镁及二氧化碳、硫化氢、氡气等。矿泉的温度、压力、浮力和化学成分,对人体都有—定生理作用,并能防治某些疾病。

我国的湖滨气候疗养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如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另外,还有一些江滨气候疗养地如钱塘江、松花江,以及风景疗养地如苏州、杭州,都历来为中外人士所向往。这些地方空气清新、气候湿润宜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碧波荡漾,湖光山影相映生辉,名胜古迹点缀其中,令人赏心悦目。对人的身心调养都有帮助。优美的环境作为良性刺激,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因此,在风景胜地和湖滨环境休养生息,对许多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慢性消化系统疾患,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饮食养生

由于平原和盆地区域广泛,饮食结构较复杂多样,平原或盆地环境比较潮湿的区域如四川、湖南一带的居民,对辣椒有特殊的嗜好,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辣味,而东北人的爱吃大蒜、芥末,不亚于湘、川人的吃辣椒。人们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知:冬天吃辣、可增迸食欲助消化,从而增加体内产热,有益于防寒保暖,还能防治当地常见的风湿证或腰腿痛;夏季吃辣,能加速机体排汗、散热,有利于防暑降温,同时可帮助克服在湿热气候下出现的“苦夏”现象。可见,食辣是当地人为适应寒冷潮湿环境而养成的饮食习惯。但各种辣味刺激性强,对有痔疮、肺结核咯血和胃溃疡者慎食。

四川的泡菜、金华的火腿、腊肉以及东北的酸菜都是颇有地方风味的食物。这也是人们为调剂口味,延长蔬菜、肉食供应期的一种手段。但现代研究证明,这些腌制、熏烤的食品里,含亚硝胺等物质,长期过量服用,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当然,平原和盆地区域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新鲜的瓜果蔬莱,丰富的水产食品,各种粮棉油料作物,为人体的衣食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开放的经济、发达的交通,悠久的文化传统,也从不同角度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3.海滨

我国有辽阔的海疆,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港湾和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内陆高山和平原地区的生活环境。

——利用环境特点养生

海滨气候又称海洋气候。海洋由于它固有的特性,且气候比较温和,与陆地显著不同。由于海水中阳光穿透的深度比在陆地土壤中大得多,这使太阳不仅能使海水表面加热变暖,同时也使海水较深层加热变暖;在海滨空气中,碘、氯化钠、氯化镁和溴氧含量通常较高。其中碘含量是大陆空气含碘量的40倍,不仅能补充人体生理需要,还有杀菌作用。

因为水是流体,随着水流热量会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因此,水面受阳光照射得到的热量,能在水中很快传播开来。再加上我国绵延曲折的海岸线为沙质结构,形成许多天然的日光和海水浴场。湛蓝的天空,翱翔的海鸟,还有此起彼伏的波涛声,都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良好的影响。多到海边远眺,可以使我们心胸开阔,忘却烦恼,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多到海边远眺,蓝色的大海可养眼睛,可锻炼视力。早晨可以到海边看日出,晚上看海上升明月。跟土壤相比,水的热容量特别大,海滨地区的气候变化比内陆缓和得多。不仅昼夜和各季度之间温差比内陆小,而且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典型的海滨气候,一年平均温度差小于15℃。夏日里内陆已是烈日炎炎,海滨却凉风习习;秋去冬来,内陆早已寒风凛冽,海滨仍暖意未尽。这些都说明了海边的自然环境是很适合养生的。

——饮食养生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鱼类以及海鲜就成为我们的主要食品,多吃海鱼、海虾,有利于健脑,降血脂,保护血管。还可养阴补肾长寿延年。常吃紫菜、海带可以补碘治甲亢。因为海产品有自然咸味,咸入肾,所以对补肾有很大的益处。常吃海贝、海蛤、海蜇,可滋阴润肺。但是海产品易生痰助痛,所以易过敏的人、肠胃虚寒的人,要少吃,慎吃。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吃“鱼生”的习惯普遍。如港、澳、南海、广州及台湾等地最喜欢将新鲜塘鱼切片,加上姜、葱、芝麻油等佐料搅拌食之。由于奇生在鱼体内的肝吸虫藏在鱼的血肉中,经常生吃的话,寄生虫或卵就会在人体肝脏中生长繁殖,造成肝吸虫病,引起肝内结石,囊肿或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另外,浙江沿海居民因生食或半生食小海产,也常见到溶血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因此,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尽量吃煮熟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