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全方位:活到100岁的健康管理法
33190900000030

第30章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合理用药的基础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即治疗热性病用寒性药,但要待药温而不烫的时候再让病人服用;治疗寒性病要用热性药,但要候凉再让病人服用。这里讲的就是服药的方法问题。服药的方法很重要,用得对,病人容易接受,药效能够充分发挥;方法不对,不但浪费药而且有害健康。这正如清·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的:“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

一般说来,要做到合理用药,在服药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于饮水问题

1.口服药物时,要有足量的水饮水量一般控制在200毫升左右为宜,这是因为:

(1)适量多饮,可使药物迅速抵达胃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对食管的损伤;

(2)药物进入胃中崩解后,只有溶于水中才能被吸收,没有足量水也就无法充分地吸收;

(3)适量多的水分可以加快胃的排空速度,减轻药物对胃肠的刺激。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0毫升是指所服药物对水分的多少没有特殊要求时的饮水量。有些时候饮水量应该少于200毫升,最多100毫升就可以了。比如服用丽珠得乐等具有保护胃黏膜功能的药物时,饮水过多则会因为降低药物的浓度而降低药效;但有些时候又应该饮水200毫升以上,如服用磺胺类药物时,饮水不足可使药物形成结晶,造成对泌尿系的伤害。

2.关于水温问题送服药物时,水温最好不要超过40℃,特别是在服用含有生物酶的药物(如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胰蛋白酶、酵母片以及含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时,水温过高会破坏这些药的生物活性,使其所含的活性蛋白凝固变性或直接杀灭有益的细菌。若服用维生素C,水温过高还会使其因热而还原失效。

3.饮水要注意的第三件事服药之前最好先喝两、三口水,目的在于润滑食管,防止药物在食管壁上的黏附。

二、采取正确的服药姿势

1.口服药可根据以下几个原则用药

(1)一般药物应取站姿或坐姿服药,以便药物借助重力的作用迅速抵达胃肠。服药后稍事活动再休息;

(2)扩冠药物(包括舌下含化的硝酸甘油)应采取半躺半坐的姿势进药,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回心血量,防止因脑动脉缺血而跌倒,还可以使心肌缺血缺氧情况迅速得到改善,从而尽快缓解心绞痛;

(3)特殊情况下,应根据病灶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服药姿势:

①病灶在胃底、胃后壁,宜仰卧服药;

②病灶在胃体侧壁,宜取侧卧位服药。

这样既可以延长药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的时间,又可以减少胃酸及十二指肠液的返流,减轻其对胃黏膜的腐蚀,从而提高疗效。

③如果病在食管,同样要搞清病灶的具体位置,然后采取相应的服药姿势,或仰、或俯、或侧卧。另外还要注意的是,食管病无论采取哪种姿势服药,一定要记住:服药切忌大口吞下,要小口徐徐吞咽,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药物直接接触病灶的时间,提高药效。

2.滴眼药用药前先将手洗净。取坐位、抬头后仰,用手将下眼睑轻轻拉开,再将滴管靠近眼部滴药2~3滴,然后闭眼旋转眼球,再休息片刻即可。此外也可取仰卧位用药或由他人帮助滴药。

3.耳部用药让患耳侧向上方然后用药。用药后应保持原姿势片刻,以便药液充分作用于病灶,然后再进行其他活动。

4.鼻部用药头部微微上仰,每次滴入3~5滴,然后轻揉鼻翼片刻;使用鼻气雾剂则应取前倾位,直接将药喷入鼻腔。

三、切忌擅自突然停药

1.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突然停药会出现“反跳”,使病情加重,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可导致出现肾上腺皮质危象危及生命。

2.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奎尼丁、利多卡因、心得安等突然停用,可引发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诱发房颤或心肌梗死。

3.降糖药不能突然停用,尤其像胰岛素,莫说突然停用,即使减量过快,都会使血糖骤升,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4.长期服用B-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突然停药,可使交感神经因“反跳”而过度兴奋,导致血压大幅上升、心脏病急剧恶化。

5.抗癫痫药决不可随意停用,甚至连减量过快都可诱使癫痫病持续发作。

6.抗精神病必须坚持连续服用,突然停药会使病情急剧恶化。

7.降压药突然停用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大幅上升,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

8.甲亢用药不能突然停用,否则会因甲状腺素在短时间内的大量释放而出现甲亢危象。

四、根据职业特点慎重选择药物

某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员用药必须慎重,否则就会因药物不良反应诱发意外,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司机、建筑工人、高空清洁工等工作危险性较大的人群,工作前或工作中不宜使用下列药物,必须要用,应征得医生的同意:

1.镇静药如冬眠灵、安定等以及含有类似成分的抗组织胺药如扑尔敏等。可导致视物模糊、乏力、嗜睡等。

2.抗炎镇痛药如扶他林、布洛芬等,可导致意识恍惚、困倦等。

3.抗痛风药如丙磺舒、别嘌呤酵等亦可令人困倦、视力下降。

4.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安搏律定可引发头晕,心律平可使人头痛。

5.心绞痛的常用药硝酸甘油可使人眩晕,硝苯地平服后,个别人也会出现头晕眼花的现象。

6.降压药中的β-受体阻滞剂(如倍它乐克、氨酰欣安等)可引起失眠、多梦、产生幻觉,钙拮抗剂(如异搏定、拜心通、尼莫地平等)可使人困倦、头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剂等)也可让人头晕头痛。

五、病情不同,用药方法不同

同是缺铁性贫血,轻、中症病人可在饭后通过口服的方法服用铁剂制品,而重症病人或兼萎缩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因其胃酸浓度偏低,口服疗效不佳,所以就应采用注射的方法;再如,同是发热,因为发热程度不同,给药的方法也不相同,有的口服退热药即可,有的则需肌注,还有的需要静脉点滴;又如高血压,不同的病情给药的方法自然有差别,Ⅰ期或Ⅱ期高血压口服降压药就可以了,而当血压突然超过200/110毫米汞柱时,最佳的给药莫过速将巯甲丙脯酸舌下含化了;胆囊的一般性的炎症,虽然有疼痛的症状,但口服常见的抗生素就可以了,可是一旦因为炎症引发胆绞痛,最好是先将硝苯吡啶置于舌下以解燃眉之急。

六、中药的正确服用方法

中药,根据剂型的不同,病情的不同,也有多种服用方法。就口服药来讲,至少有以下服用方法:

1.汤剂——由中草药加水煎制而成

(1)温服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服药方法。即:待煎好的药不热不凉时服用。由于本法对胃肠刺激性小,所以适应面较广。

(2)热服法即:趁药液较热时饮用。热饮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借助于药液之热以助药性。临床上常用本法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证。有时治疗里虚寒证也用此法,以加大药物的补虚祛寒之力;目的之二是防止格拒,常常用于假寒真热之证。

(3)寒服法即将煎好的药液放凉甚至冷藏后服用。此法多用于里热证,有时治疗真寒假热也用此法。另外,某些气味较烈的药物,温热时服用容易呕吐,所以也用寒服法。

(4)顿服法即将药液一次性服下。多用于重症或急症。

(5)频服法即分多次,每次少量徐徐含咽或代茶饮用。前者多用于口腔、咽喉或食管等疾病;后者多用于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如高血压或糖尿病、冠心病的日常调治。

(6)熏洗法即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先以热气直接熏蒸患处,待温,再浸泡患处。本法只作外用,适于身体各部位的外部炎症或跌打损伤或风寒湿痹。

另外,还有一种浸泡法也属汤剂之列。即将中草药置于杯中沸水冲入,盖上杯盖闷、焐一定时间代茶饮用。本法类似于频服法但无需煎煮。此法常用以辅助治疗某些慢性病,如用抗白菊茶清肝祛火、治眼疾时常用,用银花茶解暑降温,用枸杞茶滋补肝肾等。

2.散剂——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本剂型的通常用法有二:

外敷即将药粉以白酒或食醋或水等调制成糊或膏或饼状敷于患处。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症常用此法。另外脐疗法多数也是使用中药散剂:将其通过不同的赋形剂(或白酒或蜂蜜等)调制成饼状置脐上。有时足底涌泉穴的外敷法也如上法;

直接冲服一些价格较高的中药往往采用此法,如将全蝎、蜈蚣研末后以药液冲服;有时也将中草药压粉之后让病人用水或黄酒等直接送服,以避免煎煮之苦。

3.中成药——丸药、膏药或酊剂等

(1)凡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证、气滞血瘀的药物如小活络丹、木香顺气丸等,可用温黄酒15~20毫升为引,温水送服,或直接用温水送服。

(2)凡治疗肾虚或妇科病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以1:100的淡盐水送服。

(3)凡治疗里虚里寒的药物如理中丸等宜以姜汤(干姜10克水煎)送服。

(4)凡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宜用小米粥上层的清稀部分送服。

(5)烊化法。将黏性太大的药物如各种胶类置杯中,再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冲入,待其烊化后服用。

(6)含化法。将药置口中或舌下便其自然溶化,如草珊瑚含片、速效救心丸等。

七、服药应注意的几件事

1.但须注意的是,只宜取微汗,切忌大汗淋漓(即中医所谓的“大汗亡阳”——损伤阳气)。若服药后丝毫未见汗出,应加服热粥以助药力。另外,服药后不应立即食用酸味食物和冷饮之类的寒凉之物。

2.服用催吐药时,可用布带等物紧束腹部以助吐,未吐者,可用手指或羽毛之类探吐;吐而不止者,饮冷稀粥止之。

3.煎好的中药汤剂不宜过夜。中草药中含大量的淀粉、糖类、蛋白质、挥发油、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和生物酶,这些成分通过煎煮之后大部分已溶解于药液之中。中草药能够治病的根本原因尽在于此。但若放置过久,药液中的生物酶可因细菌的作用而分解,导致药效降低;药液中的淀粉会因细菌所分泌的酵素而发酵,出现水解,导致药物变质。另外,因搁置时间过久,药物中的其他成分也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些我们无法测知的新的成分,这些新的成分是否对健康有利,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因此,煎好的中药最好在一天之内服完。

4.无论中药还是西药,服用之后不宜立即运动。服药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药物才能被吸收,吸收药物必须要有血液的参与,而运动会使消化道的血液趋向四肢。所以服药后应休息一段时间。特别是在服用沙星类、磺胺类药物以及布洛芬、格列本脲、格列呲嗪、氢氯塞嗪等药物之后,若外出运动又没有必要的皮肤防护,极易诱发类似日光性皮炎样皮肤反应,导致日晒部位皮肤红肿、刺痛、瘙痒、起水泡或疮疹。特别是皮肤娇嫩者及患有免疫缺陷病的患者,更易出现上述现象。

5.服药后不宜立即吸烟。服药后至少在半小时之内不能吸烟。试验证明,服药后半小时之内吸烟,药物进入血液的有效成分只有1.2%~1.8%,而不吸烟者可达21%~24%。这是由于烟碱能增加肝脏酶的活性、加速药物的降解所导致的。

八、关于静脉点滴的几个问题

1.关于点滴的速度。由于患者的年龄、疾病的性质,药物的类型各不相同,所以点滴的速度也不相同。一般来讲,由于老人、儿童的心肾功能较差,所以点滴的速度宜慢不宜快,否则,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会因心脏负担骤然增加而导致心力衰竭等现象的出现;对吐、泻或出血等疾病,由于脱水,所以滴入的速度可以适当加快,情况允许且又有必要时,甚至可以多通道同时输液;而对严重的心肺疾病,肾功能不全者,则尽量不要予以静滴,以免加重心肾的负担,必须静滴时,一定要掌握药量要少、滴速要慢的原则。

不同的药物滴入的速度不尽相同。如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血压药物滴速要慢,但降低颅内高压的药物滴速必须要快,如250毫升含20%的甘露醇在半小时左右滴完,才能有效地缓解颅内的高压;而治疗脑血栓用的脉通滴速过快,就会因心脏负荷突然过大而导致危险。

总之,静脉点滴速度的快慢因人因病而异,滴速应由医务人员掌握,患者及其家属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擅自调节。

一般而言,如非特殊病症,成人以每分钟40~60滴为宜;儿童以40~80滴为宜。

2.静滴的全过程必须要有医务人员看护。静滴结束取出针头之后,原地观察15分钟左右再进行其他活动。切忌将药物取回家静滴,以防不测。

3.近年来许多老年人每年都要静滴几次以“疏通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病。这种做法在临床上没有足够的例证作支持。况且,受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我们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输液器和针头还达不到百分之百的纯净与无菌,这就给输液本身带来隐患。所以,此类静滴还是应该慎重行事。

4.敬告病友,一旦有病,能食疗者不吃药;能吃药者不打针;能打针者不静滴。静滴是除了手术之外的最后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