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不吃药的养生智慧
33180300000008

第8章 No。6 倒经

倒经是指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黏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也就是指月经来潮前1~2天或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的有规律的吐血、鼻中出血,而又能自止,同时伴有经量减少,好像月经倒行逆上,故称“倒经”,亦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它可与月经来潮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发生而无月经来潮。这时,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

发病原因

1.年龄:青春期,月经来潮刚开始的一个阶段。

2.倒经大多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病因可能和各脏层上皮分化异常相关。

3.血液病也是引起倒经的因素之一。

3.可能是经前血、尿中雌激素含量锐减,使血液中产生一种类似优球蛋白样毒素,引起黏膜血管扩张,脆性增加,局部破裂出血而致。

4.血液病也是引起倒经的因素之一。

饮食疗法

·倒经患者的5种饮食调养处方

黑枣煮猪蹄

“原料”黑枣500克,猪蹄1只,白糖250克。

“制作方法”黑枣,猪蹄,白糖,同煮烂熟即可。

“用法”月经前五天服完。

“功效”适用于倒经患者。

猪皮大枣

“原料”猪皮60克,猪蹄1只,大枣10枚。

“制作方法”将猪皮、猪蹄、大枣洗净,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共煮烂,即可食用。

“用法”经前每天1剂。连服5~10剂。

“功效”适用于妇女经期倒经及鼻出血。

鲜藕饮

“原料”鲜藕500克。

“制作方法”鲜藕捣碎取汁,加白糖适量,调匀。

“用法”代茶饮用。

“功效”适用于倒经患者。

鲜荷叶汁

“原料”鲜荷叶1大张,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鲜荷叶洗净,榨汁加冰糖适量服用。

“用法”代茶饮用。

“功效”适用于妇女经期倒经及鼻出血。

韭菜饮

“原料”鲜韭菜适量。

“制作方法”将韭菜洗净后,捣烂出汁即可。

“用法”用温开水送服一杯。

“功效”适用于妇女经期倒经及鼻出血。

按摩疗法

·按摩调节气血治疗倒经

按摩治疗疾病,就是根据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学说,并根据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以轻按、柔和之劲,按穴道,走经络,以改善经络的功能活动和调节卫气营血,并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调整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从而扶正气、祛邪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倒经患者可选用的3种按摩处方

按摩生殖腺

取穴:①肾、输尿管、膀胱;②大脑(头部)、鼻、肺及支气管、生殖腺(卵巢)、子宫、肝、胃、十二指肠、额窦、胸部、下腹部、腰髓椎。

手法:用中度手法刺激①组反射区各3分钟;再用重度手法刺激②组反射区各3~5分钟。按摩时患者以有得气感为宜。每1日按摩1~2次,每次按摩45分钟。按摩于经期前一星期开始治疗。

主治:倒经。

足底按摩疗法

1.足底部反射区:脑垂体、鼻、腹腔神经丛、肝、脾、肾、输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肠、生殖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2.足内侧反射区:尿道及阴道、前列腺或子宫。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3.足外侧反射区:生殖腺。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按揉合谷

1.按揉合谷3分钟。

2.按揉脚全息鼻、肾上腺。各2分钟。

3.捏脚后跟:用拇指、示指(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与足跟之间凹陷处),左侧鼻子出血捏右脚后跟,右侧鼻子出血捏左脚后跟,可止血。

针灸疗法

·针灸可引经下行治疗倒经

针疗法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和疏通经络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倒经主要由于血热气逆,经血不从冲脉下行反而上溢所致。而血之所以热,气之所以逆,又与肝经郁热、肺肾阴虚等因素有关。

而中医学的针灸疗法通过对不同的穴位进行刺激,可顺经汤滋阴清火,引血下行。从而达到治疗倒经。

·倒经患者可选用的3种针疗处方

太冲针疗法

取穴:太冲、内庭、足十趾尖。

针法:局部常规消毒,用1寸毫针直刺,快速刺入皮下0.5寸深,其中足十趾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3滴。捻转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行强刺激,用泻法。每日1次,中病即止。

其他常见疗法

冷敷止血法

即让病人取坐位,头后仰,将冷水毛巾敷于前额。并用干净棉花浸透冷水,敷于鼻梁骨上,上齐双目,下齐鼻尖。

压迫止血法

即甩手指分别压迫两侧迎香穴,同时将大蒜捣成泥,敷于两足心。

自我预防

1.保持安静的生活环境,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的情志刺激。

2.经前、经期不宜过度劳累,适当调节情绪,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3.少吃(或不吃)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芦蒿、马兰头、菊花、黑木耳、鳖、淡菜之类食品。

4.注意劳逸结合,情绪不要紧张,心情要愉快,在经期要避免剧烈运动。

5.不滥用药,有时,使用肝素、抗血凝索也可能引起流鼻血。

日常调养

平时要注意生活规律,心情愉快,在月经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忌服椒姜辛热之品,再对症治疗,倒经症能够治愈。

静养、止血

如有经行吐衄先兆,应立即静卧,可在头额部敷冷毛巾,并保持镇静,切勿急躁动怒,以防血涌上窍而致吐衄。另外,发生经行吐、衄量多时,要卧床休息,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止血手段进行止血。

及时补充营养

1.若容易流鼻血,不妨考虑补充铁质,以帮助体内造血。铁是红血球中的主要物质——血红素的重要组成。

2.维生素K是正常凝血作用所必需的。其来源有苜蓿、海带、及所有深绿色叶菜类。

3.胶原蛋白是维持身体组织健康所必需的,而维生素c是形成胶原蛋白所必须的物质。上呼吸道组织里的胶原蛋白帮助黏液附着于适当的场所,使你的鼻窦及鼻腔内产生一个湿润的保护膜。

注意饮食

建议患者避免含丰富水杨酸的食物,这是一种类似阿司匹林的物质,见于咖啡、茶、某些蔬菜及大多数的水果。这些食物包括杏仁果、苹果、杏果、蓝莓(黑莓、小红莓等)、薄荷、樱桃、葡萄(干)、桃、梅、番茄及黄瓜。应避免饮食辛辣刺激易上火的食物。

戒烟

抽烟使鼻腔黏膜干燥,易引发流鼻血。

增加空气湿度

当你呼吸时,你的鼻子需确保抵达肺部的空气够湿润。因此,当环境干燥时,你的鼻子得更努力工作。建议使用加湿机来补充空气湿度,加湿机中最好加入蒸馏水,以免自来水不纯(有水碱等杂质)。

勿挖鼻孔

鼻腔内的血管破裂,需要7~10天才能完全复原。血流在血液凝结后停止,随后凝结的血块逐渐结痂;你若在隔周挖弊孔,假使不慎剥落结痂,将使流鼻血复发。

寻医问诊

读者问:

我家女儿今年15岁,在月经来潮前偶尔会有鼻出血的现象,请问我们该怎么办?她那样是不是人们常说的倒经?

专家答:

患倒经病者在出现鼻出血或吐血时,可让病人坐在椅子上,头向后仰、用冷水毛巾敷于前额和鼻梁骨上。也可以用手指分别按压鼻翼旁开一分凹陷处的迎香穴,可收到止血的功效。并同时服中西药物进行调理止血。当然病者最重要的是积极进行病因治疗,调理身体,使月经恢复正常。人们常说的倒经其症状表现为:

1.吐血、衄血出现在经期及经行前后一两天,呈有规律、周期性出现。

2.应与子宫内膜异位于肺部相鉴别。子宫内膜异位于肺部,在月经期亦出现吐衄症。肺部摄片检查,可见病灶。

3.当与鼻咽部炎症、牙龈炎及肺和胃的疾病而引起的吐血、衄血相鉴别。

读者问:

我今年23岁这几天正值月经期,只是这次来潮有点奇怪,我发现有血从肛门中流出来,这到底是月经中的倒经呢?还是其他原因?

专家答:

逆经倒经是指流鼻血和吐血,极少数情况下会有从肛门流出来。而你这种情况,应该属于经期中的错经现象,造成错经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子宫发育不良、位置不正或畸形等病变,就可能造成错经。这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2.脾虚不能统血,肝虚不能藏血,肾虚摄纳无权,胞宫之血错长。看来,错经与情绪、饮食及脾、肝、肾的疾病有关。

3.祖国医学有出走于大肠,经血错行或“经前便血”、“瞎经”之说。并认为错经的原因主要有:阴血不足,加上劳心过度,如多愁善感,忧思过度、情志不遂、焦虑烦躁等导致阴津亏虚;)素嗜辛辣炙之物,致热积于内,损伤阴络。

读者问:

我是倒经患者,这几天正值经期,但牙又痛的历害,我想到医院去给拔了,请问这时可以去拔牙吗?

专家答:

不可以拔,治疗牙病最佳时间为:月经期后的8至14天,为女性治疗牙病的最佳时期,其中以月经后第10天为最好。拔牙后出血少,痛感轻,手术后感染率低,伤口愈合快。因此,女性应选择此时治疗牙病。

在月经期,女性的血液凝固性降低,如果在月经期拔牙或做其他各种手术,都可能出现大出血。另外,月经期间妇女的痛觉神经比较敏感,全身抵抗力相对较差,所以月经期治牙病常感到疼痛,而且容易发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