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爱心的162个动物故事
33174000000164

第164章 殉难战争的波兰野牛

在欧洲南部是广袤的草原,各种树木点缀其间,使得大草原的景致更加迤逦动人。这里住着一群野牛,他们随意吃草,随意玩,来来往往总是成群结队的,非常快乐。

野牛曾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野生动物之一,它们曾如火如荼般遍布非洲、欧洲、美洲和亚洲。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不但使它们的栖息地逐年缩小,野生数量更是骤减。

波兰野牛是野牛家族中体型最大者,两角粗大而尖锐呈弧形,头额上部有一块白色的斑,肩部到前背有一个像瘤子一样的隆起,体毛大都是棕褐色、黑色,四肢膝盖以下的毛白色,故又名“白袜子”。波兰野牛与现存美洲野牛相比,毛更短,但性情比美洲野牛暴躁,警惕性也更高。波兰野牛不像美洲野牛居住在草原上,而是生活在森林中,一般结小群生活,最多不过30只,有个别老年雄性单独生活。它们主要以树叶,细枝,嫩芽和树皮为食。

19世纪中期,波兰野牛由于被大量捕杀,数量仅剩下几千只,并且全部生活在俄、波边界地区的比亚沃维耶扎。此时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了保护欧洲野牛创立狩猎法,但在比亚沃维耶扎的波兰野牛并没得到很好的保护。到了1914年,这里只剩不足1000只波兰野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一直占领着比亚沃韦札森林,为了获得欧洲野牛的皮、肉和角,竟杀死了将近600头。到1919年春,野外只剩下了最后一头母牛,后来也被偷猎者杀害了,波兰野牛自此野生灭绝。此时欧洲另外的一种高加索野牛也被当成帝国的象征全部被杀死。这说明欧洲的野牛全部野生灭绝。所以,1928年波兰、德国、英国和瑞典的科学工作者组织了一个“欧洲野牛国际保护协会”,着手保护这种古老的大型动物。这时候,欧洲野牛在野外已经找不到了,只剩下动物园中的48头。他们就以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欧洲野牛为起点,以比亚沃韦札森林为基地,又重新建立起欧洲野牛的野外种群。到上世纪30年代,数量刚刚有所回升的时候,又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野牛再一次遭到沉重的打击,又面临着濒于灭绝的境地。战后,前苏联、波兰等国继续致力于抢救和恢复野牛的工作。前苏联第一个驯养欧洲野牛的养殖场就设在奥卡河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