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素质教育丛书-艰苦奋斗教育读本
33170200000015

第15章 奋斗楷模篇(2)

两年后,沈国放被招工进了常熟县半导体器件厂,厂里有几个大学生在自学日语,沈国放也跟着他们学。1974年,有不少单位都有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沈国放所在的工厂却没有。

求学心切的沈国放急中生智,用日语写了一篇文章给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几位教授。这位教授收到这篇文章后,被沈国放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所感动。他立即通知沈国放面试,就这样沈国放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

1978年5月,沈国放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新闻司工作。1979年他担任外交部某业务司团支部书记,1981年在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工作,1983年5月回到外交部新闻司工作,1984年7月担任钱其琛的秘书。1994年初,沈国放以他威严、幽默、睿智和答问自如、妙语连珠的年轻外交部发言人的形象出现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发布厅讲台上,引起中外媒介的关注。他的外交部发言人生涯从此开始。

说到做外交部发言人的感受,沈国放说:“可以用如履薄冰四个字概括。”在记者招待会上,不管遇到何等刁钻古怪的问题,沈国放总是镇定自若,沉着应答。而“无可奉告”这句外交辞令在沈国放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

为了外交部繁忙的工作,沈国放无暇顾及家中的事务。

沈国放的爱人是中国外交人员服务局的一名会计,他们有个10岁的女儿。说起女儿,沈国放很动情,他说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女儿长这么大,他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更别提带女儿出去玩了。但他说,他每次回到这个“小家”,他都感到很温馨,一天的疲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相信,付出越多,贡献就会越大。沈国放不懈的努力奋斗,必将创造更大的业绩。

(第十节)哥伦布出海战风暴

在意大利北部,有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叫热那亚。热那亚的海滩好热闹呀!常常有渔民和水手们在那儿休息、闲聊,这时候,总有个蓝眼睛的孩子,仔细听着渔民或水手讲捕鱼的故事或航海中的惊险故事。这个孩子叫哥伦布。这些故事使他入迷,他想:“我长大以后,也要驾着大船,在广阔的大海中航行。”

有一次,他到船上作客。他登上驾驶舱,双手叉腰,神气十足地说:“升起横贡帆,保持航向!”逗得水手们哈哈大笑,从此他有了“未来船长”的绰号。

哥伦布爱大海,他努力学习涨潮落潮,风云天象和航海技术等知识。一次他瞒着家人偷偷跟着一艘渔船出海。茫茫大海,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恶浪排空;水面有成队的海鸥在翱翔,水里有成群的鱼儿在追逐……大海多么使他着迷啊!

一个渔民和他开玩笑说:“你不怕大鲨鱼吃了你!”哥伦布回答说:“不怕,你们不是没给大鲨鱼吃掉吗?”

哥伦布看着一网网的鱼拉上来,他兴奋异常,忙东忙西,从船头到船尾,跑过不停。

忽然,他发现西方的天边,好像有鱼鳞一样的白色小球状的云,排列成群,由西向东慢慢移过来。他从书上学到过,这是风暴的预兆。

哥伦布连忙装着船长的样子,大声命令:“下午三时左右,将有暴风雨,准备进港避风。”

渔民们开始以为他胡闹,等他讲明道理后,船老板也点头了。但是这儿鱼多,老板贪图着多捕点鱼,一网又一网,耽误了时间。

在捕了满满一船鱼以后,渔船才向港湾回驶。途中,海上起风了。一团乌云像黑色的魔鬼在天空狂奔起来。成群的海鸥在低空乱窜,海浪愈涌愈高,船身在大海中猛烈地颠簸摇晃起来,好吓人哇。

雨哗啦啦,越下越大,天空也愈来愈黑,大海、苍天,一片昏暗。渔民们降下了所有的帆。船老板对哥伦布说:“孩子,你去船舱里躲躲吧!”

哥伦布说:“不,我是‘未来船长’,我不怕风暴。”

他坚持在甲板上,和渔民一起和风暴搏斗。终于,船驶进了港湾。渔民们夸他:“像真正的船长一样勇敢。”

长大后,哥伦布真的在航海事业上作出了伟大的功绩,他4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加勒比海内所有岛屿,发现了中美洲地峡和南美洲大陆。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共和国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第十一节)狄更斯辛苦熬童年

华伦鞋油厂是家小厂,它位于伦敦的一条不很热闹的街上,生意也冷冷清清,谈不上什么兴隆。可是这天早晨,厂门口突然热闹起来。在鞋油厂的玻璃橱窗前,挤满了人,先来的人走了,后来的人立刻涌上前,一些小孩还使劲往人群里钻。

原来,鞋油厂的玻璃橱窗里坐着个活生生的小男孩。他长得又瘦又小,穿着一件紧身的小外套和一条洗得褪了颜色的灯芯绒长裤。看样子不过10岁光景。他正不停地往一个个鞋油瓶上包纸,然后又非常熟练地贴上广告纸。他像一架机器一样不停地干着,一分钟也没有停过。

橱窗外挤着好几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额头紧贴着橱窗玻璃,好奇地打量着橱窗里的男孩,有的还拍打着橱窗,发出嘲弄的怪叫。

橱窗里紧张工作着的小男孩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依然不停地包着、贴着,那双细瘦的小手像装上发条一样灵巧而又机械。只有一次,他似乎停了下来,可那时间太短了,短得几乎只有一秒钟,不小心将手中夹着黄油和红肠的面包掉到了地下,就在那一瞬间。橱窗里的小男孩的眼睛飞快地瞥了一下那掉下来的面包,但他立刻又专心工作了。

“这家老板也真想得出来,叫活人来做广告,而且还是个孩子!”一个中年男子挤出人群忿忿地说道。

“哪家父母这样狠心,让这么小的孩子来遭这份罪!”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摇头叹息着一边走开去。

谁家的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可查理·狄更斯的家里太穷了,父亲因还不起债而坐了牢,母亲也因交不起房租干脆带着弟弟妹妹住进监狱里去了。只有小狄更斯被送到这鞋油厂来当学徒。

但是,狄更斯是个性格坚毅的孩子。每天,当他受尽了劳累和欺侮,带着满身的疲乏躺在工厂的地板上时,他就会想起父亲对他说过的话。

那是他8岁时,有一次他随父亲一起到盖茨山上去。那座山上有一幢建筑得非常堂皇的别墅。小狄更斯看呆了,情不自禁地喊道:“啊,我真想拥有这所房子!”站在一边的父亲突然高声而且严厉地说道:“工作!首先是工作,其次才是拥有!”

父亲的这句话成为狄更斯童年经历苦难的力量源泉,也使他的性格变得日益坚强。后来,他又牢记父亲的话,发愤写作,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

(第十二节)安徒生勤奋平坎坷

著名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童年的境遇是很不幸的。

当鞋匠的父亲在他3岁时就去世了。母亲重新嫁了人,他的继父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个长得很丑,大手大脚大鼻子的男孩。

有一次,14岁的安徒生在大剧院门口遇到丹麦的一个王子,这位王子和他年纪差不多,王子见安徒生很想进剧院看歌剧,但又买不起票的尴尬处境时,就对安徒生说:“喂,同龄的朋友,你需要我的帮助吗?噢,这是一块金币,你拿去买票吧!”

安徒生没有去接金币,而是瞪大眼,很认真地告诉王子:“谢谢你的好心,可是,我的愿望是写一个感动人的诗剧,并在这家大剧院上演。”

王子从仆人那儿了解了安徒生的身世,讥讽道:“我看你还是继承父亲的职业,好好去做几双鞋吧,你以为写诗剧像制作鞋子那样容易,那样低贱?真是白日做梦。”

回到家,这一夜安徒生久久没有睡着,王子的话如一根尖针刺伤了他的自尊心。第二天早晨,安徒生从一个陶罐里取出平时积蓄下来的钱,一半交给苦命的妈妈,一半作旅费离家去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寻找新的工作。他不愿意呆在家乡像父亲一样做一辈子被人瞧不起的鞋匠……

来到哥本哈根以后,为了更多地接触和观摩一流剧团演出的歌剧、诗剧,安徒生就在皇家剧院当一个小勤杂工,他一边干体力活,一边用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写剧本。写完以后,安徒生拿着自己的处女作去求见剧场老板、剧作家和名演员……可是这些上流人物根本看不起一个小勤杂工,他们翻也不翻就用各种托词把安徒生赶出去了。

正当安徒生悲观失望、陷入绝境时,皇家剧院一位有眼力的导演科林发现了这位具有天才潜力的穷苦少年,他决心送安徒生去学校深造。

可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梅斯林对这个穷鞋匠出身的少年又抱有偏见。

他虽看在科林的面子上,收留了安徒生。不过他对科林说:“我看不出这个模样长得奇丑的少年有什么惊人的天赋,你不用对他抱有热切的期望,否则将来一定会大大失望的。”

校长把安徒生同10岁的孩子编在一个班级里,虽然安徒生期终考试的各门成绩都名列前茅,可校长梅斯林还是不喜欢他,常常无缘无故在大庭广众面前嘲讽他,奚落他…安徒生虽然渴望知识,渴望学习,可是他实在忍受不了百般挑剔的校长,他一气之下离开了爱尔森洛这所有名望的学校,回到了哥本哈根。

安徒生住在首都一间破房子的小阁楼上,晚上夜深人静时,他常常一个人通过阁楼的小窗眺望哥本哈根全城。城市里那些稀稀拉拉的路灯成了孤独少年的朋友,他常常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安徒生后来以此为题材,写了“月亮看见了什么》、《老街灯》等著名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