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编
33164800000546

第546章 刑政五治狱下(39)

至埽下压土。谁则独否。而薨薨其度。埽眼内塞。是外挤也。明者必度其埽狭而无积者。则篓必签而绳以系之。凡埽未沉。眼未襄。而通压土者。大忌之。

埽半沉而襄压。揪头滚肚不知所属。则收放不应。故标以楔。虽已襄压。属埽可指。故缓急易为力。

故埽工走漏者四。无溜而流自要者。桩錞也。溜窄不漩者。压土离裆也。漩大而违埽远者。埽未沉也。漩近溜大者。埽压深坎。水入坎而自埽尾出也。掘漏至三四尺。尖其桩而之。则要不流。漏处加襄。守揪头而土压之。则溜息。加襄且压。远漩如失。上水下边埽至十丈二十丈。两路襄压。椓桩于漏处而折之。俾附底草。卷上埽。填其深坎。溜断而止。则漩之近者杜矣。此埽工救败之善者。

算埽之法。向用一三五七九递加。虽便未捷。不若高以高自乘。再以一八之数乘之为尤捷。但其中亦有不同。如高一尺至高五尺。并高一丈一尺至高二丈者。只用高以高自乘。以一八之数乘之便得。为高丈尺至高一丈者。其中有长一丈二丈三丈之别。须以高乘长。再以高自乘。然后以一八乘之。

坝工篇

凡水之性。直者顺。或涣而弱。故遇曲喜激。曲者劲。或郁而漩。故逢直必涨。是以黄河奔驰。千里漭沆。乍合乍散。亦呼亦吸。其性然也。明者遂于曲直之间。而以坝妙其机。凡坝之名有八。曰挑水。曰鸡嘴。曰扇面。曰鱼鳞。曰拦河。曰减水。曰滚水。曰束水。凡坝者。拦以留之。挑以顺之。要使激之。束以缓之。闭以聚之。挽以复之。分以泄之。其用不同。因时制变者善。

凡坝既立。必埽以边之。形如鴈翅。以顺上流。以护埽之顶而免水揭。凡下水鴈翅。视上水三分加之。酌斜长多寡而卷下之。坚以填之。水没埽者加套埽。或襄填之必坚。缕堤或远。须接筑格堤。虽异涨有备。挑大溜不远者。去坝数丈建重。斯水力不支而避。两坝之间。藏头搂崖。顺埽必下以周。二坝之下同之。至缓溜而止。斯回溜不生。坝至二三而水不挑者。必掘引河。凡此数者。皆筑坝之切务也。

挑水坝。宜于埽湾上游。水势初湾之所。自河岸迄大溜半以为长。其溜急水深者。自岸至溜皆埽度门埽之长。而递次加丈。至肚埽遂倍。根广门狭。则虽有激水不撼。此鸡嘴之制也。其溜缓水浅者。则埽无参差。而挑水专名。如坝长一丈门广十丈方分大溜半者近岸一埽必高一丈长二十丈依埽丈减至门适广十丈水没埽者加套埽或止襄填必坚

埽湾之先。顶冲直下。由堤岸前阻面埽。故埽湾上游滩必嫩。坝不可建。而迫就大溜之湾。又恐对岸沙嘴。逼大挑而郁溜为回。故制为扇面。长者使挑也。圆者磨去觚棱。以无激水怒也。扇面象形。即以名也。

鱼鳞坝。用于绞边拖溜直河。或搂崖顺埽。间以用之。相去十丈至二十丈。遥遥迭迭。接如鳞砌。或以御顶埽。湾则小。

名拦河者。上生沙嘴。逼溜旁趋。引河需时。而堤日即险。故拦河之道。乘正河未涸以趋时。择正溜初分以据地。乘时。则地不而牵水如归也。据地。则岐途念消而趋正专也。遂接大堤筑抵水际。形如牛马之饮河。然后筑台进埽。埽至半溜。则支河不畅。正河益深。支埽益进。一阖一辟。使水激以回如驶。谚之言曰。支正分流之间。有龙舌焉。言高地也。故治河者。或因堤违既远。而建坝支下。仍必顺循水势。开断龙舌。庶入袖之水可下也。正河深广。生险悉平。拦河坝之妙尽矣。又何有未尽之水。漱荡堤根。上游沙滩。岂不随水散哉。

凡河之变。必由积沙。沙积之由。必始水分而溜缓。故河宜合忌分。宜急忌缓。而减坝似无容言。但伏秋大汛。涨水尽蓄。则或冲击淹漫。况出槽泛散。则正泓反缓。减坝者固大堤也。去余水使专力送沙也。是未可废也。

减坝与滚坝不同。齐地者减。过水多。出地者滚。过水少。减坝止设河之南。滚坝兼设河之北。缘南岸自河南至江南。内有淮。更萧砀而东。又多湖荡。均归淮河。下抵清口。且淮弱黄强。黄涨淮不敌。则倒灌清口而运阻。今以所减上游之水。还济下流敌黄之用。是谓两利也。惟是建造不同。则病息壤而滞飞挽。故必择内有旧河。不远即有湖荡。外滩违大河毋二十里。毋高毋下。坚土平地以为基。左右毋浮百丈。内外毋俭百寻。硪以坚之。建堤头似石闸。既砌金门及迎水分水。尔乃于上口迎水平地。依度排比六七锁口桩。下口分水。亦依度排比八九桩。桩内筑三合土以为坝。冬敷土三四寸。虽凝寒不裂。三合土法以熟矿灰洁之细之和以黄土二分泡莺樟叶水熬糯作薄粥共合捣匀乘润敷手勿重试以水宿不渗者坚

训练篇

官不习夫与无夫同。夫不习器与无器同。无夫则无以收指臂之效也。无器则无以为筑朘之备也。故训练急。训者。耳提而面命也。练者。按期而考试也。月朔集夫役于公所而问之曰。埽有名件。尔知之乎。高丈长丈之埽。需材若何也。卷下之法何似也。曰不知也。为告之曰。干柳四十斤者千八百束。草七斤者千八百束。约二百套。缆二百套。头绳五千者七十。滚肚绳五十斤者六。揪头绳五十斤者四。穿心绳五十斤者一。桩十。橛二十。卷捆埽心。必圆紧以抱。毋豕腹膨囗。各绳必稳。橛后必倚橛必冒。战绳以结埽心。钩绳以搂埽外。守绳务慎。松急听号。既下之后。限必襄柳三百束。草三束。桩勿錞。斯蓬架撒材之险无患也。既诺。

又问曰。工有险。必豫也。水沟井穿。何以御之。洞何以塞。渗何以补。獾宜捕。鼠宜捉。法若何也。曰不知也。则告之曰。筑堤不时。冻土珑。硪不及而翘搁。百虫囗焉。还雨井穿。深或四五尺。水涨必决。宜尽去浮土。仍旁搜四五寸。至泊而止。密杵之。使声橐橐如土。杵之细。土墁之。覆及旧堤。庶雨不演。填水沟亦如之。住獾之处。熏以陈绵大椒。猎犬捕之。或网之。捉鼠则地弓铁签。无不可者。既诺。

又问曰。扫名几。坝名几。堤名几。何谓三汛。四防何说。守何有二。曰不知也。则告之曰。扫之名。等搂肚面套由。坝之名。挑水鸡嘴扇面鱼鳞拦河减水滚水束水。堤之名。缕遥格越戗。三汛者。桃伏秋也。四防者。风雨昼夜也。二守者。官民也。风防汕削。为龙尾小扫。遇风雨而系于附堤水上。卫之。雨补冲淋。则备蓑笠。夜防盗决。张灯鸣金而巡之。官者。河兵堡夫也。民者。近堤百姓也。兵夫以防平时。百姓以备异涨也。既诺。

又问曰。黄河扫工有修防。有救险。有新生险。尔能相机行乎。曰不能。则告之曰。霜降水消。密察旧扫。倾者。陷者。卑矮者。朽者。补襄必周。椓以大桩。仍依大汛涨痕。高数尺下顺埽。薄傅土。蛰定而下丁头扫。是谓修防。将危陷而扫未去。则临河添压大扫。椓以长桩。去旧埽。浮土软填之。仍椓杙旁之稳扫。是谓救险。若抢险工程。乃顶冲扫湾。埽全去。堤不保。须相其缓急。毋轻下埽。毋误椓桩。始足济绝险。而不意新生险工。则旧埽上大溜冲至。旧堤坍卸。必下扫。至于开溜之所。大凡压土太厚。反至欹斜。黄水一入。扫中停沙故也。谚曰。下扫无法。全凭上压。乃为清水河言也。既诺。

然后按日考验。诘其应变之法。试其卷下之能。明功过。勤劳。由是士识官意。官识士心。猝遇险要。应接如环。善乎家令之言兵也。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微乎微乎。神乎神乎。是亦治河之要道也。

治河杂论

张伯行

黄河自宿迁而下。河博而流迅。治法宜纵之。必勿堤。宿迁而上。河窄而流舒。治法宜束之。亟堤可也。又徐邳水高而岸平。泛滥之患在上。宜筑堤以制其上。河南水平而岸高。冲刷之患在下。宜卷埽以制其下。不知者。河南以堤治。是灭趾崇顶者也。徐邳以扫治。是摩顶拥踵者也。其失策均也。

河堤之法有二。有截水之堤。有缕水之堤。截水者。遏黄水之性而阻之者也。治水者忌之。缕水者。顺河之势而束之者也。治水者便之。夫水之为性也。专则急。分则缓。而河之为势也。急则通。缓则淤。若能顺其势之所趋。而堤以束之。河安得败。惟河欲南而截之使北。欲合而截之使分。以逆天地之气化。而反天地之血脉。河始多事也已。

河南属河上源。地势南高北下。南岸多强。北岸多弱。夫水趋其所下。而攻其所弱。近有倡南堤之议者。是逼河使北也。北不能胜。必攻河南之铜瓦厢。则径决张秋。攻武家坝。则径决鱼台。此覆辙也。若南攻。不过溺民田一季耳。是逼之南决之祸小。而北决之患深。

治漕有八因。因河之未泛而北运。因河之未冻而南运。因风之南北为运期。因河之顺流为运道。因河安则修堤以固本。固河危则塞决以治标。因冬春则沿堤以修。因夏秋则据堤以守。是谓八因。有三策。四月方终。舟悉入闸。夏秋之际。河复安流。上策也。运艘入闸。国计无虞。黄水啮堤。随决随补。中策也。夏秋水发。运舸度河。漕既愆期。河无全算。斯无策矣。是为三策。五行之性。金圆。木直。水曲。火锐。土方。夫水之不可使直。犹木之不可使曲也。黄河九折而入中国。每折千里。此西域之河耳。亦折之大者耳。若自三门七津而下。由安东入海。仅仅二千里而强。不知几百折也。故能盘旋停蓄而不泄。若人之肠胃。然丹田以上多直遂。丹田以下多盘曲。然后停蓄而注于膀胱。否则径泄气射。毙也久矣。黄河之在西域。丹田而上者也。流入潼关。丹田而下者也。故入西域。折以千里计。入潼关。折以数十里计。是注膀胱之势也。每折必扫湾。在河南制之以扫。在徐邳制之以堤。吾谨备之耳。若恶其扫湾。必导之使直。是欲直肠胃。使从管达膀胱也。岂惟人力不胜之。倾岩急泻。是谓敝河。故大智能制河曲。不能制河直者。势也。

黄河险工。当以头年下扫。为次年之防。一年积料。为两年之用。则桑土早备。阴雨无虞矣。慎之哉。

黄河非持久之水也。与江水异。每年发不过五六次。每次发不过三四日。故五六月。是其一鼓作气之时也。七月则再鼓。而八月则三鼓。而竭且衰矣。故万一河势虚骄。锐不可当。我且避其锐气。固守要害。如河南之铜瓦厢。山东之武家坝。徐州之曲头集。布阵严整。三守四防以待之。而姑以不要害之地委而尝之。以分弱其势。持之稍久。水势渐落。复将所委之堤之缺而随补之。刻期高厚。勿令后水再由。如此。则河之攻我也有限。我之守河也无穷。

四防中。风防尤宜慎之。房村决。风涛鼓击不已。黄吕梁以巨舟四十。障于决口。风涛遽静。亦奇事。然河堤千里。舟不及也。古有黄河风防之法。如遇水涨。涛击下风堤岸。则亦秫秸粟。及树枝草蒿之类。束成捆把。浮下风之岸。而系以绳。随风高下巨浪。止能排击束且以柔物。坚涛遇之。足杀其势。堤且晏然。于内排击弗及。丁夫郄于堤外培工。此风防之要法也。捆仍可贮为卷扫之用。有所备而无所费也。

河决之患有二。如上有所决。下无所泄者。曰隘决。不必水抢筑。伏涨落水出。直塞之耳。若上决而下泄者。曰通决。此不可少需。抢筑可也。否则流冲势泄。恐成河身。则正河流缓而淤矣。余于房村。以抢筑法施之。正河即安。

潘公曰。多穿漕渠。以杀水势。此汉人之言。然特可言秦晋以上之河耳。若入河南。水汇土疏。大穿则全河由渠。而旧河淤。小穿则水性不趋。水过即平陆耳。夫水专则急。分则缓。河急则通。缓则淤。治正河。可使分而缓之。道之使淤哉。今治河者。第幸其合。势急如奔马。因而顺其势。堤防之。约束之。范我驰驱。以入于海。淤安可得停。淤不得停。则河深。河深则永不溢。亦不舍其下而趋其高。河乃不决。愚按多穿漕渠以杀水势。但不可施之于黄河耳。凡清水之河。皆可用之。骆马河之下为中河。则中河可以多穿漕渠也。洪泽河之下为周家桥翟家坝高良古沟高家堰武家墩。则周家桥翟家坝等处。皆可穿漕渠也。仍宜各设闸座。水小则闭闸蓄水以敌黄。水大则开闸放水以溉田。可以除水之害。可以资水之利。一举而两得也。武家墩之下为运河。亦宜多穿漕渠。以杀水势。可以溉民田。而运河可免泛滥冲决之虞。凡可以穿漕渠之处。皆宜建闸。其下皆宜水田。仍令地方官兼管水利事。如同知通判及县丞主簿之类。皆可兼之。则民生既可以资水之利。而河道亦可免泛滥冲决之患矣。

治河工程

靳辅

自禹之后。治水之人多矣。而不详其所治之法。详所治之法者。自欧阳元至正河防记始也。夫治水非徒法也。因乎地形。察乎水势。而加之以精思神用焉。然规矩备。而娄之明。输之巧。不更加乎。河防一览备矣。臣不才。督河十有余年。治防事宜。不能希附前人。然河流变迁。运道改易。宜于今者。或不必胶于古。故凡见之施行者。亦不敢不录而存之。以备后此刍荛之采。其繁且大者。辞不厌详焉。

一曰大兴经理。凡大工之兴。先审其全势。全势既审。必以全力为之。未有畏其大且难。而曰吾姑以纾目前之急已也。康熙十六年以前。淮溃于东。黄决于北。运涸于中。而半壁淮南与云梯海口。且沧桑互易。此时若不将两河上下之全势。统行规画。源流并治。疏塞俱施。而但为补苴旦夕之谋。势必溃败决裂而不可收拾。臣受事之始。正值军兴午。筹饷维艰。而经理河工八疏。所计工程极大。请帑至数百万计。而廷臣不无其难其慎。而我皇上睿谋独断。不惜大费。悉准施行。此两河之得以复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