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编
33164800000013

第13章 学术一原学(5)

国初承明季之弊。故其言如此。至于近日。而违行己之耻。与置四海之困穷者。又不在内心之儒。而在徇末之士矣。

安福修学记

施闰章

天下之盛衰。人才之得失。皆视其学之兴废。兵革未息则不暇治学。及其既平。吏困于簿书。士穷于衣食。淹月累岁。卒以无成。故非强干有为者不为功。新野进士焦君荣。治安福之三年。承水旱之后。逋负相接。漕艘之营作。屯卒之勾补。兵舰之驿骚。山民之犷悍。事频节促。不遑宵昼。于此而从事学宫。进诸生。治豆。吾见其才行之去人远矣。虽然。古者有学无庙。师弟子。日习其中。而因祭菜以明敬也。后世有庙无学。置博士之长。仅司俎豆。而弟子不与居也。然则学虽具而无人焉。以滋茂艹。犹无学也。名而实背。途一而趋岐。虽委粟于地以饱窭士。犹无学也。夫学者求诸圣人之道。而以之育才则才出。以之事则事治者也。汉人多尚经学。服官断狱之事。无一不出于经。今人首尚制举业。而以其余力治经。父师之所传。子弟之所习。诗易春秋之指。甚且稍谬于圣人。非惟无学。亦无经也。又或自以为经。而不知何者为学也。由斯以观圣人之经。果何益于今之世哉。安福于吉为中县。士而材茂。旧多君子。明正嘉间以理学称者。邹公守益最着。次则刘公阳及文敏邦采诸公。皆反身切理。深入而自得。故一时从之者甚众。其后学者之患。或离经史。侈空谈。于是刘公阳尝极论之。以为世儒道尧舜之孝弟。而乡党无称。小温公之诚实。而然诺不践。深言幽独。而无忌于可指可视。高言着察。乃未及乎行之习之。吾读其言。未尝不抚卷叹息。深吾道之忧也。居今之世。志圣人之道。虽凿岩而处。负经而锄。居孑孑。行踽踽。苟其气专而力深。吾知其必有获也。况士材茂。聚族于学。而弦诵饮食其中者乎。工有肆。农有畔。士有学。各其所也。亦各其业也。由其涂者众而收效者寡。则吾所不敢信也。

经义制事异同论

王昶

古无经术治术之分也。必衷诸道。道者所以制天下之事。裁其过。引其不及。循循然使民共由于道中。故礼乐者道之器也。兵刑者道之断也。食货者道之资也。他若可惊可愕非常之举。猝然临之。而圣人不以为异。以为异者吾固有常者以节之。要皆使不缪戾于道焉乃止。然圣人又虑后世之未明乎道之故也。垂之言。笔之书。且其所为笔于书者。反复详焉而不厌。俾后世因吾言以求夫道。因夫道以制夫事。而圣人之道已大白于天下。故古之经术治术无别也。自六经中厄于秦火。汉儒掎摭掇拾于煨烬中。为之笺解训故。贯串穴。功亦可为巨矣。其间往往有以易候气。以洪范验五行。以齐诗测性情。以春秋决疑狱。以礼定郊禘大典。而缺略放轶。不能尽悉圣人之道之所以大。于时为管商申韩邓析子之学者。遂得窃起持政事之柄。而经生仅仅守其空文以相号召。经与事遂判然为二。虽生心害政未尝不归咎于异说。而诸儒之迂无实用或有以致之也。宋胡氏瑗忧之。因分经义治事为二。各因质所近。以教授诸弟子。其后用之于世。莫不班班然有成效可纪。夫胡氏治事。粹然一出于正。尽扫管商申韩邓析刑名法家之积习。使学者知王道所本。洵可为造士者法矣。然其所治经义者。将抱圣经而止。斤斤焉占毕乎。抑亦将以不娴治事之人而使之仕乎。恐治经义者仍归于迂无用。而圣经终以虚文传世也。然则学者之为业也。惟就其质以择所事事焉。而六经中所有言其事者。悉反复考证。以端厥本。使异日出之皆为有用材。庶经术与治术合大道。其不分同异也夫。

传信录序

方苞

古之所谓学者。将明诸心以尽在物之理而济世用。无济于用者则不学也。古之仕者。自下士以往。皆实有可指之功以及物。故其食于上也为无愧。而受民之奉也安。自学废而仕亦衰。博记览。骛词章。嚣嚣多言而不足以建事平民是不知学之用也。治古圣贤人之说。敛然为儒者之容。以取世资。而出于身者不必然。是不知学之本也。故其仕也。不大刻于民。则自以为无愧。而人亦谅之。其遇事而惘然不知所措。与失事之理以枉于人而自以为安者皆是也。朱子曰。凡事之难。以通晓于事者之少也。知其分寸而一一以应之。则人无欺慢而事易集。夫周之季世。先王之教衰矣。而自公卿大夫以暨小臣隶圉。当官治事。而井然不紊者皆是也。岂材之独盛于古。而通晓于事者之多欤。毋抑其所学者然欤。会稽章君惺村为江南都使司。政教所及。吏士翕然。尤善治狱。虽老奸宿豪。从容以数言折其机牙。莫不畏服。屡董大役。严明无犯。而役者怀之。其存于心者随在。恐背于义理而又明于在物之数。诚所谓知其分寸一一而应之者也。使非局于官之所守。则其功之及于物者。岂可量欤。君居官甚贫。而下车即治明道先生祠。功讫。费逾千金。暇时辄采古人嘉言善行。手录而藏之。其设施之所自者。非苟然也。然君语人每曰吾未知学。此君之学所为不类于今人欤。习于君者。集其治政处物之方。可以触类而有所开通者曰传信录。余伤夫学者之昧所以也。为序而传之。感君所学之能济世用。而非以其相好之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