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厚黑学中,我们了解到,凡事总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就像这个社会上有君子也有小人一样;凡事有利也有弊,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面对一些小人的时候怎样对付他们?这就需要一些对策。小人生性狡猾,况且很难驾驭。要想真正让他们为己所用就要做到软硬兼施,恩威并施,这样控制他们就容易多了。当然,在你驾驭他们的时候还要掌握好一个度,这样才能使那些小人对你有所畏惧不敢造次,又牵制了他们让其为你所用。
清朝康熙大帝在筹措平台大计时,觉得姚启圣是个人才,想启用他。但此人自恃清高,且能言善辩,总是不服礼数不服管教,屡屡与官员发生争吵。于是康熙先进行打压,将其关入牢中三个月任何人不得同他说一句话。然后把他带回北京,沿途风雪很大,康熙让他在囚车上吃尽了苦头。
此时姚启圣的桀骜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康熙这才让他潜心在养心殿讲座,后又封他为福建总督。姚启圣在收复台湾中功不可没。一个轻狂不服管教的人就这样被收服了。姚启圣不算小人,但他的骨子里有小人的品性。康熙用这样的方法让他又怕又畏,也让他死心塌地。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像姚启圣一样,虽然也是一才,但因性格高傲,只混了个九品官职,而造成这一后果的不知是上司不懂用人呢,还是他本人根本就不可救药了。世间万物,只要它存在这个世上,就有一定的道理与价值。像姚启圣这类的人正是如此。
所以要想重用像姚启圣这样的人,就要运用“恩威并济”之法,只有软硬兼施,才可以让其为己所用。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还要把握好一个度。
宋朝时期,曹彬是北宋开国名将,其为人诚实宽厚。而他对付小人,则是恩威并施,彻底征服。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为主将,率军征讨南唐,并赐他尚方宝剑让他可斩不服命令的人。曹彬则要求调用将军田钦祚担任另一路的前敌指挥官。问其原因,原来这个姓田的既狡猾又贪婪,爱争功名,还喜欢在背后打小报告,陷害忠良。曹彬把他放在眼皮下也是为了防止他乱进谗言,以免破坏自己的行军。还说派他点用场,分他点功名,堵住他的嘴;若他不服管教,便用尚方宝剑治他。
经曹彬这样一说,宋太祖才明白其深远用意,连称高明。
然而,在面对胆小猥琐、反复无常的小人时,若只是一味地施之恩惠的话,恐怕只能用他一时而不能用他一世。他们都是墙头草,若你的势力一旦衰弱,他们就会叛变。只有恩威并施,让他们畏惧,心有顾忌,这样才不会轻易背叛。孙子说:“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其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小人的时候既要施恩安抚又要惩罚强制,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他们,并且他们也不会轻易背叛。
在永乐年间出现了许多勤奋的能臣和名臣,这与明成祖朱棣知人善任是分不开关系的。
朱棣用人赏罚分明,量才适用,并且不因为品级高低而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他身为皇帝能以诚待人。他常鼓励大臣要直言进谏,但大事他却一人独断。这样,他才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令大臣们又敬又畏。
明成祖即位后,重用了一批藩府旧人。这些人大都是随他起兵的将士,他们曾一起出生入死。明成祖封他们高官厚禄,并告诫他们要尽忠职守,不要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否则他们高官厚禄不保,还会祸及家人。明成祖在授予一些靖难功臣铁券时,又诫谕他们要多想想他们的位置来得不易,要好好珍惜他们的位置,而不是趁机胡乱非为,并告诫他们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明成祖对臣下的升迁十分慎重。他曾对身边的大臣说过升迁有度,有进就有退,但最基本的是要服众人的心。如果一个身处高位的人与人为善则天下的人都会知道他的善行,又或是一个人因为他的恶行受到惩罚,谁又还敢作恶。没有善行却位居高位,是有人对他存偏爱,没有恶行却受到迫害,是他与人有私仇。若统治者总是徇私枉法,那么他如何服天下呢。
明成祖的这段话看起来也许并不深奥,但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即使在今天,这句话也还是很有道理。明成祖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于是他成了历史上一个成功的帝王。
北宋曹彬,明朝明成祖,清朝康熙,他们的统治手段都是恩威并济,所以,他们获取了人心,得到了成功。这些事例与现实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应该学习厚黑者的恩威并济,像他们那样,将难服之人服于手下,成为你厚养人情中的一分子,那么你的厚黑处世学算是学到家了。
生活中我们难免与一些小人打交道。也许有人认为对付小人,惹不起但躲得起。话虽如此,但小人总是小肚鸡肠的,有时候躲也躲不掉。小人得志,鸡犬升天,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我们要学习厚黑之术,与他们相周旋,做到恩威并施。将难以管教的人制服于自己手下,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小人为己所用。作为一个领导者更要如此,因为只有让那些小人对自己的权力又敬又畏才能收服他们。有忠臣便少不了奸臣,忠臣和奸臣之间的相互制衡也是统治的策略。为君之道,为人之道,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