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需要适度示弱。这是一种处世的人生智慧。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矛盾,尽管这些事情并不涉及到大是大非。就像朋友之间的争吵,夫妻之间的矛盾,父母和孩子的代沟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逞强,不知示弱,就会失去很多。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这就是适度示弱的优势,这需要一种豁达博大的胸襟。学会适度示弱,才是宽厚之人。
适度示弱是人生的智慧,但真正做起来是需要勇气的。为了实现生活中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难免会遇到挫折和不如意,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忍无可忍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适度示弱就显得尤为重要。示弱可以帮助我们积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正如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而成为千古名将,而项羽不肯低头只落得个乌江自刎。逞强需要勇气,示弱也是如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国时期,蜀国为了平定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便设法劝降归属。但是孟获所统治的少数民族却负隅顽抗。诸葛亮最后七擒孟获,终于让孟获心服口服。
诸葛亮为平定南方,采取的是攻心政策,对南蛮首领孟获捉住就放。经过反复六次胜利之后,孟获还是不认输。他向乌戈国王求援,率领三万藤甲兵,在桃花渡口与诸葛亮对阵。诸葛亮派大将魏延对阵,但是藤甲兵十分厉害,刀剑不入,蜀军难以抵抗。藤甲兵并不乘胜追击,只是返回。因为藤甲都用油浸透,所以能轻易地渡河而去。魏延向诸葛亮报告了情况,大臣们都劝诸葛亮班师回朝。但诸葛亮说:“我们好不容易才走到此步,岂能容易放弃?”
诸葛亮便亲自勘察地形,他来到一座山,望见一条形状像盘蛇的山谷,山谷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中间是大道,没有树木杂草。他便问周围的山民:“这是什么地方?”
山民说:“这是盘蛇谷。”
诸葛亮大喜,便立刻打道回去。他命令马岱准备车,竹竿等东西放在盘蛇谷两边,并命令赵云按照他的要求准备东西放在路口,命令魏延与藤甲兵交战。并且要在半个月内连输十五仗,丢弃七个营寨,把藤甲兵引进盘蛇谷。
孟获在刚开始打了胜仗之后,便对乌戈国王说:“恭贺贵军胜利,蜀军怎能是你我的对手呢?不过,我想诸葛亮惯用埋伏火攻的计策,今后与他们交战,只要看见山,或者山谷中有树木的地方,千万不能进去。”
国王说:“你说的对,藤甲兵就怕火,我们要防止诸葛亮放火进攻。”
随后,魏延与藤甲兵交战,每战必败,半月内连败十五次,并且丢了七个营寨。
藤甲兵每次追杀,国王一见树木茂盛的地方便停止前进,派人远望。果然,看见树林深处隐隐有军旗飘扬,便笑着说:“果然诸葛亮在树林里埋伏,想用火攻,我偏不上当。这次他败定了。”
第十六天,魏延又来挑战。乌戈国王打败魏延,魏延向着盘蛇谷逃跑。国王派兵追赶,见盘蛇谷中并没有树木,又见粮车在附近。便大喜,放心进谷。忽然粮车起火,国王正要往回走,但是山谷两边乱丢火把,道路中间火药爆炸。三万藤甲兵无路可逃,全被烧死。作为乌戈国王后援的孟获又再次被堵拦,被诸葛亮活捉。孟获心服口服,归顺蜀国。
战后,诸葛亮对诸位将领说:“我料定敌人一定会预防我在树林里埋伏放火,于是我就故意布置军旗,让他们相信。我让魏延连输十五次,让孟获知道我军不是他们的对手,这样他们骄傲轻敌,才会放心地追到盘蛇谷来。我早就听说利于水的东西一定怕火,藤甲是用油浸过的,见火必着。”
众将领听了钦佩不已。
强和弱往往是相对而言的,也是可以转化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强者的弱总是被成功的光环所遮盖,强者示弱更能体现人生的清醒和智慧。有句话叫“枪打出头鸟”,越是刻意显露自己才华的人越是容易遭受挑战和摩擦。嫉妒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种社会心理,生活中幸运的人和拥有成就的人都是被人嫉妒的对象。在无法消除这种心理状态时,适度的示弱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将嫉妒的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总是需要被人尊重的,示弱便是放低自己的位置,降低自己的姿态,这样会让弱者充分感受到人格上的尊重和平等。并且强者还是强者,会越来越强,弱者能从中得到慰藉和平衡。这样正是两全其美,为自己营造了一种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
示威人人都会,但是懂得适度示弱,却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示弱需要智慧,也需要度量。做人若总是争强好胜,则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如果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争强好胜,便会损害他人的自尊,同时也会引来小人的仇恨,不经意间就为自己设下陷阱。虽然逞了一时的威风,但是却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相反,那些懂得宽容和示弱的人往往会是最后的成功者,因为他们懂得隐藏自己的光芒,懂得进退。
成功的人在失败者面前,要学会淡化自己的光芒,向对方适度示弱。真正的强者往往都会保持示弱的状态,这种示弱的结果,反而能让自身的环境状态不断提高。这就是人生成功的智慧与境界。在地位低的人面前,地位高的人更应懂得谦让和示弱,这样会给地位低的人带来尊重和心灵的慰藉,从而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人生的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示弱会让人生达到一个更好的境界。适度示弱,便能赢得更加宽广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