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叫我们老到点
33155200000027

第27章 小糊涂,大聪明

生存立世,就不免与人交往,与人交往的好坏就看你是否懂得处世之道了。你若一切都与他人斤斤计较,不仅会惹人讨厌,也会短命。所以,人生处世时,还是糊涂些为好。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不管他有多聪明,多能干,先天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世,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如何处世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一无所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如何去为人处世。

一生中,人人都会做错事,就是好人也会如此,因为毕竟是人不是神,谁能确保自己一生都做事正确呢?既然如此,在别人做错事时,只要不是一些不可饶恕的天大错误,我们何不学习“厚黑学”中的处世篇“得过且过,难得糊涂”呢?也许在你的糊涂处世中还会得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军队连续获得几次胜利,楚庄王十分高兴,于是专门设宴犒赏功臣将士。宴会上,楚庄王允许将士开怀畅饮,不必拘束君臣之礼,还专门让他的爱妃许姬为有功将士敬酒。

许姬是位绝代美女,五官秀美,身材苗条,乃是楚国后宫的第一美人。她遵照楚庄王的命令,微笑着给每位将士敬酒。酒到半酣,突然一阵大风吹灭了宴会上的烛火。这时,许姬突然感到有人暗中扯她的衣服。许姬反应极快,反手一把将那人头盔上的缨络扯断抓在手中。然后她回到楚庄王身边,悄悄地对楚庄王说:“刚才有人于我无礼,竟敢调戏我,我已经扯断他的缨饰,待会儿点上烛火,大王看看谁的帽子上没有缨饰,就惩治他。”

谁知楚庄王听过后,却高声说:“先别点蜡烛了,咱们乘黑喝酒更能尽兴。”于是,大家就在黑暗里继续饮酒。没多久,楚庄王问:“今天大家喝得高兴吗?”群臣齐声说:“感谢大王,我们喝得十分高兴。”楚庄王又说:“真高兴吗?咱们不拽断帽缨,怎么能算尽兴!”大臣们一听,纷纷摘去帽子,扯断缨饰。这时,楚庄王才命人点燃蜡烛。众人相视一番,各自的帽子都已面目全非,形状甚是有趣,不禁都大笑起来,喝得更加痛快尽兴。直到天亮,君臣才回味十足地散去。

许姬回到宫中,生气地埋怨楚庄王故意包庇罪臣。按楚国例律,调戏王妃的人必须处死。许姬气愤地对楚庄王说:“男女有别,君臣有义。我代表大王敬酒却受人侮辱,大王却不加追查,怎么严肃君臣之礼、男女之别呢?”

楚庄王笑着说:“君宴臣,本应在白天,按礼不可超过三杯。而我却在晚上设宴,失礼在先。大家都喝了不少的酒,酒后出现各种无礼动作,乃是人之常情。我若追究定罪,将士大臣们都会寒心,还会说我宠信妇人呢!”

不久,楚庄王为了得到向西北发展的通路,出兵攻打郑国。健将唐狡自告奋勇,愿率百名壮士,作为前锋为大军开道。唐狡奋勇杀敌,使大军一天就攻到郑国都城的郊外。于是,庄王决定奖励唐狡,欲重用他。唐狡说:“我就是那位调戏许姬的罪人,大王能不追查臣的逆罪,臣自当拼死以保大王不杀之恩。怎敢奢望奖赏呢?”

“糊涂”经常指不明事理的人和事,例如骂人是糊涂人、糊涂虫,这是人的一种情态。而“难得糊涂”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郑板桥书写的“难得糊涂”,是他一生的体验和总结,也成为一些人修炼本性的格言。

真正的大厚大黑之人,是曾阅尽人间沧海,从苦辣酸甜的百味中,体验到人间争强好胜的无聊,争名逐利的无耻,从而淡泊功名利禄,不去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一切都淡然处之,以静养心。此即前人所说的“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其实“难得糊涂”,是指大事精明,小事糊涂,教人舍小利而图大善。就如上例中,楚国大臣酒宴失礼,庄王以厚黑中的“糊涂”处事,结果使“有罪之人”大受感动,更加拼命效国。

世间厚黑人做糊涂事,当然也不只这一例,北宋的宋太宗赵光义,也是厚而不黑,面对无理之人,过得且过,使众臣对他更加敬佩和尊敬。

一日,宋太宗在宫中设宴,让孔守正与大将军王荣前来共同饮酒,酒过三巡,二人很快便喝得酩酊大醉。

言谈之间,他们竟当着皇帝的面争论起各自的战功来,双方各执己见分别强调自己的巨大作用,互不相让,最后竟然吵了起来。

更过分的是,他们二人还在皇帝面前破口大骂,口出污言秽语,这种行为严重触犯了宫廷礼仪,冒犯了皇帝的龙颜,众位大臣们在惊异之际,纷纷请求皇帝将他们交由刑部按律处置,赵光义没有同意,而是命人送他们回府休息去了。

翌日,孔、王二人酒醒后,忽然意识到饮酒时曾违反了宫廷礼仪。于是他们急忙同赴金殿向皇上请罪,不料,赵光义却轻松地说:“哦,当时我也喝醉了,不知道你们都说了些什么呀!”

赵光义九五之尊,否认昨天的事情,也不追究孔守正、王荣二人不守礼法之罪,这种表现,既让孔、王二人感到意外,更是对皇上感激涕零。从那以后,他们誓死效忠君王,毕生为国效劳,群臣见皇帝如此宽宏大量,爱护臣僚,竟有不少人感动得掉下泪来,内心更加佩服和尊敬赵光义了。

赵光义贵为一国之君,对待臣下的过错能够装糊涂,实在难得,常人这样做又有何不可呢?何况,这又是一种赢得人心的厚黑高招呢!

大厚之人表面必糊涂,大糊涂之人总是显得聪明过人,自古皆然。所以孔圣人再三揪着弟子的耳朵,告诉他们要“敏于事而讷于言”,郑板桥也意味深长地教诲聪明人要“难得糊涂”,老子更是指出要想不败,必须“大智若愚”,这种种“内精明而外糊涂”的“糊涂学”,我们凡夫俗子很难学到精髓,但是对别人的触犯行为或语言,不予理会,得过且过,留一份自己的纯真,于人于己,总不是一件坏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