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千变万化的人世间,难免要发生碰碰撞撞,置身在矛盾的环境中,你只有忍辱负重,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纵观古今成功人士,无不是忍而成就事业的,也无不厚黑至极。他们通过忍辱负重,积蓄力量,寻找合适的时机,以便完成大业。“忍辱”不仅可以保存自己的性命,也可在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所以,希冀拥有辉煌人生的人都应该拥有忍的精神,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成功。
唐国公李渊正是利用忍的方法既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为自己赢得了积蓄力量的时机。
隋炀帝在位期间昏庸残暴,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隋朝的很多官员也纷纷加入农民起义军的行列里,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疑心重重。
唐国公李渊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都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威信恩德,因而声望很高,很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和谋害。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他到行宫前去觐见。李渊因病没有去,隋炀帝很是生气,也随之产生了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一个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没来觐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转告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他知道迟早会为隋炀帝所不容,但由于自己力量不足不宜过早起事,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败坏自己的名誉,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得知后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如果李渊不能忍辱负重,结果吃亏的只能是他自己,还何谈将来的辉煌呢?
当我们遇到危险和困难或形势不利于自己时,表面上碌碌无为,给人以无能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对手或政敌的警觉,专一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失为一种变通的好办法。或许有人会说这样做有“窝囊”之嫌。其实不然,面对恶势力的猖獗,只知躲避、退缩而不敢挺身而出,这样的人只会一无作为,就是窝囊;而善于从容退让,能够忍受暂时的屈辱,暗地里积蓄力量,等待转败为胜之时机,不是窝囊,而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是大智大勇的表现。
越王勾践也正是靠着卧薪尝胆,才成就了辉煌事业。
吴王夫差在与越王勾践的会稽之战中击败越国水军,勾践逃到会稽山,派人向夫差求和。伍子胥希望夫差拒绝,但夫差接受了,勾践留下文仲维持国内现状,自己则带着王后和范蠡等人来到吴国服侍夫差。
夫差让勾践夫妻住在石屋管理马匹,而范蠡则做奴仆。每次夫差上街,勾践总会给夫差牵马,对于别人的讥笑,勾践从不表现出来,只是默记在心。他为吴国效劳,讨得夫差的欢心。三年后的一天,夫差生病,勾践扶夫差去大便,之后说:“刚才我尝了大王的大便,又看其颜色,我知道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的。”果然,没过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
夫差为勾践的忠诚而感动,又看他百依百顺,就放他们回去了。可是他这一举就等同于放虎归山,夭折了先王的灭越计划,为吴国种下了覆亡的种子!
勾践心存远大理想和抱负,为了洗刷自己这些年来所受的折磨和苦难,激励自己报仇雪耻,回国后他把干草当作床,把苦胆挂在上方,坐卧皆尝尝苦胆,饮食也舔舐苦胆,还让下人每日问他:“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则必答:“不敢忘!”他还亲身耕作,王后亲手织布,保持夫妻在夫差手下为奴的劳动习惯,吃饭从不吃荤,穿衣从不穿华丽的衣服,对贤人礼让有加,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甘苦。他在治国上重用范蠡和文仲。勾践在发奋图强时能做到虚心征求、听取谋臣们的意见。
越国由于遭受战争创伤,致使田地荒芜,人口骤减,生产和经济都大受破坏。为使国家重新富强起来,勾践非常注意发展工农业生产,奖励生育,轻徭薄赋,奖惩有度,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艰苦奋斗,越国逐渐由一个战败国变为一个强国。
不久夫差在黄池大会诸侯,与诸侯国争当盟主。这时恰逢吴国精兵在外,吴都苏州只有老弱残兵,太子友留守。勾践见时机成熟,迅速发兵袭击吴国,并成功攻下吴都苏州,杀死吴太子友。吴王闻讯,急忙回国救援,士兵疲惫厌战,吴王只得托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同意,最后打败夫差,一雪前耻。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想在这个反复无常的世界里生存,还是要学会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之术。雨果说:“最伟大的人,也是最能忍辱的人。”一忍百悟生,资质不高的人,只要有一颗坚忍的心,也能培育出良好的悟性。所以,我们只有选择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休息”一下,才能越过高山与悬崖,才能达到想去的地方。正所谓:“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那些厚黑人士就懂得“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之术,才扭转了人生大败之局,取得一番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