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生最爱读的成功励志
33145200000128

第128章 知识不一定能挣钱

心理学课上,周教授正在授课:“上次下课时,一个男孩子递了张纸条:‘我是个比较内向的人,又没什么特长,不会踢足球,不会打篮球……唯一的爱好是写作。进入大学后,看到周围的同学在交往、工作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洒脱干练,很是羡慕。就要步入社会了,我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前途呢……周教授,我想我还是当一名作家比较好,一个人,也不错,您说呢?’这个问题要不要回答?”周教授扬了扬手中的纸条。

“回——答——!”同学们兴致大起,“作家梦”可是不少惮于竞争之人的救命稻草啊!

周教授放下手中的纸条:“好,今天我就当面回答这位同学——我的态度,很简单:‘凡是做作家梦’的人,都是逃避现实的、无能的人……”

话音未落,下面已是一片嘘声。

“我来问问你们,一支笔、一张纸的事,谁不会?当作家,就是这么简单,人人都会。我常说,一流人才在军界和商界;二流人才在政界;三流人才在学术界。对军人而言,你领十万人,我领十万人。没本事,死的十万就是你的。这里要的是综合素质,是挑战,所以军界的人是最强的。商界也是如此,投入两个亿,三个月后,可能家破人亡,你干不干?要的是同样的素质。政界就不同,他可以调整、迂回,政策不行可以再改,是有余地的,但要负责任。而学术界,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永远不行都可以。军人和商人的成败一目了然,唯有作家可进可退,无所谓胜负成败……”有人若有所思地点头。

“某著名作家在一所大学做讲座的时候,有同学问他怎样才能当作家?他说:‘首先养活你的家,再说当作家!’”周教授认真地看着大家,眼神里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深切的关爱,“《论语》中记载:有一次孔子来到卫国,见卫国人很多,就说‘庶矣哉’,意思是卫国人多啊。旁边有人问‘既庶矣,又何加焉?’意思是人多,怎么办呢?问题来了,人多了,怎么办?我们该做点什么呢?你们认为孔子会怎么说?”

“教之——”大家很自信,大教育家嘛。

周教授微笑着摇摇头:“子曰:富之。——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你们以为有了人就要教育,却不知道在教育之前,首先要让人富起来。旁人又问:‘既富矣,又何加焉?’——人们富足以后,又该如何?”

“教之——”大家会心一笑。

“对,人富足了才有条件接受教育。吃不好穿不暖的时候,教育是句空话,况且对衣食无安的人大谈教育,这种行为本身就不厚道。孔子不愧是教育大家,他这‘不富不教’的意义很深远!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后,才会去考虑安全、爱与被爱的需要,才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举例而言:勒紧腰带过日子的小两口,到了情人节,丈夫一咬牙,送爱妻一大束玫瑰,这时候妻子是什么感觉?”

“浪漫吧?”

“是浪费!”同学们争起来。

“还不如送我一双毛皮手套呢!你看看,这个冬天我的手又冻了,净花冤枉钱……”周教授开玩笑似的嗔怪道,大家在嬉笑中亦有所感悟。

“当人过日子都紧张的时候,是不会想着浪漫的,那是有钱人的享受。问你们一个常识:知道雄鸟追求雌鸟的时候,送给雌鸟的是什么?”

“虫子。”

“对啊,一送虫子,雌鸟就会意了:这家伙生存能力强,跟着它,今后我们的孩子不会挨饿。这是一个连鸟都明白的道理。”

下面安静极了,生怕漏掉周教授的任何一句话。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古以来,人们便说‘饥寒起盗心’。能吃得好、穿得好,生活安定之后才能让晚辈过正常的生活。如果没有东西吃,连父母的东西也会抢过来吃,兄弟的就更不用提了。在人们陷入最差的生活状态时,就顾不得什么道义。这就是人类真正的本性。中国的先哲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指出了人类的真实形貌。”

“在衣食无法获得满足时,依然能保持礼节,这是凡人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希望这种兽性不要出现,期待我们最理想的人性流露,也为了维持社会秩序,提高道义,彼此能懂得礼貌,并以此幸福生活,就必须确保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收入。知识不等于能力,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当年学习经常是名列前茅的人穷困潦倒,而一些不起眼的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就是因为知识只是一种资本,而更关键的是要看拥有者是否拥有掌控知识的能力。能力何处产生,靠学习知识和经验。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是终身学习时代,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快速学习、需要学习更好的资源、懂得如何快速转化和应用!掌握更优秀的成功方法和能力,我们才可以有更优秀的大脑思维,而思维决定了你的行为和出路!所以,大家不要读死书。死读书,最终只是耽误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