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好忧虑的
忧虑是一种情绪。它控制着人的快乐和幸福,左右着人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但是客观的事物却不会因为忧虑而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又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让大臣到民间去暗访,看什么样的臣民最快乐。这位大臣领旨而去。
三年后,大臣回到王宫,告诉国王最快乐的臣民是一位卖豆子的小商贩。
“为什么?”国王大惊。
“尊敬的国王,我调查了许多王公大臣,他们都不快乐,因为他们不是嫌自己的官衔太小,就是同僚间明争暗斗;我也调查了一些商贾巨富,他们也不快乐,因为他们担心市场千变万化,自己的货物卖不出最理想的价钱;我也问过一些农夫,他们在下雨天担心雨水冲坏禾苗,天晴时又担心禾苗得不到及时的灌溉,所以快乐也与他们无缘。可是,当我遇见一个卖豆子的小商贩时,他正在边唱歌边从豆子里挑拣出一些杂物……”
大臣还未说完,国王就打断他的话,说:“这个卖豆子的小商贩之所以很快乐,是因为他的生意好极了吧!”
“最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观察了三天后,却发现他的生意很清淡。”大臣接着说,“我就上前询问他生意不好,为何还那么快乐的原因。那个卖豆子的小商贩说:‘我很快乐,因为我从来就不为豆子卖不出去而担心。假如豆子卖不完,我可以拿回家去磨成豆浆,再拿出来卖;如果豆浆卖不完,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完,变硬了,就当豆腐干来卖;豆腐干再卖不出去的话,就腌起来,变成腐乳。此外,我还有一种选择:我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让豆子发芽,几天后就改卖豆芽;豆芽如果卖不动,就让它长大些,变成豆苗;豆苗如果还是卖不动,再让它再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它结出了许多新豆子。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很多豆子,想想那是多划算的事!’我听完后,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因此便认为他是最快乐的人。”
“是啊,卖豆子的小商贩的确是最快乐的人。他没有任何忧虑的事情。”国王说。
“杞人忧天”是最能证明忧虑者的心情了。但是生活中,我们所忧虑、害怕、担心发生的事情,根据概率计算,有90%以上不会发生。马克·吐温在晚年时曾感叹道:“我的一生有太多时候在忧虑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没有任何行为比无中生有的忧愁更愚蠢了。”既然大多数时候,我们所忧虑的事情都不会发生,那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的确,不会发生的事情,又有什么好忧虑的呢?还是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过一种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吧!
风雨只是暂时的
四季总是春夏秋冬的轮回,天气总是阴晴风雨的更替,没有永远的寒冬和酷夏,也没有永远的风雨和晴天,没有永远的忧愁和悲伤,也没有永远的挫折和失败。风雨只是暂时的,风雨过后又是一个艳阳天。所以,我们不必为暂时的不如意而烦恼。
汉斯在遭受失业、父母在意外事件中身亡的一连串打击后,对生活失去了热情,终日借酒浇愁。
一天,在一家小酒馆里,汉斯遇到了一位心理学家。了解了汉斯的情况后,心理学家对他说:“我有句话要送给你,它会对你的生活有一定的帮助,而且是驱除烦恼的良方。这句话就是:风雨只是暂时的。”
清醒后的汉斯用了三天时间来领悟这句话所蕴涵的智慧。于是,他把这句话写下来,贴在家里的墙壁上。他决定今后再也不让挫折和失望来破坏自己平和的心情。
后来,汉斯果真遇到了考验。他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她对他很要紧。汉斯确信她是自己今生唯一的伴侣,没有她,自己肯定活不下去。
但是,房东的女儿却拒绝了汉斯的玫瑰花,并婉转地告诉他说,自己已有了未婚夫。汉斯以她为中心构想的世界,当时就土崩瓦解了。那几天,汉斯觉得墙上贴着的“风雨只是暂时的”好笑,他觉得得不到房东女儿的爱,他的生命将不会再有晴天,只有永不停止的风雨。
一个星期后,汉斯再看到这句话时,他开始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情况:到底有多要紧?那女孩很重要,自己也很要紧,快乐也很要紧,但自己希望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结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个月后,汉斯发现没有房东的女儿,自己也一样可以生活,甚至感觉到一个人生活心情也能放松。将来肯定有另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生活,即使没有,汉斯也仍然觉得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三年后,另一个女孩走进了汉斯的生活。在兴奋地筹备婚礼的时候,汉斯把那句话从墙上撕下,扔进了垃圾桶中。他认为自己以后将永远快乐,人生旅途中不会再有失败和挫折。
的确,结婚的最初几年,他们过得很快乐。汉斯有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妻子为他生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他们还有一定数额的存款。汉斯觉得日子过得惬意极了。
有一次,在征得妻子的同意后,汉斯把所有的存款都投进了股市。但是,就在他买了股票后不久,股市连连下跌。汉斯由于没有任何投资经验,被股市牢牢套住了。家里所有的开支仅靠他的薪水了。换言之,他们的生活水平又降到了仅能维持温饱的状态。
汉斯的心里非常难受,他又想起那句话:风雨只是暂时的!汉斯心想:“上帝啊!这一次可真的不是暂时了,而且是永远,我的生活怎样才能得以维持下去呢?”
一天,就在汉斯沉浸在悲伤之中时,那对双胞胎女儿“咿呀咿呀”学语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两个女儿坐在地毯上,都朝他张开双手。两个女儿脸上的笑容是那么令人动容。这一刻,汉斯觉得自己的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他想:我有如此可爱的女儿,有善良的妻子,这已是上苍赐给我的无价之宝。我在股市上损失的只是金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幸只是暂时的。
汉斯的心情又恢复了平和,他再也没有为金钱的损失而烦恼了,而日子也真如他所期待的那样,又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在今后的日子里,当你的生活中出现挫折、失败、苦恼等“恶魔”时,没必要烦恼不止,可以重复对自己说:风雨总是暂时的,不久就会过去,明天又将是一个艳阳天!
消除自身的烦恼
有一位哲人曾说:假如你每天烦恼一次,那么一生便要损失好几年。尽力而为,消除自身的烦恼,才能不受它的毒害。
一个年轻人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
这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只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横笛,逍遥自在。
年轻人走上前去询问:“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年轻人试了试,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
年轻人来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老翁坐在柳荫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年轻人走上前去鞠了一个躬:“请问老翁,您能赐我解脱烦恼的办法吗?”
老翁慢声慢气地说:“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
年轻人试了试,还是不灵。
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
年轻人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长髯者微笑着摸摸长髯,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年轻人说:“对,对,对!恳请前辈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
在生活中,我们的烦恼都是自找的,我们是自己捆住了自己呀。
生活中,只要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抱着积极的心态向前看,消除自身的烦恼,是极易做到的事。
心病还要心药医
一个人心灵的负荷太重,就会终日忧心忡忡,烦恼不已,不管用什么仙丹妙药都无法医治;一个心灵自由的人,就不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也一定是个快乐无比的人。获得心灵自由的前提是不贪图私欲,不一味追逐金钱,不勾心斗角,否则,过多地追名逐利,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灵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古代有一个国王,他年纪轻轻却满头白发,面容苍老,背也直不起来,两条腿一走路就打哆嗦。国王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于是,国王命御医会诊,又请来天下名医,结果却无济于事。
眼看着自己一天天地衰老下去,医生们却毫无良方,国王很是生气,于是下令宫廷侍卫在城门外到处张榜,并许诺谁能治好自己的病,便赏金千两,美酒百坛,美女十名,仆从十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告示一贴出,便有一老者来到了王宫,表示自己可以医治国王的病。
“你用什么药呢?”国王见老者两手空空,很是怀疑。
“心药。”老者淡淡地说,“国王的病不在肌体里,不在骨髓里,而是在心里!”
“在心里?”国王不解。
“是的。您是一国之君,可您的心胸却没有像您拥有的土地一样辽阔;您拥有千千万万臣民,还命令军队到邻国去掠夺百姓;您拥有采之不竭的金山,还命大臣到民间去搜刮;您有端庄、贤惠的王后,还命内侍去强抢民女;您有忠诚的大臣,却怀疑他们会有二心……这些都是您未老先衰的根源。”
“你……你好大胆……”国王很生气,但心里不得不承认老人“诊断”的病因是正确的。
“还有,您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就像现在这样。”老人直视着国王。
国王的面部表情慢慢地柔和下来。他换了一种口气,说:“请问,老人家可否有医治我这种疾病的良方?”
“有!打破您心灵的枷锁,您的心就会得到自由,就会轻松,心一轻松,人就精神……”
“您的良方是要我放弃征战,放弃大量财富,放弃后宫三千美女……”国王不满地问。
“是的。一个心胸狭窄、物欲太盛,又不肯与人分享的人,到头来只会使自己的精神枷锁越来越重。精神颓废了,身体又怎能健康呢?”
国王听后,慢慢地心平气和下来。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国王不再发动对邻国的战争,不再沉溺于酒池肉林之中,不再算计着金银财宝的多少。渐渐地国王的身体也越来越健朗了。他的头发变黑了,腰也直了,腿也有力气了。
现在的国王,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他戏称自己“返老还童”了。
可见,心底无私的人,他的心灵也是自由的。没有了精神负担,心胸开阔,情绪乐观,自然有助于身心健康,自然也就越活越年轻了。
晋代著名的养生专家嵇康在《养生论》里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虚精散为五难。”简言之,这五难就是不能抛开的精神枷锁。
烦恼是一种心病,它左右着你的精神世界,搅得你坐卧难安;烦恼是一种心病,它释放着莫名的忧愁,闹得你忧心如焚。心灵的自由和轻松、心态的乐观与平和是医治心病的良药。
透过阴霾是阳光
当天空下着丝丝小雨时,你是否会因为这场雨,耽误了你的行程而懊恼,然而,当风雨过后,你是否会因为看到一束彩虹而欣喜?可是为什么,太多的人却愿意整日生活在自己孤单的小世界里,而不愿意把自己融入到身边的大世界里呢?
一个人如果永远封闭在已经熟悉的环境和空间中,就只会让自己安于现状,满足于自认为安逸的生活,就像黑暗永远与七彩的天空无缘相识。
一阵细腻的春雨之后,透过薄薄的一层膜,两只蝶蛹好奇地窥视着外面五彩斑斓的世界。
“太美了,外面的世界真漂亮!”一只蝶蛹禁不住赞叹道,“我多么渴望快快飞出去呀!”
“我才不想呢。”另一只蝶蛹说,“前天,暴雨突然降临的时候,蜂呀,蝶呀,到处找藏身的地方,装扮得再艳丽,被风吹雨打之后,又有什么值得羡慕呢?”
“可是……”第一只蝶蛹说,“毕竟风和日丽的日子多过暴风雨呀!”
“风和日丽就太平了吗?”第二只蝶蛹不以为然地说,“昨天,有两只青蛙进了蛇的肚子,一只黄莺被石子击伤……这些,你都忘了吗?”
“可是,在小小的蝶膜里,这样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到的只是一小处的风景,有什么好呢?”
“你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第二只蝶蛹教训道,“除了蝶蛹,谁有这么好的居所?别看蝶膜里这么小,但它安全,保险,而且绝对纯净,没有污染……”
第一只蝶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不管怎样,我一定要飞出去。”
几天之后,一阵大风把一只干瘪的蝶膜吹到火里,而此时,天空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风中翩翩飞舞。
在心情郁闷的日子里,不妨走出户外,尽情地享受阳光的沐浴。此时,所谓的烦恼,所谓的忧愁,都会在这种云淡风清的境界中化作尘埃。
乐观的人懂得拒绝烦恼
面对烦恼有两种心态,一种是乐观的心态,一种是悲观的心态。乐观的人面对烦恼总会以知足常乐的心态来化解,因而事实总是会比他所能接受的最差结果好。悲观者总是觉得今不如昔,因而常常耿耿于怀。
人活在世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或喜或忧,或悲或乐,不管你的际遇如何,也不管你成功与否,只要你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凡事多往好处想,烦恼就会望风而逃。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化解烦恼,逾越困难;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有一个年轻人,在路上与他在大学时期的教授巧遇。老教授关心地殷殷询问年轻人的近况。年轻人将自己工作后所遭遇的不顺利情形,一五一十地对老教授尽情倾诉。
老教授耐心地听着年轻人的抱怨,好不容易等到年轻人告一段落,老教授才点点头,说:“看来,你的状况似乎不是十分理想;不过,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想过要改变这种现况,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儿呢?”
年轻人急忙回答:“我当然想要过得更好呀!请问教授,有什么诀窍吗?”老教授神秘地笑了笑:“的确有诀窍,你明天晚上若是有空,到这个地址来找我。”
说着,老教授递了一张名片给年轻人。第二天晚上,年轻人来到老教授的住处。那是在市郊的一处简陋平房。老教授看到年轻人,高兴地在屋外摆了两张凉椅,要年轻人坐下来陪他聊天、看星星。老教授言不及意地和年轻人聊了半晌,年轻人急燥了起来,急着要老教授告诉他,怎样做才能使自己过得更好?老教授微笑着指着天上的星星:“你可以数得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年轻人抓了抓头:“当然数不清了。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老教授望着年轻人,语重心长地道:“孩子,在白天,我们所能看到最远的东西,是太阳;但在夜里,我们却可以见到超过太阳亿万倍距离以外的星体,而且不只一个,数量是多到数不清的。”
老教授继续道:“我知道你的处境不顺利!但若是年轻时便一帆风顺,终其一生,你也只不过看到一个太阳。重要的是,当你的人生进入黑夜时,你是否看到更远、更多的星星?”
年轻人顿时恍然大悟。
真正乐观的人,是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的人,是战胜烦恼的人。
正如美国总统威尔逊所说:“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饼圈,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烦恼是悲观者的人生危机,是乐观者的人生向导。因为悲观的人在烦恼中看不到希望,终日与烦恼纠缠不清;而乐观的人却能从烦恼中发现机遇,从而摆脱烦恼的侵害,所以乐观的人没有烦恼。
猜疑害人又害己
猜疑是基于一种对他人不信任的、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人与人之间常有的争执、吵闹、误会乃至过去很多的冤假错案,几乎都是因为猜疑而起。猜疑还会导致偏执,产生敏感、狭隘的心理。所以,猜疑不仅害人而且害己。
具有猜疑心理的人与别人交往时,往往抓住一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猜疑而产生对别人的误解,或者在交往之前对某人有某种印象,在交往之中就处处用这种成见效应与对方接触。对方一有举动,就对原有成见加以印证。虽然猜疑心理有种种表现,但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没有事实根据,单凭自己主观的想象;抓住“毛皮”,忽略本质,片面推测;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只是相信自己,怀疑他人,挑剔他人。具有猜疑心理的人把自己置于一种苦恼的心态中,对别人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严重的甚至对自己的感觉也产生怀疑。
有一对夫妻,当初相识时,男才女貌,人称佳偶天成。婚后一段时间,两人也恩恩爱爱,互敬互重。后来,男的升任为部门经理,因而业务增多,日夜忙于工作,而且他本来就十分热爱这份工作,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就更加兢兢业业了,俨然忘了还有一个家。女的呢,开始时看着丈夫升职了,事情增多,钱也挣多了,非常满意。
但没多久,她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她总疑心丈夫没那么忙,只是借工作之便与别的女人幽会偷情。她开始风言风语地对丈夫进行中伤,并且竭力想监视他的行动。丈夫有些莫名其妙,忍让一阵之后开始对妻子进行回击。两个人的生活就乱了起来,经常吵吵闹闹,矛盾愈演愈烈,直至最后走到法庭领回离婚判决书。直至这时候,他们才明白,其实双方都是在热烈地爱着对方,只是莫名其妙的伤害太深了,伤口无法再痊愈。他们只有痛苦地带着对对方的深爱,退回各自孤独的角落。
生活中,为什么深爱着的人们会如此折磨对方呢?如果丈夫不是以牙还牙,如果妻子不是如此疑心,如果他们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开诚布公地交谈,他们还会这样吗?矛盾还会加深吗?烦恼还会增多吗?
猜疑心不仅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和感情,也无异于自绝后路,自挖陷阱。因为,你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铲除这只拦路虎,才能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清除心中的杂草
越是荒芜的土地,杂草就越多,但只要你在土地上种上庄稼,就能使杂草再也没有生存的空间。人心有如土地,如果内心荒芜,就只能长出“烦恼”、“痛苦”之类的杂草。要清除这些心灵的杂草,只有在心灵的花圃里种上可以收获的“庄稼”或者快乐的鲜花。
哲学家休谟的弟子,个个学富五车。一天,这位先哲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弟子们还有些不放心,就决定露天讲授最后一堂课。于是,休谟指着一片杂草丛生的田野问弟子们道:“你们看,田野里长着些什么?”
“杂草。”弟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告诉我,你们该怎么除掉这些杂草?”
众弟子不禁有点儿愕然,心里说: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
大弟子首先开口道:“只要给我一把锄头就足够了。”
二弟子马上说:“还不如用火烧来得利索。”
三弟子反驳说:“要想斩草除根,只有深挖才行。”
……
等弟子们全都讲完后,休谟微微一笑,站起来说:“这堂课就到此为止。你们回去以后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清除一片杂草,一年之后再来这里相聚。”
一年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当弟子们再次相聚时,他们都很苦恼,因为无论他们采取什么方法,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有的杂草反而更多了。因此,众弟子都急等着要向老师请教。
然而先哲休谟已经与世长辞了,死后只留给弟子们一本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你们的办法是不能把杂草彻底清除干净的,因为杂草的生命力很强。要想除掉田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田野里种上庄稼。是否想过,你们的心灵也是一片田野。只有在心灵的田野中种满‘庄稼’,才能使‘杂草’的生存空间变小,庄稼越是茁壮繁茂,杂草就越是孱弱萎缩,心灵田野中的杂草也就容易清除干净。我们的烦恼才会得到减少,生命的境界就会得到升华。”
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难,因为某一个黄昏闻到了花园中花的清香,那些花香使他非常感动,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做到每天、每时、每刻都置身于花香中。因此,他便苦恼了,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几天无法静下心来打坐。于是,阿难便去请教他佛陀。佛陀了解了原因后对他说:“守戒律的人,不一定要等开花结果才有芬芳,即使还没有开智慧之花,也会有一种清净的戒香。有禅定的心,就不必要在因缘里寻找芬芳,他的内心永远保持花香。一个透过内在开展戒、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中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
阿难听了,垂手肃立,感动不已。
佛陀和蔼地说:“阿难,修行的人不只要闻花园的花香,也要在自己的内心开花——有德行的香。这样,不管他居住在城市或山林,所有的人都会闻到他的花香!”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花季的时候就不要忘记在自己的心里种花。否则,它就有可能长出恼人的杂草。
心灵的荒芜是杂草生长的关键,要想清除心中的杂草——烦恼,就得在自己的心中种上快乐之花,希望之果,让心灵充满生机健康,让生活充满灿烂阳光。
心态平和没烦恼
生活中所有烦恼的造成,都来源于人们内心的躁动。内心躁动的人遇事不冷静,且没有耐心,所以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心态平和的人心胸宽阔,不会为了小事斤斤计较,在面对困难时能保持冷静的头脑,从而发挥理性思维,阻止事态的恶性发展,所以,心态平和的人没有烦恼。
内心躁动、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什么伟大的事业。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建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露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生活中所有烦恼的造成,都来源于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就会感到困惑,感到茫然,感到费解。于是乎,身心俱疲,苦恼不堪!其实,很多的烦恼用不着煞费苦心或用尽一身苦力去改变它,那是费力不讨好的愚笨方法。真正的智者,是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这样,那些所谓的烦恼,也就会烟消云散。
一天,在某外企工作的大林与妻子吵架了。妻子一气之下独自转身进了卧室,并将房门从里面反锁上,闷闷地生气。
大林想回卧室却打不开门,便“砰砰”地敲。
妻子在里边故意高声喝问:“谁?”
大林傲然回答:“快给我开门!”
妻子在里面更生气了,既不开门,也不搭腔,用沉默来抗议他。
大林见保姆正注视着自己,不觉脸上一红,改用轻轻地敲门。
里边问:“谁?”
“我。”大林回答。
里边依然没有动静。
大林无奈,只得再次举手敲门。
里边问:“谁?”
大林柔柔地对里面说:“你亲爱的丈夫。”
这回,门马上开了。
其实,夫妻吵架本来是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但许多夫妻在吵完架后,却不知道用平和的态度去化解分歧,握手言和。久而久之,夫妻之间便会产生更多的误会,更多的烦恼,甚或走向决裂的地步。如果,你执意坚持自己的观点,用近乎狂傲的态度去对待对方,那么你收获的烦恼肯定多于快乐。故事中的大林,就是一位善于改变自己心态的人,并最终赢得了妻子的原谅,化解了不必要的烦恼。
烦恼是一种心绪,它无处不在,无处不侵;烦恼是一杯苦酒,它伤害灵魂,伤害身体。但是,只要你心态平和,烦恼便无所适从、无处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