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懂点医
33130300000066

第66章 Chapter 16 产褥感染

什么是产褥感染

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一般需要需6~8周,也就是42~56天。产褥感染是指产时及产褥期细菌侵袭生殖道而引起的炎症,也称产褥热。

引起产褥感染的原因

目前认为孕期及产褥期阴道内的生态极复杂,有大量需氧菌、厌氧菌、真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等寄生,但以厌氧菌占优势。另外,许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的环境下也可以致病。机体对入侵病原体的反应,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女性产后机体抵抗力减弱,特别是产时过于疲劳、产道损伤及营养不良等情况,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或接产时无菌操作注意不够,或有过多的阴道操作等,致病菌也可通过器械、敷料、手套等侵入产道。

产妇的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统或皮肤上的细菌,也可通过血液或双手的散播侵入阴道。同产妇接触的人,若上呼吸道内有细菌,通过谈话、咳嗽喷嚏也能传播给产妇。以上这些因素都可以成为产褥感染诱因。

产褥感染的表现

产褥感染的主要表现有:外阴感染、阴道感染、子宫内膜炎等,感染局部灼热、剌痛。由于炎症反应,体温一般达38℃左右,严重时上升达39℃以上。产妇头痛、面红、脉快。一般在产后3~5天下腹疼痛,恶露增多,可有臭味或呈脓性。

家庭护理要点

●注意劳逸适当

分娩时由于用力,产妇体力消耗极大,产后非常容易疲惫。因此,产后最初24小时内,产妇应卧床休息,24小时之后可以起床在室内稍微活动。这样可促进恶露的排除,有利于子宫的尽快复原,也有利于产后大、小便通畅。

整个产褥期产妇都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可从事体力劳动,也不要因害怕阴部疼痛,整日躺在床上,这样对身体恢复很不利。产后不久,一般尿量很多,应尽早自解小便,以免膀胱膨胀,妨碍子宫的复原。若产后6~8小时仍未解小便,可鼓励和帮助产妇下床排尿。

●注意会阴部卫生

产后,特别是产褥期,会阴部分泌物较多,应特别注意卫生。每天可用温开水冲洗外阴部1~3次,并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勤换卫生护垫。

●注意保护乳房

产后要让宝宝早吸吮,促进乳房早分泌乳汁,也有利于乳房的健康和子宫的收缩。选择正确的喂奶姿势,防止乳头疾病的发生。

根据婴儿需要按需哺乳,每次喂奶后应将乳汁排空,两侧乳房交替哺乳;每日至少用温水洗浴乳房2次,这样有利于乳房的清洁卫生,增加悬韧带的弹性,防止乳房下垂。乳罩选戴松紧合适,令其发挥最佳提托效果。哺乳期不要过长,孩子满10个月,即可以考虑断奶。

●防止便秘

分娩时大多进行过灌肠,大便已排空,故产后2天内可无大便。由于产后的卧床休息,肠蠕动减弱,加上会阴部疼痛不愿意解大便,常常容易形成便秘。家人可鼓励和帮助产妇排便,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塞入肛门帮助排便。

●保持清洁干燥

产后出汗较多,尤其夜晚更明显,所以要勤换内衣内裤和床单,以保持清洁和干燥。

产褥感染的预防

加强孕期保健,做好产前检查,纠正贫血,预防传染病。

临产时,应尽量进食和饮水,抓紧时间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导致身体抵抗力降低。

注意产褥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防止会阴伤口感染。尽量早期下床,以使恶露尽早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