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懂点医
33130300000002

第2章 Chapter 1 发热

关于体温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具有一定的恒定温度,这就是体温。那么,人的体温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每天要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即使在安静状态时细胞也会发生新陈代谢,产生热量。这样,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大脑、内脏、肌肉、皮肤及其他各个器官在功能活动中均产生了一定的热量,而这些热量散发出去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热量在体内的积蓄就形成体温。我们肌体内的温度和表面的温度不一样,一般情况下,表面温度要低于内部的温度。我们平常所说的体温,一般指的是内部的温度。

细心的你也许会发现,我们的体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下午2~4时体温最高,清晨2~4时体温最低;环境温度高时,体温略高,反之略低,随年龄的增大体温呈降低趋势。女性较男性体温略高;兴奋状态下或进行体力活动时体温略升高。恒定的体温是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的基础。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健康与否的标志。

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心率和呼吸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功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发热是因为体内白细胞为了吞掉细菌而迅速增加,耗氧增加而引起的。

发热是如何划分的

测量体温的部位一般是腋窝、口腔、直肠。不同的部位,正常温度范围也不一样。

人的机体耐受的温度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也就是说,发热对大脑的损伤是不能再恢复的。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小时就会导致休克,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体温高达43℃时,人的存活概率则很小。

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根据致热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常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2大类,家庭中常见的发热为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

见于局限性或全身性的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等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

1.变态反应引起的发热: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2.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3.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引起的发热:①物理、化学因素或机械性损伤,如大面积烧伤、内出血、创伤或大手术后的组织损伤。

②组织坏死或细胞坏死,如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反应等。

③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如心、脑、肺等器官的血管栓塞等。

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引起的发热:见于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震荡、脑血管疾病等。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如夏季低热,精神紧张或剧烈运动后低热,月经前及妊娠初期的低热等。

6.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比如心力衰竭,以及广泛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等。

发热后必须立即退热吗

有人认为发热是一种疾病,其实不然。它是一种症状,是我们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热对机体还有积极的作用,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缩短疾病时间,而且还可增强抗生素的效果,可以说发热也是对抗疾病的一个标志。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但如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这时候应该及时应用退热药及镇静药(特别是小儿)。

自我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在发热时进行自我诊断和治疗要注意以下问题:

1.具体的体温,发热前有没有什么诱因。

2.发热的时间、季节。

3.体温是突然升高,还是缓慢升高的。

4.发热时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5.发热时是否伴有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腹痛、呕吐、腹泻、尿频、皮疹、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等。

6.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体重改变、睡眠及大小便情况等。

注意这些问题,不仅方便自我诊断,而且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治。

感冒的预防

最常出现发热症状的疾病,应该是感冒。上了年纪的人感冒后常容易引发肺炎,必须特别注意。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基础体温较青壮年人稍低,低烧常易被忽视。

平时应该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不要熬夜,并经常漱口,做好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