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懂点医
33130300000126

第126章 Chapter 4 脊髓灰质炎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或“婴儿瘫”,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多发于婴幼儿,主要侵犯脊髓的前角,使运动神经细胞严重受损。导致肌肉特别是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造成肢体瘫痪;严重病例的病变可累及大脑,可造成呼吸肌瘫痪或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亡。

肠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毒随着病体粪便排出后,通过日常生活接触或污染的水或食物而传播的。

日常生活接触也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儿的发病有重要关系。经苍蝇传播也有可能。

脊髓灰质炎的表现症状

脊髓灰质炎病毒自口、咽或肠道黏膜侵入人体后,一天内即可到达局部淋巴组织,在第3天到达各处非神经组织,如呼吸道、肠道、皮肤黏膜、心、肾、肝、胰、肾上腺等处繁殖,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尤为多,并于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

病毒可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发生瘫痪。主要的症状是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症状消失后1~6天,体温再次回升,头痛、恶心、呕吐严重,皮肤发红,常有便秘。

家庭护理要点

●进行隔离

病人应在有关闭门的房间中进行隔离,如无条件,患者单独睡一床,居室宜空气清新、流通、阳光充足,注意经常开窗通风。

可用食醋蒸熏居室,以控制病毒,防止传播。房间内保持干净清洁,患者卧床休息隔离,绝对卧床休息直至热退、瘫痪停止进展为止,避免劳累。

●肌痛处可局部湿热敷

瘫痪肢体应置于功能位置,以防止手、足下垂等畸形。注意营养及体液平衡,可口服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

发热高、中毒症状重的早期患者,可考虑肌注丙种球蛋白制剂,每日3~6ml,连续2~3天,重症患者可予强地松口服或氢化可地松静滴,一般用3~5日,继发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

●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妥善安排好治疗护理,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如注射、反复查体等,防止促发或加重瘫痪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促痰排出或抬高床脚及侧卧进行体位引流。指导病人咳嗽排痰,避免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吸入。

发生肢体瘫痪前常有感觉异常,受累肌肉明显疼痛。可用热敷法改善肌肉疼痛与痉挛,将拧干水的热棉垫敷于患处,外隔塑料单后加盖干毛巾保温或周围用热水袋维持温度(防烫伤),每日2~4次,每次20~30分钟。

●做好皮肤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患者多汗长期卧床,须保持皮肤清洁,定时更换体位,动作轻柔,以免加重疼痛。受压部位及骨突处应用50%乙醇每日按摩2次,改善局部血循环,必要时使用气圈或海绵垫,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

对瘫痪肢体尚未完全恢复的小儿,家长应做好长久的思想准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鼓励小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措施

给小儿口服小儿麻痹灭毒活疫苗,即小儿麻痹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最好的方法。

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拥挤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

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小孩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的良好习惯,平时应注意小儿的衣物、床单、玩具、用品及餐具的消毒(煮沸15分钟或日光曝晒2小时)。

合理安排小儿的休息和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可以增强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