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自己的未来买单
33127100000062

第62章 克制自己的贪欲

欲望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如饿了有食欲,渴了有饮欲,困了有睡欲,缺东西时有物欲,两情相悦时有情欲。

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等迷住心窍,攫取无度,终致纵欲成祸,殃及一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只猕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高高兴兴地在路上一蹦一跳地走着。一不留神,手中的一颗豆子滚落在地上,为了这颗掉落的豆子,猕猴马上将手中其余的豆子全部放置在路旁,趴在地上,转来转去,东寻西找,却始终不见那颗豆子的踪影。

猕猴只好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准备拿原先放置在一旁的豆子,怎知这些豆子全部被路旁的野鸭吃了。

故事中的猕猴,只是顾及掉落的一颗豆子,等到后来,终将发现损失的竟然是所有的豆子!一个人心生贪欲的人,必然会对于某些事物的追求缺乏智能判断,而只是一味的攫取,最终也会像故事中的猕猴一样,为追求不重要的东西,而损失掉了自己的所有。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

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人们总是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很多人都有一颗贪婪之心,总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而贪婪会导致投机,投机又十有八九会亏钱。因为投机心态容易使人丧失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力,抵不住诱惑,而犯理财错误。那些在股票市场因为投机而损失的人,背后总是可以看到贪婪的影子,其因果链条是:财务不安全感一贪婪一投机一投资损失。

不懂得克制自己的贪欲的人还很容易上当受骗。从各种媒体报道的投资诈骗事件中可以看到,不少金融投资诈骗的手法并不高明,但上当的人有不少还是高智商人士,其中还不乏"精明"之人,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太急于赚取更多的钱,骗子只需要掌握这一点,激起人们的贪婪之心,贪婪心一旦占据了上风,人就失去了正常的判断能力,轻而易举的走进了魔鬼的陷阱。

所以,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应该克制自己的贪欲,见好就收,适可而止,这样可能还能够小赚一步。如果一味等待更多的利润而错失抽身的好机会,结果可能不仅没有利润可言,甚至自己投入的钱都无法收回。

见好就收,不仅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投入,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术,掌握了这种战术,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俗话说店大欺客,在许多大企业的生意中,这四家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的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然而,以他当时的实力要收购"九龙仓"还需要动一番脑筋。

经过仔细研究后,李嘉诚决定采取不动声色、出其不意的战术。他先派人大量暗购九龙仓股票,买下了约2000万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使九龙仓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暴涨,从原来的13.4元狂升至56元。这时候,李嘉诚已经拥有了九龙仓20%的股份,按照香港《公司法》的规定,他还不能拥有对九龙仓的绝对控制权,而以他的财力已经无法继续购买股价逐渐飚高的九龙仓股。

当时,资金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包玉刚,也正在争夺九龙仓。李嘉诚见好就收,见自己控制九龙仓无望,就不再买进九龙仓的股票,却主动将持有的1000万九仓转让给他,除了从中获利5900万港元,又使包玉刚领导的华资财团可顺利取得九仓控制权。

李嘉诚认为,当"好"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应该抽身撤退,因为此时你已经占有了大部分的利益,如果能够取得80%的利益,就已经算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且,如果总是希望能够有100%的收获,那不是雄心壮志,而是贪婪,贪婪会让我们忘掉赚钱是为了让生活更加自由、快乐、幸福,并且还有可能会让我们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现实告诉我们,当每次股灾来临时,除了那些懂得知止的少数人能够快捷抽身外,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是铩羽而归,甚至倾家荡产。

市场风云多变,谁也不能完全保证自己"百战百胜",当你已经获得了大部分的利益时,就应该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