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CET-6在毕业后倒是一次通过了,尽管第一份工作锻炼的比较多的是我的商务英语,特别是商务文书。而口语交流的提高源于第二份工作,长时间的和老外带一起,由于我是一个人,所以周末也陪着游山玩水,开始还带文曲星查译,后来抛开了也就没什么障碍。而语言这种东西,你越是频繁的使用它,越是会觉得熟悉,一旦自己对自己有了信心,就没有什么退步的可能了。到现在这份工作,我已经可以毫无愧色的说,综合听说读写各项,总归水准前三位应有我的位置。
很多东西现在想来都是潜移默化慢慢领悟的,因为领悟而变成习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知道什么叫明知不可为而要为,也知道什么叫做了也不要说,或者说了也不要做。
很悲哀的是,像过去的臣子揣摩上面的旨意,职场中的中层也一样需要抚承老板的意思。员工可以不管你当领导的有些什么心意,最多是自己做好自己的事,然后不图升职加薪就是。做到中层,承欢上面或者说摸着上面的心意做事就变得很重要。我虽然有这个天分,有时候又不免觉得不齿,不想做的太过分。这种矛盾的心态就是既想和老板搞好关系,又不想把自己弄成谄臣的角色,真正要营造朋友般的友谊又不可能。
2008-5-2114:49:00
所谓财务管理
我可以说是做内控出身的,却也不敢说自己对内部控制多么的有研究。
财务控制有事前,事中和事后之分,好的自然是事前,但很少能做到,很遗憾的现状是,大部分的财务控制都是事后总结而已。
一个具备观察分析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发现了问题,无论是流程上还是其他什么方面,他所能做的不仅仅是汇报。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某公司的政策规定,经理以上级别手机费用全报。但实际是销售、采购部门手机联系也是为了公司,开始说大家打通话详单,跟公司有关的圈出来报销,这样人家嫌麻烦,都不开心。于是政策又调整一次,固定限额,人均200,不需要账单了,当做通讯补贴直接入工资。随着通信资费调整,几个月以后人均的账单不超过100了,因为优惠包的原因接听免费,拨打可以用固定电话,于是这个财务人员发现了这个问题,请问他可以直接跟领导说降低补贴标准吗?
汇报问题也需要技巧,有些事是属于大家都知道,但没人先去开这个口,因为是得罪人的事,客观上节约的成本也有限。但是如果说这是小事,节约要从大处找,毕竟不像采购换一个供应商就能降低物料成本这么迅速。
2008-5-2310:13:00
还是说财务管理
如何使得财务部门成为强势,很遗憾的说最重要的是取决于财务部门的掌舵人。一个曾经很强势的部门,换一个软弱的人执掌,很快这个部门就辉煌不再;反之,很弱势的一个部门,换一个懂得经营的人,也可以慢慢变得强势。
而这个人,光靠权术是不够的,确切的说要看综合素养。就算你是大老板的亲戚,没点真才实学整天乱搞终究也混不下去的。但杨修式的人物,仗着自己才高八斗,也会众叛亲离,难以维系。
再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也需要人去推广和执行,人的个人魅力有时候很重要。职位能力跟随职位,你不在这个位置了,这个能力就失去了;但个人能力则不然,人格的魅力是会一直跟随你的,员工相信你,愿意跟你干,不论你还在不在那个位置,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财务所掌握的数据随时可以发挥作用,如果按照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去分析,整合你手上的数据,你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即使不去掐住别人的咽喉,至少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财务很多时候跟监事一样,并不需要实际参与控制各个部门,但却有一把上方宝剑,随时可以出手。HR和财务基本上很多公司都是分开的,HR有他们的内容,薪酬体系,激励体系,培训体系……财务没这必要去掌握。各个部门有各个部门的只能,财务更没必要去一一考核,因为我们所掌握的毕竟是数字,凭什么去别的部门的具体工作上去指手画脚。统筹和监督就足够了。
不要刻意夸大财务的职能,即使是内部审计,控制的也是流程,不是别的部门实际的工作绩效。
2008-5-2711:16:00
老板的大饼
工作状态这几天明显提高,自己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别的同事也发现了。不能说破是为什么,只是说被老板激励了。要好的那个同事于是唏嘘不已,说还是老板道行深,连孕妇都不放过。我说是啊,主要是我是个贪婪的孕妇,老板又掐住了我的咽喉,给我画了一张我没办法拒绝的饼。鱼不咬饵,什么招数都没用,鱼要是动心了,下面自己会跳起来吃饵的,而我就是那条鱼。
整整为一个项目忙了两天,最后做出来了还是超级有成就感。什么事情只要去做,总归会有个解决方案的,时间和智慧而已。
2008-5-2916:07:00
冗长的会议
连续开了两天会,身心疲惫,深刻的感觉到开会真的是很累很累的一件事,上午开会的时候就盼着吃中饭,好不容易吃饱喝足了,下午了开始忍不住的困,然后挣扎着不要打哈欠。下午的时间总是很漫长,等teabreak,然后熬到散会还能说两个笑话。解决了问题吗?增长了知识吗?窃以为都没有,唯一的是时间消磨掉了,合理合法合乎规则的消磨掉了。手机全部切换成无声的状态,索性都没带进会议室,回来一看,一堆莫名其妙的missingcall和短消息。我们的工作效率有时候被迫的低。
2008-6-311:25:00
《杜拉拉升职记》读中感之一
“小说的主人公杜拉拉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她没有背景,受过较好的教育,走正规路子,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因为她的所作所为有更大的可行性。”-序言
作个简单的比较: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中产阶级了,脑子里觉得中产阶级应该是相对很富裕且有品位的。自从喜欢上逛特卖会以后,我已经很少逛商场了,谢绝新品,5折以上绝不问津,3折以下可以考虑,1折的立刻驻足挑挑。朋友戏谑我是收入增长但消费能力不长。不过这也只局限于服装鞋帽。化妆品一直是舍得花钱的,虽然一次换一套要好几k,但能用近一年,摊下来也不算过分。一周一次的去美容院,每次一百多的消费,四五个月或半年去一次美发,大几百的支出,这些好像都没随收入上涨而提高档次。得到提高的是娱乐方面的支出,比如出去旅游,不会因为旅行社报价便宜就跟团,宁可开车自驾享受自由自在的乐趣,不会局限于短线,出国什么的偶尔一次也不会觉得很肉痛。和朋友出去吃饭轮流买单也不觉得心疼,最主要的是逛街逛超市的心态好了很多,虽然还是会买实惠点的,但自己喜欢贵也无妨,不是买不起,而是不想买,比想买但买不起的心态要好的多。
没有背景这是自然,含着银汤匙出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
受过良好的教育,就算是吧,虽然我的本科学校不算好,至少也是正正规规的全日制。
走正规路子,靠个人奋斗。都应该是一样的吧,没有用身体写作,更没有用色相换成就,没这色相也没这机会^…^
2008-6-313:49:00
《杜拉拉升职记》读中感之二
才看了前几章,已经觉得感触挺多的了。
第一是电话费。前面最早的时候也说过的,最开始工作的时候总是很喜欢打私人电话,联络同学家人朋友什么的。再后来工作忙了,客观上没这时间,主观上同学朋友间联络也少了,而且手机话费已经是全部报销无限额了,物质极大丰富以后就不在乎每次要多吃点了。
第二是车。很多所谓的潜规则无处不在,老板开A6,下面一个级别开A4,然后是Passat,Bora,POLO,Santana……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家里有钱更好的车放家里,别乱开到公司来。还好比衣服,小职员每天高档套装穿出来比老板还像老板,总归让人看了不舒服。
第三是越级申诉,也就是打小报告。最最要不得的事,成功的几率很小,即使成功了也会被人记上一笔,干掉自己的老大总归是不厚道的事情。等级就是这么残酷的森严,上面的人要玩下面的人很容易,下面的人要扳倒上面难上加难。
2008-6-316:16:00
《杜拉拉升职记》读中感之三
看了近一天,终于结束。忽然觉得腰酸背痛起来,算是上班时间不务正业的代价。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职场方面非常的令我有共鸣,可能欧美企业都是相通的吧,即使不是500强的公司也差不多。不过对于感情的描写还是觉得太理想化了一点,王子公主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感觉比较像童话。
办公室恋情真的很艰难,能修成正果的少之又少。毕竟,因为工作合拍走到一起的男女,最后要找寻的是生活中的伴侣不是事业的伙伴,我很难想像8小时的工作面对一个人,回家后面对的还是同一个人,总归是枯燥的吧。
2008-6-49:04:00
办公室恋情
听一个朋友讲办公室恋情,其有趣之处,就是在众人的眼皮底下保持的秘密,好像偷情一样的刺激。两个位高权重的人,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却偶尔的偷欢这么一下,前提是大家都知道分寸,在公司是暗地里的攻守同盟,私生活上也为婚姻以外找到点愉快。不论道德与否,这种场景也似乎太完美太理想化了一点。
还是觉得《杜拉拉升职记》最大的败笔或者就在她和王伟的爱情上,开始的不奇怪却结束的很突兀,到重逢又太戏剧化,或者我是一个喜欢看悲剧的人,因为悲剧更加的接近生活。
2008-6-415:36:00
舞弊
舞弊是个很严重的话题,却又无处不在,那是因为我们的物质还远远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地步,所以人会有私欲,会想着创造条件满足自己的欲望。
很喜欢和不同行业的朋友谈论这个话题,以前人家说的很少,毕竟这是个很忌讳的主题,不是人人都肯放心说自己怎么舞弊的,但后来也就觉得没什么了,大家也都理解,反而成为真正的交流。好像间谍和反间谍,互相学习。你告诉我你是怎么做的,我反思我能怎么控制,然后你又可以反思怎么躲过财务的眼睛。最后的结论只能是完美的内控是不存在的,财务能做的是设置我们能接受的安全底线而已,要把这部分无法控制的作为客观存在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