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多、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对外贸易任务艰巨。特别是当前,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产品品质和质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无论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农业市场风险和生产成本,增强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考虑,都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成功经验,探寻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有益启示。
一、经验
(一)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目标明确
尽管发达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具体政策内容繁多,但是,它们的基本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类:保证农业生产者有满意的收入水平;稳定国内农产品价格;减轻经济调整的影响;维护农村社区条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保护和鼓励家庭农场;促进环境保护;保证安全、可靠、稳定及充足的食品供给;保证消费者有合理的价格;使农业有效率和竞争能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会根据现实情况确定具体目标,并通过特定的政策来确保实现。
(二)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以市场为导向
发达国家制定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基本都是围绕市场展开的,即基于国内市场保护和海外市场扩张的实际需要,根据市场调查和贸易商、生产商等提出的要求,制定或修改法案,提出有关政策计划。政策计划的执行也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涉及到与农业价格、购买、支付有关的经济交易,政府一般不直接介入,而一般交由下属的有关公司来具体操作。市场机制还体现在有关政策计划的申请和运作过程中,如出口补贴计划下的销售一般不是由政府作出,而是由出口商作出。进出口商与符合规定的国家的潜在卖主、买主联系、洽谈包括价格、数量、品质、交付等销售合同条款。
(三)实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主要依赖于财政、金融政策
实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的基本政策有法律、行政和经济政策等多个方面。如果仅仅靠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强制性,是很难达到政策预期目的的。只有依靠经济利益的引导,农民才会朝着政府希望的目标努力。因此,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中,出口补贴之类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成为了政策目标实现的首选,当然,这些政策的选用也是同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
(四)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是一种全方位的保护政策体系
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它们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既包括各种进口限制措施,如高驻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包括种类繁杂的出口鼓励措施。这种全方位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增强了保护效果,保障了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体系中,不仅包括着眼于短期的能直接增强本国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本国农民收入的各种关税、补贴政策,还包括着眼于长远的能增强本国农业的生产潜力,防止未来农产品产量的减少和农民收入水平下降的政策,如:各种类型的基础设施补贴、教育投入政策等。
(六)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法制化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农产品的贸易保护离不开法律基础,这在发达国家制定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这些国家首先都将要实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上升为相关法律,然后才加以实施。这能够使政策更加透明、公开,使得相关的利益主体形成较为稳定的预期,确保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执行到位和目标实现。而且,这些法律在时间上有很强的延续性,明确规定了各自的有效时期,防止出现政策的真空阶段。
(七)团结的农民组织确保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制定
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作为一种政治产物,它不是中性的,它的制定、实施与发达国家农民组织的高度团结是密不可分的。发达国家的农民大多参与了各种农民组织和协会,这些组织改变了农民一盘散沙的状况,提高了互助合作的意识,形成了强有力的游说团体,有效地影响了政府决策,迫使政府制定有利于农民的贸易政策,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利益,避免单个农民非理性的风险。
二、启示
(一)以史为鉴,认清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的实质和规律
历史证明,自由贸易理论上的发展与实践中的推行是大相径庭的。从规律看,只有经济极其繁荣、强大的国家才从自身利益出发暂时性地倡导自由贸易。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国家高喊自由贸易的口号,暗中实施贸易保护。现实中,没有超国家利益的贸易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斯密自由贸易理论的提出是为了实现英国利益的最大化;李斯特等的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理论的提出也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因此,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其具体政策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但对农产品对外贸易进行保护的整体趋势并没有因为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繁荣而改变。
中国是一个拥有10多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农产品对外贸易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重任。中国在参与全球化、适应贸易自由化潮流的同时,必须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制定符合本民族利益和特点的对外贸易政策,重视对幼稚农业产业的保护,始终重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战略作用,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保护和支持,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发达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对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中国也不可能例外。
(二)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妥协中求保护
必要的自由贸易有利于竞争,有利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相对开放和竞争对推动中国农业工业化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把农产品对外贸易置于更开放、更规范的市场环境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持续的发展。发达国家在制定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时,一直很重视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农户参与适当的竞争。但是,在鼓励自由竞争的同时,政府绝非不作为。当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或者当国家和民族利益遭到威胁或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发达国家政府往往会在妥协于国际规则的同时巧妙地进行保护。如,WTO限制黄箱补贴政策的使用,要求发达国家进行削减,这些规则并没有能够总体上减少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金额,相反发达国家政府普遍将原来属于“黄箱”政策的补贴,转变为“绿箱”政策补贴。这样既履行了削减黄箱补贴的义务,又巧妙而合理地实现了对本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保护。而且,WTO要求其成员国降低关税幅度,提高市场准入水平。发达国家的确按照WTO的要求普遍降低了农产品关税水平,但是发达国家却普遍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更加合法的政策措施来实现对本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保护。所以说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妥协中求保护也是发达国家制定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给我们提供的重要启示。中国政府必须坚持市场机制的原则,在鼓励自由竞争的同时,学会巧妙地妥协于国际规则,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
(三)学会驾驭新型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措施
如前文所述,发达国家配合国内农业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的不断变化,不断创造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来以来,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名目繁多的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福利壁垒、舆论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非关税措施凸现其重要作用,国内支持政策结构也在逐步变化,黄箱补贴在减少,绿箱补贴在增加。虽然发达国家政府的具体政策在不断创新,但是其政策实质和目标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然是为了更有效地对本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进行保护。从发达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更要从相关多边贸易规则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大胆地对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措施进行创新,学会驾驭新型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措施,从而更好地为促进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