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33109000000052

第52章 “我想要伤害自己”——如何引导女儿远离自残行为

女孩的困惑

爸爸不要我和妈妈了,他和别的女人走了。我觉得很痛苦,虽然我已经15岁了,但我觉得自己还是个需要保护的孩子,失去家庭的安全感,让我感到恐惧无助。我只有通过自残才能让自己好受一点儿,为什么我会用这种方式来减轻痛苦呢?

所谓自残是指人刻意地伤害自己的行为,也就说自残是一种主动行为,是自己有意识地以某种方式来伤害自己的身体,这种自虐行为是人为地减轻情感痛苦和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

一般来说,青少年自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特殊的性格与心理特征导致其伤害自己的身体。有很多青春期女孩敏感、易怒、情绪化严重,或者好胜心强、自卑、焦虑等,导致她们怀疑自己,不会用正确方式宣泄情绪。

2.特殊的家庭环境导致女孩自残。例如很多单亲家庭的女孩或者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的女孩,或者父母对其期望值过高等。这些女孩因为和父母关系冷淡,甚至敌视,造成她们很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用自残来回避问题。

3.青春期女孩的模仿心理。很多青春期女孩看到或听到同伴自残时,她就很想要模仿。例如在手臂上文身、刺字等。

4.女孩大脑多巴胺含量的缺乏导致其自虐。有些青春期女孩之所以自残,可能和她们大脑中多巴胺含量较少有关。因为大脑多巴胺含量正常的人会向外发泄自己的愤怒,反之则会伤害自己。

5.女孩体内有潜在的心理疾病。有些自残的女孩是因为正遭受着急性或慢性心理疾病的折磨,如抑郁症、孤独症、饮食失调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在遇到紧急情感压力时,她们可能用自残的方式来应对。

通过了解以上青春期女孩自残的原因,父母们不妨对照一下自己女儿的日常行为,观察其是否有潜在的自残行为。其实,青春期女孩生理和心理发展都还不健全,会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伴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且这段时期又是她们的心理矛盾期和情绪起伏期,因此家庭和外界的关爱对她们的健康成长显得格外重要。

下面就给迷茫中的父母们提供一些解决青春期女孩自残的建议:

方法一:了解女孩自残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妙妙今年14岁,刚上初一,瞅点时间就想出去玩。上学期她期末考试不理想,妈妈就要求她少出门、多看书。可没想到被父母宠坏的“大小姐”竟然大发雷霆,吼道:“不让我出去玩我就死给你看。”然后一头就往墙上撞去,流了一地的鲜血,吓得父母连忙把她送到医院,以后再也不敢说她什么了。妙妙的父母怎么也想不通,这女儿的心怎么这么狠呢?

其实,像上述案例中的女孩在现实中有很多,引发她们自残的可能是一个很小的诱因,例如父母不给自己买电脑,不带自己出去旅游,不给自己买漂亮的衣服,等等。教育专家们将这类症结归于父母偏向于女孩的智力教育,而忽视品德教育。

有些父母对女儿太过溺爱、娇惯,甚至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一旦没有满足女儿的要求,她就撒泼打滚,要死要活。因此,父母应该先了解女儿自残的原因,然后对于女儿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而对于不合理要求则应该学会拒绝,然后帮助女孩纠正其不良行为。

方法二:多给女孩自由和尊重,引导她的过激情绪

有一位母亲谈起自己15岁的女儿总是满脸无奈:

我女儿今年上初二,像个野小子一样就喜欢出去玩,我们不叫不回家。我在女儿的日记里看到,她这样解释自己不回家的缘由:“在家老挨骂,太压抑,我就像个囚犯,真不自在。在外边就快乐多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老公特别疼女儿,从小什么事都由着她。前几天,我发现女儿谈恋爱了,于是狠狠臭骂了她一顿,而且放学后,不准女儿出去玩,我还把家里的网线拔掉,把女儿的手机也没收了。没想到女儿竟然开始用刀子割小臂背部,有时候割得很深,能抠下一块肉来,然后,女儿就看着自己流血的手臂对我说:“怎么一点儿不疼呀?”这可把我吓坏了。

很多青春期女孩和上述事例中的女孩一样,总以为自己身上压力很大,所以就选择自残来对抗父母或学习压力。当然也有些女孩认为自残是一种成熟和勇敢的表现。

心理专家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是弱势群体,生理、心理的发展还不健全,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友谊或者异性的青睐。此时的她们正处于身心“断乳期”,自我意识膨胀,认为自己有能力独当一面。如果父母没注意女孩这方面的变化,仍是采取压制、干涉、指责的教育方式,那么只会助涨女孩的叛逆心理。

所以,我们不妨多给这些孩子一些尊重和自由,引导她们合理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这样她们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