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33109000000032

第32章 “我很爱他”——怎样帮女孩分清“爱”与“喜欢”

女孩的困惑

我们班上的××,学习又好,长得又帅,有好多女生都偷偷喜欢他,我也是。而且我们两家离得很近,同学们常拿我们开玩笑,说我们是“青梅竹马”,虽然人前我表现得不屑一顾,但是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了他,可我分不清这究竟是喜欢还是爱。

现实生活或者影视剧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很喜欢他(她),但不爱他(她)。”那么喜欢与爱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社会心理专家鲁宾对爱和喜欢的关系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爱不是喜欢的一种特殊形式,爱与喜欢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情感。

通常来说,喜欢与爱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同的亲密要求。相爱双方不仅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会渴望亲密的身体接触,喜欢的要求就相对弱些。

2.不同的依恋程度。陷入爱的世界的人在感到孤独时,会强烈地想让对方来陪伴和安慰,而喜欢则不会有同样的表现。

3.不同的利他表现。爱会让人告诉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爱会表现出高度的宽容,即使是那些自负、自私的人,在真正爱着对方时也会表现出某种理解、无私和宽容。而喜欢是一旦被幻想打破就有可能消失或转移的情感。

通过了解以上爱与喜欢的区别,相信大多数青春期女孩的父母在女儿“恋情”的问题上,已经知道怎样去引导女儿认识爱与喜欢的区别。

其实,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这和她们体内的雌性荷尔蒙有莫大的关系,换句话说,女孩青春期对异性的关注是从“喜欢”开始的,更多的是好奇和懵懂。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她们在十几岁就真心爱上某个男孩。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阻止女孩喜爱异性,而是要引导她自己认清爱与喜欢的区别,让她明白究竟对那个“他”是一时的迷恋还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女孩对待自己的恋情。

下面这些建议希望能给青春期女孩的父母们带来一些启示:

方法一:帮助青春期女孩分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

涵蕾今年17岁,在父母眼中她一直是个很听话的女孩。可是有一天老师打电话告诉涵蕾家人,一向品学兼优的涵蕾竟然逃学了,这让家人大吃一惊。后来,家人终于在一家网吧里找到了她,看着涵蕾低垂着的头,父母没有大声斥责她,而是把她带回家,像对待朋友那样和她谈心。

涵蕾对父母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啦。我发现自己特别关注一个男孩,眼睛总是追随他的身影,什么话都想和他说,做什么事情都希望他在我身边,看书、睡觉时我满脑子都是那个男孩。我想我早恋了……”

通过涵蕾的这番话父母才知道,原来女儿是因为对一个男孩有好感而烦恼。父母很了解涵蕾,女儿一定是因为怕“早恋”而学习下降,害怕令老师和父母失望,所以才选择逃学。父母告诉涵蕾她对男孩有好感是一种正常现象,很有可能只是一种亲密的友谊关系,不用特别担心,接下来父母又给她讲了一些爱与喜欢的区别……

由此可见,青春期女孩对“爱与喜欢”的迷茫是一种正常现象,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女孩认识到,爱与喜欢虽然密切联系,但两者是不同的情感和概念。

例如,爱,代表着愿意为对方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求回报;喜欢,仅代表个人心里感受,它包含“想拥有,想得到”,当见到喜欢的人或事物时,自身感觉到快乐。当喜欢达到一定的强度,我们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物质、时间、情感,甚至倾其所有时,就上升为爱了。

因此,父母应教会女孩区分她对对方的好感究竟是一时的喜欢,还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爱”。这样女孩才不会因为内心对异性的倾慕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方法二:为青春期女孩营造宽松的交友环境

一直以来,父母给千萍创造的都是一种宽松自由的交友环境,父母希望女儿能结识各种各样的朋友,但前提是这些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给她一些正面影响。不过,千萍进入青春期之后,爸爸妈妈发现她经常和一个男孩走得很近,甚至有一次爸爸下班回家看到她和那个男孩很亲密。千萍似乎也觉察到爸爸妈妈已经知道了她的“秘密”,所以她总是避着家人,于是爸爸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对女儿说:“老爸并不反对你交朋友,只要你学习不下降,我会很支持你!”千萍听完爸爸的话之后,原先的尴尬和忐忑都没有了,她开始更努力地学习,而且感情问题也处理得很好。

青春期女孩爱慕异性,这是一种很自然、纯洁的情感流露,但是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恋爱”,不过,大多数青春期女孩都常常误以为自己对异性的倾慕是“爱”。所以,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为女儿创造一个宽松的交友环境,让她在与异性交往中建立友谊,进而破除女孩心中“男女之间的交往就等于恋爱”的狭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