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33109000000019

第19章 不要在女儿面前摆架子——如何做到与女儿平等交流

女孩的困惑

我最讨厌妈妈用长辈的身份压我,好像我是她的奴隶一样。可我已经长大了,我有自己的思想,我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就算大人不提醒我,我也清楚黑白。但他们总是拿家长的身份说我,我都快烦透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把我当成真正平等的人呢?

面对青春期的女孩,父母们总是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如果父母对女孩说“你必须给我这样做”,那么女孩很可能反抗或者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做,但如果父母换种方式说,如“你认为这样做如何呢?”那么女孩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完成父母交代的事情。

为什么父母一样的要求会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命令式”的不平等沟通会激发青春期女孩的叛逆意识,而平等、尊重的沟通方式会让女孩更愿意听从父母的引导和管教。

冷卉和晓巧是关系很好的初中同班同学。每天放学后,冷卉经常跑到晓巧家里玩。冷卉妈妈担心两个“疯丫头”凑到一起会惹事,甚至担忧女儿会不会把晓巧的家搞得天翻地覆,引起对方父母的反感呢?所以,她就想先给晓巧的父母打个电话,道个歉。没想到,晓巧的父母却先把电话打了过来,并在电话里表扬了女儿,说她是个懂事的孩子,不但帮忙收拾屋子,还帮助晓巧的爸爸修理家具。等到女儿回来,妈妈就把晓巧父母的夸奖讲给她听,冷卉顿时有点不好意思:“老妈,你以前对我说过,我是个大人了,在对别人提出要求之前,一定先要让别人高兴,这样才有资格提要求。我去晓巧家里玩,就必须先让她的父母高兴,所以我每次都主动帮他们做家务。”

上述事例中的冷卉的母亲并没有告诉女儿到同学家应该怎么与对方的父母相处,但是冷卉已经从日常生活与父母的相处中,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独立思维模式,并学会把它运用到人际交往过程中去。试想一下,如果冷卉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命令女儿去做某些事,那么到别人家里,没有父母的“命令”,她也自然不会主动去做。

所以说,父母在引导青春期女孩与自己沟通时,一定要秉着平等、理解、信任、尊重的原则,在潜移默化之中,将优良的品行、阳光的心态、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以帮助她完善自己的独立思维模式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方法一:父母要学会“放下身段”,和女儿平等交流

青春期的女孩已经不像三四岁的小女孩那样一切听从父母的“指挥”,从进入青春期那天开始,她的“成人意识”就开始生根发芽,而且随着青春期女孩身体的发育,思想的渐渐成熟,你会发现不知不觉间你的“小公主”已经成了“大姑娘”。所以,作为父母,你与女儿的沟通“位置”也要发生改变,不要让她“仰视”着和你沟通,而是站在同等位置,选择“平视”地和你交流。

雅蕊的爸爸虽然是个有点大男子主义的男人,但他从来不在女儿面前摆架子,更不会命令女儿去做什么事情,因为他认为平等的交流更有利于女儿成长为一个懂事、善解人意的女孩。尤其是当雅蕊进入青春期后,爸爸就完全把女儿放在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位置,他们平等交流、自由沟通,不存在“老子最大”的事情。雅蕊爸爸发现,这样的交流方式反而让自己和13岁女儿的关系更亲密,而且女儿做起事情来独立、果断、有主见,他想这和他跟女儿一贯的交流方式分不开。

的确,父母如果都能做到与青春期女孩的平等交流,那么青春期的女孩自然会少了很多的叛逆和委屈,因为她们在得到尊重、平等和理解之后,也会学着去平等对待别人、理解和尊重别人。

方法二:多用协商代替命令的口吻

一天放学后,关系很好的元瑶和迎曼出去玩了很久才回家,结果由于太兴奋,两个人回家都晚了。不过,回到家之后,她们两个遇到的询问却是不一样的:

元瑶刚进家门,她妈妈立马黑着脸责骂她:“你怎么才回来!我以前怎么跟你说的,让你早点回家,你都把我说的话当成耳旁风是不是,就知道整天在外边野。真是‘一天不打上房揭瓦’。”元瑶气得捂着耳朵跑进了屋里。

迎曼回到家之后,她妈妈则语气柔和地和她商量说:“迎曼,你知不知道这么晚才回家,我们有多担心,以后不要这样了好吗?”迎曼听了妈妈的话,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老妈,我知道!对不起,下次不会让你这么担心了,如果有什么事情晚回来,我会提前给你们打电话的。”

其实,元瑶的妈妈和迎曼的妈妈想要传递给女儿的信息是一样,但是所引发的后果却大相径庭。根本原因就在于元瑶的妈妈用命令的语气和女儿沟通,结果让女儿很难心甘情愿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而迎曼的妈妈用商量的语气与女儿沟通,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令女儿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要求,而且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当父母希望女孩做什么的时候,不妨用商量代替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