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33109000000017

第17章 不背后向老师“告状”——家长如何配合老师,共育女孩

女孩的困惑

自从我上了中学后,我发现爸爸妈妈往学校跑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而且都是去找我们班主任“了解”我的情况。说实话,不就是老师向他们打打我的小报告,他们向老师说说我的不良行为吗?我知道,只要家长学校一“合计”,我不是挨骂就是被限制玩的时间,我真讨厌他们这样!

有一位母亲在网络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我和爱人因为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对15岁女儿的教育问题,有好几次家长会都是女儿的爷爷奶奶参加的,所以女儿对我们一直有很多抱怨,但同时她也觉得我们不过问她学校里的事情,学校老师也不清楚她家庭的具体情况,那么她就有很多机会耍小聪明。

有一次,她对我们说学校要组织一次活动,可能要十几天,而且还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我们没有任何怀疑地就把钱给了她。另一方面,女儿对老师说家里有些事情要请长时间的假,并且还拿来了所谓的“父母证明书”,其实这一切都是女儿自己捏造的,她拿着我们给的钱去福建找自己的网友,直到因偷窃被福建警方拘留后,我们和她的老师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其实,像上述事例中的女孩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很多青春期的女孩都在父母和老师之间耍一些“小聪明”。为什么她们有时能够成功“欺瞒”父母和老师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呢?究其原因,是父母和老师给了这些女孩们可以钻的“空子”,尤其是父母。例如上例中的事件,如果女孩的父母能够事先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确认,那么就不会被女儿欺骗,也就可能提前预防或阻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因此,作为青春期女孩的父母,应该更加注重和学校老师沟通或交流女儿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遇到一些青春期问题如性教育、早恋等老师不便和女孩进行沟通的问题,父母就要接过老师的教鞭,让家庭和学校这两个教育女孩的平台能够更畅通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家校合一”。

父母可采用的具体教育方法可参考以下几点:

方法一:不要让家访和家长会成为“告状交流会”

“每次家访,我妈都和老师说我很多坏话,不是说我学习不用功,就是说我玩心重。总是拜托老师在学校多管管我!”

“我最怕年末的家长会,因为老师告诉父母的都是我的‘坏’。我知道自己比较喜欢恶作剧,但我也没伤害同学和老师啊,都是开玩笑的事情,可回到家我就被骂、被打,我真恨我们老师!”

“在家父母管着,在学校老师管着,只要他们一碰面,我的日子就过得更苦。我又不是笼子里的小鸟,难道就不能给我一点儿自由吗?整天就知道批评我,难道我没有优点吗?”

……

以上这些都是青春期女孩讨厌家访和家长会的真实心声。青春期女孩最烦的就是“告状”,无论是老师向父母告状,还是父母向老师告状,对于她们来说,这只会造成她们更加叛逆,加深她们和父母、老师之间的矛盾。

因此,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理好和学校的“合作”问题,千万不要在老师家访或者家长会上告自己女儿的状。假如老师向你告孩子的状,那么你一定要委婉地告诉老师让他们多表扬一下自己的孩子,多去发现女孩身上闪光的地方,然后加以鼓励和肯定,这样不仅会增强女孩的自信心,也会拉近女孩与父母、老师的距离。

方法二:父母要多和老师沟通,达成对教育孩子的共识

父母们常常说:“哪个做爹妈的不盼着自己的女儿好啊!”老师们心里也常常想:“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出色呀!”这样看来,父母和老师似乎教育女孩的目标是一致的,相互配合根本没有问题。但实际情况却是,面对青春期女孩的问题,父母和老师之间互相埋怨和指责的事情总时有发生。

张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学习很好的女生,她学习很用功,而且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意思。由于这名女生在学习方面比较省心,所以,张老师更关注她在“做人”方面的一些不足,例如张老师会经常提醒她不要老迟到,要学会多关心和帮助别人,多为集体做事等等。有一次,刚怀孕没多久的张老师在楼道里晕倒了,就是这名女生把她送到了医务室,为此张老师还给她写了一封感谢信,表扬她学会关心人了,鼓励她做得更好。可是这名女孩的父母对这一切都不以为然,一心只关心自己女儿的学习成绩,还常常到学校挑剔年轻老师的教学,甚至埋怨学校不安排校车接送学生,他们竟然还故意把女儿的闹钟拨慢半小时,为了让女儿能多睡一会儿而迟到。像这样父母的种种做法,让张老师不禁觉得父母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或许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家校合作效率这么低的原因:父母更偏向于女儿的学习成绩,而学校希望培养全面型人才。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有很多学校更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不能只为了提高女孩的学习成绩,更应该从品德、习惯等各方面去引导女孩朝着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因此,父母和老师应该经常沟通,做到双方目标明确、意见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家校合一”,给青春期女孩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