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相墓手札
33107100000029

第29章

在当地一个正常去世的老人,从气息开始衰弱,一直到葬礼结束,这中间有非常繁琐的礼仪程序,来不得一丝马虎。因为这是一个人在世上的最后时刻了,也是被视为最神秘的时候。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聘请有经验的“疙瘩”来把持每个环节,这也是谭老大早早去请沐林枫的一个原因。

当六个人急匆匆赶到谭家老宅的时候,庭院内已经站了不少人。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赶过来了,从中也能看出谭家在村子里的为人和声望。

虽然院子里沾满了人,但是却鸦雀无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肃穆和紧张的神情,仿佛在等待一个庄严时刻的到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山村四合院,三面有小屋,北面是四间正房,比较近的亲属都挤在北面的堂屋内,在堂屋的地上已经摆放了一张门板作为简易的灵床,看来家里人已经在做“初终”的准备。

一个从咽气到下葬,整个丧葬过程一般来说分四个阶段,分别为:初终、小殓、大殓、送葬。死是人生旅程的结束,也是初终的开始。

之所以要在正房的地上摆放一张门板,是为了把即将咽气的人从卧室里移出来趟在上面。老人是不能死在自己睡觉的床上,否则会被认为很不吉利。并且一定要在家里的正屋或是明间的灵床上去世,这样才有别于客死,叫善终,也就是常说的“寿终正寝”。

卧室里的人见谭老大几个人进来,纷纷出来,让出里面狭小的空间来。沐林枫跟在谭家兄弟后面一起走进里屋。

只见一个宽大的水泥炕占据了屋内近一半的面积,床上仰面躺着一个瘦削的老人,在老人的旁边还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盘腿而坐,而且一只手还握着老人的手。

不用问,这位老妇人一定是谭家的姑奶奶,此时也只有姑奶奶有权力坐在这里。在宗亲观念很重的农村,因为姑奶奶与父亲是兄妹,而且与自家是同姓,所以在所有的亲戚中,姑奶的身份是最重的。家里遇到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姑奶所说的话是不能违背的。

在家族中所有亲戚如果按照远近亲疏排列,分别为姑妈、舅舅、姨妈、姑父、姨夫……这样的次序,特别是在丧礼上,次序是绝对不能乱的,否则会被责怪,严重的情况下丧礼会进行不下去。

沐林枫注意到躺在床上的老人,胸口过好几秒钟才向上挺一下,而且间隔时间原来越长,很显然老人是倒气,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老人很快就会停止呼吸。沐林枫赶紧招呼屋内的人准备给老人穿寿衣,人在离去时一定要穿着干干净净的新衣服。

这时所穿的寿衣是为老人离去做准备,所以一般里面为单衣,外面为夹衣,就是带里衬的衣服。而在入殓时,也就是将遗体请入棺材时还要穿上棉衣棉裤。

穿寿衣也有严格的规定,首先必须是单数,一般是五件、七件或是九件不等,绝对不能是双数,如果是双数,暗示死亡的凶祸会再次降临到家里。另外做寿衣的布料不用绸缎,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预示死者的后代会遭遇断子绝孙的报应。

这时谭老二与自己的媳妇和嫂子一起开始用毛巾擦拭老人的身体,而沐林枫则指点着谭老大先穿上老人的寿衣。

这是给去世的老人穿寿衣的特殊方式,遵照当地的规矩,寿衣需要长子先一件一件的穿在自己身上,然后一次性脱下来,再给老人一起套在身上。

谭老大把三件寿衣都穿好后,又一次性脱下来,老二他们也已经给老人擦干净了身体,于是几个人一起把寿衣套在老人身体上。

之所以先给老人穿三件寿衣,是因为后面还有一个礼仪叫小殓,就是给亡者穿入棺的寿衣。一般来说这个时候穿的这三件寿衣都是单衣,而在小殓时则必须是夹衣和棉衣。

《礼记.丧服大记》中有“小殓,君、大夫、士复衣复衾。”古代的衣服有里叫“复”,没有里子叫“单”,入棺时的寿衣必须是复衣。

给老人穿好寿衣后,大家将老人抬到外面明间的用床板做的简易灵床上,开始为老人送终,也就是在亲属的守护下度过最后的弥留之际,也有把这叫做“挺丧”。

这时有几个女人忍不住内心的悲伤开始落泪,同时发出低声的抽泣声,按照习俗这个时候是绝对不能哭泣的。沐林枫急忙摆摆手,低声说:“都注意,现在谁也不能哭,否则会惊扰了老人的魂魄。”

谭老爷子被移到明间的灵床上后,鼻翼就不再扇动了,沐林枫赶紧让沐家人取过一缕已经准备好的新棉花,扯下一点后放在了老爷子的鼻孔前。

这叫做“属纩以俟绝气”,纩就是丝棉,有一个成语“属纩之际”就是由此而来,意思是临危的时候。用丝绵来验证即将离世的人是否还有气息,只有棉丝不动了,就说明老人去世了。

现在这个环节并不是为了验证人是否还有气息,而是演变成了一项程序,整个丧葬礼仪从这开始了。此时谭家所有的亲属按照辈分和亲疏守候在老人一侧。

按照习俗“三服”以内的亲属此时应该都在场,屋内的是直系亲属,其他人都在外面。当要送葬的时候,“五服”以内的亲属必须都要参加了。

葬礼是展现一个家族所有成员的唯一场合,而表现家族成员亲疏关系的“几服”,事实上就是以葬礼中每个人所穿的丧服来区分,通常讲是“五服”以内,出了“五服”就代表不存在直接的血缘联系了,参加葬礼时可以不用穿孝服。这里不再多说,在后面会详细讲述这“五服”的内容。

屋内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盯着老人鼻孔前的一丝棉绒,此时亲属们的脸上还没有悲伤,只是流露着肃穆的神情,屋内屋外鸦雀无声,所有的人大气都不敢喘,仿佛是担心惊扰了老人即将离去的魂魄。

躺在门板上的老人表情平静,应该说所有正常离去的人都非常平静,沐林枫看着老人的面孔,他相信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经过了痛苦的挣扎,而离去时一定是安详舒适的,这也符合自然界的阴阳平衡。

只见老人的脸色并不难看,额头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这是人即将离去的标志……

这时沐林枫注意到老人鼻孔处的棉丝不动了……大约过了十多秒钟的时间,沐林枫向旁边的人招招手,马上有人递过老人穿过的一件褂子,屋内上年纪的人都知道后面要做的事情……

谭家的亲属们哗啦一下都跪在了地上,大家都知道老人已经断气了,不过现在还不能哭,还要等着为老人招魂。

沐林枫走到谭老大身边,伸手将他从地上拉起来,将褂子递到他手里,随后轻轻拽着他的胳膊走出屋门来到外面的台阶上,让他面朝西南方向,大声呼唤父亲回来。

“爹……回来吧……”谭老大拖着长音呼唤了两遍。

这个环节在民间称招魂,意思是把离开的魂再叫回来,这个仪式在古代时称为“复”。“复,尽爱之道也。”表示为挽救死者尽最后的努力。

呼唤之后,沐林枫牵着谭老大的胳膊重新回到屋内,走到灵床边后,谭老大把手里的褂子盖在老人的身上,同时喃喃低语,“爹,快回来吧,爹,睁开眼看看我们……”

只见老人鼻孔处的棉丝依然纹丝不动,这就确定老人是真的离去了,送终的环节也就结束了,下面就是进入哭丧环节。

沐林枫朝谭老大做了一个下跪的手势,屋内顿时哭声一片,这就开始哭丧,整个丧礼过程从这时起才正式开始。

这个时候不同人哭得程度也是有区别,与死者同辈的男人只能是呜咽,后辈则是大哭,而女人们应该是捶胸顿足地嚎啕。哭的时间大约在五分钟,随后就要停止哭泣,准备其他事情。

在谭家亲属们开始哭丧的同时,马上有来帮忙的左邻右舍的乡亲进屋来,在沐林枫的指挥,首先用一张黄纸盖住死者的脸,预示着从现在开始不能再让死者看到阳间的事情了。

随后,在死者的头部摆上一张小方桌,将饭菜和水酒都摆好,这叫“倒头饭”。摆好倒头饭后,亲属就要停止哭泣了,否则会惊扰了死者吃饭。

帮忙的乡亲把痛哭的谭家亲属从地上搀扶起来,到外面去换衣服,每个人都要把艳丽的衣服脱去,换上素淡的服装,女人要把身上佩戴的首饰全部摘下来,然后开始居丧。

在丧礼上的哭泣也是有严格规定的,有俗语说:“辰日不哭,哭有重丧。”意思就是在不适当的时候哭泣,往往会使家庭再遭不幸,会再有人去世。另外也是为故去的人考虑,害怕惊尸,而使尸变。

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就在谭老爷子去世的当天夜里,真的发生了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