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大吃一惊说:“果然不出孙先生所料。”当即一面派人去郢都,叫孙武、伍子胥带兵支援,一面连夜往回赶。沿江传令给夫概的兵将:“离开夫概回来的,恢复本来的职务,回来晚的,杀!”岸上的兵将,纷纷倒戈归队。
夫概见兵将跑了不少,就想强迫老百姓当兵。百姓们听说吴王还在,都躲藏起来。夫概只好孤军迎战。阖闾问:“我和你是亲兄弟,你为什么背叛我?”
夫概回答说:“你杀王僚难道就不是背叛?”阖闾气得直跺脚,叫伯嚭:“为我捉住这个叛贼!”没战几合,阖闾就指挥着大军冲杀过去。
夫概虽然勇武,可是寡不敌众,大败而逃。扶臧在江上准备了船只,把夫概渡过长江,向北投奔宋国去了。阖闾安抚了百姓,回到吴都,太子波迎接进城,然后商量抵御越军的办法。却说孙武得到吴王退兵的命令,正和伍子胥商议如何退兵,忽然听到报告:“楚军中有人送信来了。”
伍子胥打开书信一看,原来是楚将申包胥写来的。信上说:你想为你们父兄报仇,实现了灭亡楚国的愿望。可是我也有个愿望,就是恢复楚国。如果吴军还不撤出楚国,我愿意带领秦军奉陪到底。
伍子胥一边把信拿给孙武看,一边说:“咱们几万吴兵,长驱入楚,烧了它的宗庙,毁了它的社稷,鞭打了平王的尸体,住在他们君臣的家里享受,自古以来,当臣子的向君王报仇,还没有像咱们这样痛快过。”
孙武笑笑说:“是啊!你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
伍子胥接着说:“况且秦兵虽然打败了一部分吴兵,但我军并没受到很大的损失。《兵法》说:见可而进,知难则退。幸好楚军还不知道咱们国内危机,依我看,是咱们退兵的时候了。”
孙武说:“就这样无条件的退兵,恐怕楚军会笑话咱们,你何不提出要求,让他们把吴楚边境的一座大城送给吴国,这样说起来也好听啊!”
伍子胥说:“对!”于是就给申包胥写了封回信说:如果楚国能够把边境的一座大城作为进献给吴王的礼物,吴国即刻就撤军回国。
楚将申包胥看了伍子胥的回信,当即以昭王的名义表示同意,许诺送给吴国一座大城。
见到楚国已经派出使者,递交了正式约定,孙武和伍子胥也就满载着从楚国得到的金珠美玉,班师回国。又把楚国境内的上万户人家迁到吴国,充实吴国人烟稀少的地方。
越国的子爵允常听说孙武等已回到吴国,知道孙武善于用兵,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也把兵撤了回去,说:“越国和吴国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于是也自封为越王。
话说秦军的支援给楚昭王增加了很大的信心,楚军的士气也大增,争相赴战。与之相反,国将士迷恋于醉生梦死的享乐,早就丧失了过去那种英勇善战的斗志。楚军的士气与吴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楚军与秦军会师于稷地后,先后在沂(今河南正阳境内)、军祥(今湖北随州西南)、公婿(今湖北襄樊东)等地区战胜了夫概领导的吴军。
在沂的战斗中,夫概遇到攻击时,还以为对方只是楚军的散兵游勇,未予重视。后来发现有秦军参战,方知形势不妙,军心开始动摇。加上楚军依仗秦军为后盾,士气高昂,一改昔日与吴交战一触即溃的状况,个个奋力争先,人人拼死相战,夫概部力不能敌,溃败而走。
沂地小胜后,楚、秦联军士气更加高涨,越战越勇,再次在军祥等地与伯噽率领的吴军交手。当楚军、吴军都投入激烈的战斗中时,秦军再从中间穿插攻击,把吴军分割成几段,形势对吴军非常不利。正在万分危急之时,幸亏伍子胥的援军及时赶到,在其奋力支援下,伯噽才得以突围而逃,然而其兵力已损失过半。
连连失败的吴军,才弄清这次失败的真正原因。《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吴军这次就犯了不知彼的错误。孙武对此是早有预见的,所以他劝吴王恢复楚国,不要侵扰楚国百姓,可惜吴王不听。到了吴军连战连败的时候,吴王还未意识到这不是军事问题,而是吴军无道造成的恶果。他自以为吴国军队天下无敌,决心一鼓作气打败秦楚联军,急令吴军主力北上抵御。可是为时已晚,多行不义的吴军,此时已经陷入了楚国人民奋起反抗的汪洋大海。楚国的百姓,深受吴军烧杀抢掠之苦,听说秦国发兵救楚,深受鼓舞,纷纷拿起武器,“各致其死”,奋臂而斗。这些土生土长的楚民百姓,斩木为兵,凭借熟悉的地形,神出鬼没,到处袭扰吴军,致使客居异国的吴军到处碰壁挨打,军队士气低落,人人都想回到自己的国家。
七月,楚将司马子期和秦将子蒲会兵北上,攻灭了吴国的盟友唐国,解除了复郢之战的后顾之忧。这时,吴国的内部发生了变乱,人心大乱,士气颓废,战局对于吴军越来越不利。
夫概因沂地失败遭到阖闾严厉批评后,怀恨在心,而且他早有篡位之心。是年九月,他擅自带领自己的队伍潜回吴国自立为王。这时,越王允常得知阖闾亲率大军,深入楚国腹地,乘吴国内“空虚”的时候,派兵在越、吴边境骚扰。幸亏孙武早有远谋,没有放松国内的守卫戒备,越王的目的虽然没有得逞,但越王的举动却给吴王阖闾一个教训,让他不能在高枕无忧地在楚国生活,更不能用心来应对秦楚联军的战争了。
这时,面对夫概的叛乱、越国的骚扰,还有秦楚联军的紧逼,吴王阖闾的统治摇摇欲坠,急召孙武、伍子胥、伯噽商量从楚国退兵的策略。孙武对这一切已经洞若观火,非常明白吴王阖闾此时的心理,于是就建议说:“此举将为楚国军民所笑,可以利用已故楚平王太子建的儿子胜,他现在吴国,请他出来主持楚国朝政,这样安全退师就名正言顺。”
吴王阖闾已经不知所措,力求保全,而且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意见。立即派人回吴国礼请故太子之子胜回楚。没有多久,阖闾带领部分精兵锐卒先期回国,把前方军务交由孙武、伍子胥处理。回国后,他先处理了国内的纷乱,平息了夫概的叛军,稳固了民心,而夫概却逃往楚国,被楚昭王封为堂奚氏,过着安定和平的生活。
吴王阖闾狼狈返回吴国后,孙武和伍子胥留下来继续抵抗楚、秦联军的进攻。孙武指挥吴军在雍淮地区击败了楚军,暂时保住了郢城的防御。但是由于吴军占据郢城以来放荡不羁,军队战斗力极其低下,未能挡住秦军主力强大的攻势,被迫退守麇邑(楚邑,大约在今汉水以东)。孙武根据敌我情况,决心凭借汉水,背水列阵以抵御楚、秦联军的进攻。
楚军由于在清发水一战被吴军“半渡而击”的惨状仍然记忆犹新,为了避免再次遭到上次的惨状,楚将司马子期建议对依托汉水防御的吴军实施火攻。吴军本来已经人心涣散,士气低下,现在又被联军的大火一烧,顷刻乱作一团,楚、秦联军乘吴军混乱之机,渡过汉水,奋力推进,再败吴军。接着,楚、秦联军乘胜追击,在公婿又给吴军以重创。
吴军在屡次受挫的情况之下,已经身心疲惫,无心战斗。伍子胥看到惨败的吴军,愁眉不展,就与孙武商量对策。孙武对于吴军的节节败退也忧心忡忡,那么多用兵之策,这次却找不到一条可以战胜联军的策略。伍子胥对于正在沉思的孙武说:“我军虽然连战不利,但主力并未受到大的损失,只要退守郢城,仍可一战。”
而孙武并不这么认为,他清楚地知道现在的吴军已经不是进入郢城之前的吴军了。虽然表面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可军队的内部纪律涣散以及奢侈之风的滋蔓,严重损伤了部队的战斗力,目前已不是楚、秦联军的对手,若不及早撤军,将会陷入空前的被动。于是,孙武说:“你说的有道理。我们帮助吴王实现了伐楚的愿望,而你掘墓鞭尸,家仇已报,心愿已足,现在应及时退兵。若继续留在此地,只能惨败而归。”
伍子胥非常明白孙武的话,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于是,就协助指挥部队撤离郢城,还师吴都。秦、楚联军见吴军撤退,及时收复郢城。对于楚军来说,都城失而复得,楚国也确实元气大伤,百姓受苦,一时很难再恢复到兴旺发达的局面。对于吴国来说,郢都的得而复失,确实是一大遗憾。秦哀公见吴军退师回国,楚国已经解危,也就命令援军撤回秦国。
楚昭王返回郢都,从事恢复重建。但这一战后,楚国从此日渐衰微,再也没有恢复到昔日的鼎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