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兵家鼻祖壮国魂:孙武
33099500000017

第17章 自创篇法

历史是现实的老师,为了弥补自己缺乏实际指挥作战经验的不足,孙武在向祖父、父亲及其叔父田穰苴学习之后,又开始向历史学习。他反复研究历史上发生的战役战例,实地考察古战场,终于写出一部鸿篇巨制的著作。

不管是春夏秋冬,孙武在兵法的海洋里遨游。很多时候,孙武已经忘记了这是什么季节,也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完全沉醉在兵书的世界里。

时光倏忽,一年又快过去了,又是一年的寒冬季节。

一天,孙武又在研读《司马穰苴兵法》,并被其中深远的哲理和军事理论深深吸引。书中关于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划分的部分内容,是孙武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看到过的。简书中说:“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意思是说为铲除邪恶,维护和平而攻占暴虐之国,是正义的战争,不能算是侵略。“以战止战。”孙武若有所思,感觉这句话值得细细研究,就随手用笔记下了这句话。

孙武继续往下看,只见兵书上写着:“战道,不适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

孙武领悟到,发动战争为不得已,如果发动战争,要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仁义之师,占领敌国后,不可烧杀抢掠,要善待战俘。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意思是说,要居安思危,时刻备战,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但又不可以穷兵黩武。看到这里,孙武深思良久,用笔在简片上写下个字:“兵者,国之大事”。

看书久了,孙武感到有些困倦。他起身走出了书房。时值严冬,寒风吹到脸上,孙武顿时倦意全无。他围着书房,一边踱着步,一边舒展着筋骨。

转到屋后,一阵清香扑面而来,因为这里是田家的后花园。虽说正是寒冬季节,百花都凋零了,但却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

很快,几株梅树吸引了孙武的目光,他信步走到了梅树的跟前,但见满树的梅花竞相绽放,在凛冽的寒风中毫无怯意,枝干刚劲盘曲如同虬龙。孙武在树前站立良久,静心观赏。

忽然,一阵寒风袭来,枝干摇曳,如虬龙飞舞。紧接着,落英缤纷,随风而起,让人目不暇接。

孙武不由自主也随风起舞,他模拟着梅枝、梅花的形态,活动着四肢。等孙武回到书房,感觉神定气清,浑身舒服。第二天,孙武在书房看累了后,又信步来到了梅林,再次欣赏了梅树的铜枝铁干和梅花的落英缤纷,并打了一套齐国的本地搏击拳术。第三天,第四天……一连几天,孙武看书看累了,必定到梅树林中,看落梅缤纷,并且不由自主地模仿一会儿梅枝、梅花的形态,锻炼一下有些疲倦的身体。

随着时光流逝,孙武感觉那梅树就像长在了自己心里。有一次,天降大雪,可是孙武还是照常来到了梅树前。

这时,一阵寒风吹来,孙武不由得打了个冷战,他想,梅花是耐寒的植物,在百花凋零的寒风中独自开放,它那不畏严寒的品质真是让人叹服。

孙武脱掉外面的大氅,准备练一套拳热热身体。忽然,一种奇怪的感觉来到了孙武的心里,这种感觉是什么呢?

因为孙武忽然发现,梅花有密有疏,有虚有实;枝干遒劲,重心扎实,整株梅树刚柔相济,互相为用,有轻有重,有动有静。动则如猛虎,势不可挡;静则如淑女,柔中寓刚。孙武想,这些多么像我们齐国的技击之术啊!

技击是齐国人尊崇和擅长的一种搏击之术。齐国的技击阴阳结合,穿插更替,招式虚虚实实,明暗多变。

齐人就是靠这种高超的技击之术,发挥短兵相接,单兵作战,以巧取胜的优势,在诸侯争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

以前孙武虽然也天天看梅,可从来没有把清雅的梅花与武术联系起来。

今天这忽然而至的灵感让孙武兴奋不已,他“啪啪啪”打了一趟齐国传统拳术,然后很快就回书房了。

孙武实在太兴奋了,因为他现在已经决定根据齐人的技击之术,结合梅树、梅花的形态变化,创造一种用于强身健体、攻敌制胜的拳法套路。至于这套拳法的名字,就叫它梅花拳吧!

从此,孙武认真研究,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终于创造出了一套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借力发力,变化多端的梅花拳法。

孙武创造的梅花拳法讲究六合,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为: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上下相随,内外一致,姿势舒展,动作优美。整套拳路既有阳刚之美,更具有以柔克刚的特点。进攻的时候,有排山倒海之势;防御的时候,则缩身舒气,四肢放松,就像小猫休憩一样。

孙武的梅花拳非常注重虚实结合。讲究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能而亦之不能,用而亦之不用”;避实去虚,取本舍末,取近舍远,借势发招,乘虚而入。这些道理孙武后来无不体现在其所著兵书中。

孙武梅花拳还讲究灵活多变。在实际交手中,随机应变,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随其变而变,灵活机动。不用拙劲、僵力,变化多端,使对手不知所措。

孙武梅花拳还讲究占领先机,打主动仗。对手的拳还没有到,自己的招式就已经先到了,使对手的招式还没发出就失去了作用。或者在半路截击对手,使对手的招式半途而废。这就是梅花拳中所讲的“彼不动,我不动;彼一动,我先动。”

另外,他所创立的梅花拳还十分强调以智取胜,即“遇强智取,遇弱力擒。”在与对手交锋的时候,首先要对敌手的武术技能和力量进行观察。如果对手非常强,那就表现出自己柔弱的一面,让对方骄傲大意。然后乘对手稍一懈怠,奋力一击。为了避开对手的锋芒,宁可舍近打远,舍直走曲,袭击对手的左右侧或者背后,直到击中他的要害。

如果对手较弱,那就采取猛冲猛打的策略,步步紧逼,如急风暴雨,有雷霆万钧的气势,使对手毫无还手之力。后来,孙武在梅花拳的基础上,加入其他器械,创造出了梅花刀、梅花枪、梅花剑等器械搏击套路。

后来,孙武又想到了学弈。

弈就是现在的围棋,对此孙武并不陌生,因为他小时候,就经常看见祖父田书和父亲田凭在一起对弈。那方格的棋盘,黑白分明的棋子,以及祖父和父亲专注的神情都给孙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奇又淘气的孙武有时会偷偷去摸摸棋盘,摸摸棋子,有时干脆抓一把棋子就跑。

随着年龄的增长,孙武从祖父和父亲那儿逐渐了解到弈的许多知识。他听祖父讲,弈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尧帝为教育儿子丹朱而发明的。据说尧娶妻富宜女,生下儿子丹朱。但令尧很难过的是,丹朱长大后,智力愚钝,品行也不好。尧想了很多办法来教育儿子,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尧根据天空日月星辰各种星体的变化,制作了围棋。为了显示其中奥妙变化,棋子用黑白两色分开,用来表示阴阳变化。后来,丹朱迷上了弈,并在长期对弈的过程中,开发了智力,纯洁了性情。

美丽的故事连同对弈美好的印象,深深印在了年轻孙武的脑海中。等孙武长到16岁以后,祖父和父亲有空闲的时候,开始教孙武对弈。

有时,孙武也会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祖父和父亲对弈,当然最后的结局一般都是以祖父的胜利而告终。

一次,在与祖父对弈时,孙武问田书:“爷爷,您和父亲为什么都喜欢对弈?”

田书不假思索地说:“对弈是以智力取胜的一种游戏,进与退,取与舍、攻与守、纵与收,主动权全都由自己掌控。而且,对弈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所以我喜欢,你父亲也喜欢。”

“那决定对弈输赢的关键是什么?”孙武接着问了一个十分深奥的问题。

田书思索了一会儿说:“算。决定对弈输赢的关键是算,算是对弈的核心,布势运子则是算在棋盘上的体现。对弈就如同两军对垒准备厮杀,主将无计无谋,没有作充分的战前准备和通盘考虑而战胜敌人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对弈也是同样的道理,多算则多胜,少算则少胜,不算则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

祖孙对弈的结果当然是祖父田书取胜,况且还是田书有意让着小孙子。这一点当然孙武也知道,连父亲都不是爷爷的对手,自己也就只好甘拜下风了。在分拣棋子,准备第二局的时候,孙武又问祖父:“爷爷,开局怎么下才好啊?”

田书望着孙子,笑着说:“有道是棋无定式。开局如何落子,要看棋手的基本功和对棋局的领悟力。棋家常说,‘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腹中棋路多但是很难把握,只有高手才敢这样落子;边地狭浅容易进攻,初学者大多愿意走边;一般情况下棋手多愿意占角,角虽不如腹中开阔,但比边要强一些。所以说,‘边不如角,角不如腹。’……”

听了祖父的话,孙武考虑了片刻,最终还是把棋子落在了角的星位上。

因为田书有意让孙子,总是让孙武执黑先走。这一点孙武也知道,但其中的道理孙武不是很清楚。

于是孙武就问祖父:“爷爷,对弈中先走有什么好处呀?”

田书明白了孙武的用意,笑着说:“对弈好比是打仗,谁占据先机,谁就有了主动权。所以对弈十分强调‘自始至终,着着求先’。谁得了先手,就得了势,就能控制局势。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宁丢数子,勿失一先’,足见对弈中先手是多么重要。”

“当然,你要记住先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弈中随着双方攻守的转换,先手也是不断交换的。有时为了全局的考虑,棋手常常用弃子的方法,去别的地方,另辟天地,占据先手,取得优势。所以当你看到对手弃子的时候,就要想到对手可能已经有了图大之心。”对弈进行到中局的时候,孙武忍不住又问祖父:“爷爷,中局对弈要注意什么?”

田书思索了一会儿说:“中局对弈特别要注意虚实变化。对弈中随着势的变换,常有虚与实的变化。虚了就容易被攻破,实就不容易被攻破。”

“在对弈中,要见可进而进,知难而后退,要做到避实而击虚。同时,也要善于制造假象,用示弱的方法吸引对手来攻,然后围而歼之。实战中,一切变化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听到这里,孙武接着问祖父田书:“那对弈是否就是要以诈取胜呢?”

田书极其认真地说:“兵有王者之兵,有战国之兵。棋有上品之棋,有下品之棋。下品棋举无思虑,动则变诈;上品棋皆沉思而远虑,因形而用权,神游局内,意在子先。棋子虽小,有正道在里面。真正想下好棋,务必要邪正结合,以正为主。”

孙武认真地点了点头。他感觉今天祖父说得太精彩了,真是字字珠玑,自己尽管还不能完全领会,还来不及认真品味,但是他已经牢牢记在脑子里了。

这一局的结果当然还是孙武输了。田书最后抚摸着孙武的头,爱怜地说:“孙儿,最后你还要记住一条,下棋与做其他事情一样,一定要专心致志,绝不能一心二用啊。”

孙武把祖父的话记在了心里,平日里除了看书、习武,有时间就琢磨棋艺,越琢磨越感觉有意思,真可谓方寸之间,藏有千秋。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武的棋艺也在不断进步。慢慢地,父亲田凭已不是他的对手,祖父田书有时也会败北。孙武在实战中不断地总结对弈的经验,结合祖父、父亲对棋的感悟,不断地推敲,并陆续地写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最后他写成了《棋经十三篇》。《棋经十三篇》包括模局篇、得算篇、权舆篇、合战篇、虚实篇、自知篇、审局篇、度情篇、斜正篇、动微篇、名数篇、品格篇和杂说篇。

《棋经十三篇》以齐国流行的阴阳说为基础,运用辩证的观点,把对弈中双方攻守的转换及其开局、布局、定势、谋算等技巧与军事谋略相结合,将军事理论融入到对弈之中。

他的撰著,一方面得益于年轻的孙武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善于总结,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祖父、父亲及叔叔司马穰苴的谆谆教导。特别是祖父对他的影响非常大,《棋经十三篇》中到处都能找到祖父的军事谋略思想。《棋经十三篇》的撰著,锻炼了年轻孙武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为其日后在这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棋经十三篇》就是后来《孙子兵法》十三篇的一个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