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祖辈都是精通军事的贵族,家中长辈都希望他赶快长大,将来继承和光大将门武业,报效国家。
孙武渐渐地长大懂事,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自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孙武并没有辜负家人对他的期望,他具有非常好的军事天赋,聪明过人,勤奋学习,善于思想,富有独特见解。家中的兵书,如黄帝兵书、太公兵书、风后渥奇经、易经、军志、军政、军礼、令典、周书、老子兵录、尚书兵纪、管子兵法……几乎全部通读,有不懂的地方,他总是虚心地向长辈或者老师请教,尊长答不上来的,他总是会追根究底,不得到答案是不会罢休的。
有一次,当孙武读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引自《左传·成公十三年》),他就问老师:“祀是什么?戎是什么?”
老师不知道孙武为什么突然问这么简单的问题,就随口答道:“祀是祭祀,戎是兵戎。”
孙武听了,又问:“祭祀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怎么能与兵戎相提并论而成为国家大事呢?”
老师对孙武的问题非常奇怪,但又不知如何回答,一时语塞。
孙武接着说:“只有兵,才是国家大事,君臣不可不察的大事。”
孙武这种想法,当然是小孩子的偏见,当时,祭祀是一种“礼”,也可以说是一项制度。在古人眼里,祭祀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它对凝聚人心、稳定社会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才说它是国家大事。但是,孙武能够就自己的理解,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这种求索精神还是难能可贵的。
孙武从小喜欢听祖父为他讲解那些战争故事,喜欢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喜欢那些玄妙绝奇的兵法,喜欢参观齐鲁边境的长城。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由于避实击虚,积小胜而成大胜;一帝二王的成功,都是得天道、地利、人情的结果。这些故事是他日后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的素材。
春秋时代只有王室的子弟才能入学,就是所谓的学在官府。到春秋末年,周王朝的势力没落,各路诸侯纷纷立国。
于是,各个诸侯国家的一般贵族和平民为了培养自己的子弟,便兴起聚徒讲学之风,后来便发展成庠序。庠序向所有贵族和一般平民的子弟敞开了受教育的大门。
孙武8岁这年春天,他头上束着两个总角,让爷爷领着,走进了庠序的大门,开始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
当时庠序的主要课程是五教和六艺。所谓五教即五种伦理道德教育:父要义、母要慈、兄要友、弟要恭、子要孝,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基础课的知识和技艺。
书是识字课,小孩子一入学,教书先生就发给每个学生几根竹简和一把刻刀,孙武对这些学习用具并不生疏,因为在家里,爷爷和父亲早已教过他如何使用,有的字也早已认识,但他对教书先生讲的汉字六书非常感兴趣。
有一天,教书先生走到孙武的书桌前,弯下腰来对他说:“你知道你姓的田字怎么写吗?是长方形里面有一横一竖,这个字很有意思,表示一块大田分成四块小田,纵横直线表示田埂或田间小路。”
这是孙武从未听说过的,他感到非常新鲜,两只乌黑明亮的眼睛便一眨一眨地看着先生。
教书先生见孙武对这些东西非常感兴趣,又耐心地给他讲解起孙武的武字,教书先生说:“你的名字武是止与戈两个字组成的。戈是兵器,止是脚趾,合起来是勇士持兵器,大步前进格斗的意思,表示征战、讨伐。”
孙武有些不明白,忽闪了几下黑眼睛说:“我爷爷说武是停止战争,是和平的意思。您怎么说成是征战、讨伐呢?”
教书先生摸了摸孙武的头说:“乖孩子,武字本来是征战的意思,不过若以正义的战争讨伐邪恶、制止动乱,这不就实现了和平吗?由此看来,武字又有和平和制止战争的意思。你的名字取得很有意义。”
孙武仰着脸,看着先生自豪地问:“您知道我的名字是谁取的吗?”
先生说:“不知道。”
孙武说:“是我爷爷取的。”
先生又拍了拍孙武的后脑勺说:“好好学习,长大后像你爷爷那样勇猛,统兵打仗,保卫齐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孙武笑了笑,又低头念起竹简上的字。
数是数学课。教书先生最初给童子讲授计算的一般知识和规则,往后就讲齐国的“九九之术”和《算经》。
孙武自幼聪慧过人,又勤奋好学,再加上对奥妙的数学王国兴趣浓烈,他12岁时,数学的运算能力就赶上成人,成为他父亲家庭理财的得力助手。
少年孙武天资聪明,对那些艰涩繁杂的五教以及规定的文化基础课,看三两遍就能熟记于心。往往其他同学还在埋头苦读,他早已记熟,跑到外面玩去了。
有一次,老师以为他贪玩,把他叫回去准备责罚一顿。责罚是要有理由的,老师就把刚刚学过的一段课文向他提问,谁知道孙武竟然对答如流。
老师找不出责罚的理由,只好作罢。久而久之,老师感觉这孩子有不同常人的天赋,将来必成大器。于是教育孙武也就更加用心了。
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最感兴趣的是六学中的射和御。在射、御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先给学生讲解了射、御的基本内容及学习射、御的意义。射和御既是战场拼杀的基本技能,也是齐国社会竞技活动的主要项目。
在齐国,每年的九月,都要举办一次全民射、御比赛,这是国家选将取才的重要形式,也是有志之士展现自我,步入仕途的绝佳良机。
接下来,老师还重点讲解了齐国自古就有的尚武之风。大约在夏商时期,或更早一些,齐地的夷人就以善射而闻名天下。夷人的夷字就是一个人的形象,这个人与身上挎着的弓,就组成了夷这个象形字。
神话传说中,东夷最早的英雄叫羿,他曾经用弓箭驯服了10个太阳,同时射瞎了黄河大神河伯的眼睛。
后来,羿还射死封豕长蛇,并在青丘地区,把猛禽大风给射死了,为民除了一大害。因为羿的巨大贡献,人们尊称他为后羿。
殷商时期,齐地有一个著名的英雄蜚廉,他是秦国的先祖,《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他依靠自己的才力,侍奉殷纣王,一生中为了商朝的强盛可以说是出生入死,在战场上拼杀,最后战死在海边上,蜚廉冢就在今广饶县城的东边。
后来,著名的军事家姜子牙辅佐周文王灭商,被封到了齐地,建立齐国,尚武风俗得以承袭,并发扬光大。
当时齐国尚武得到继承发扬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太公受封的时候,曾得到周王室赋予的征伐特权,可以代表周王室征讨其他国家,齐国推崇尚武习俗便成为必然。根据历史记载,齐国曾经多次对莱、杞、奄、阳、谭等小国用兵。
二是齐地有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养马的优越地理环境,养马业在诸侯国中捷足先登,这就为军事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从桓公时代开始,齐国就是各诸侯国中马匹最多的国家。齐桓公的时候,他曾经一次赠与卫国良马300匹。孙武他们家所处的青丘地区,就是当时齐国的养马基地。
由于受尚武思想的影响,齐国从国君到士兵,都是以勇武为荣。射和御,是齐人首练的武技,主要用于长距离的攻击,是军事活动的重要手段。齐人向来以射术和御术的高低为荣辱,这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要想出仕入相,为国家重用,首先必须练好这两门科目。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训练中,孙武对射和御投入了比其他学生多数倍的努力。
孙武刻苦练习,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很快,孙武就成了掌握这两项技能的同辈贵族少年中的佼佼者。
孙武没有满足,没有就此止步,依旧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此时,孙武心中有一个理想,那就是长大后要像他的祖父田书、叔父田穰苴一样,成为一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
孙武和小伙伴们,只要不去庠序读书,就在空场上分成两拨儿,玩布阵攻战的游戏,互相攻打、冲杀。
孙武带领的一方总是胜利者,久而久之,孙武就成了小伙伴们的军事领袖。
有一年端午节,田书老将军从朋友家做客回来,乘坐的马车经过城中广场,无意中看见两拨儿孩子在冲锋厮杀。
只见孙武指挥着十几个孩子,把另一拨儿孩子追杀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老将军见此情景,心中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孙武将来会成为优秀的统兵打仗的人才,担心的是孩子玩野了会荒废学业。
第二天,老将军便到“庠序”里去拜见教书先生,了解孙武的学习情况。
先生说:“孙武非常聪明,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因此进步非常快,成绩突出,一般孩子都比不上他。”
老将军说:“我常看见孙武把家里珍藏的《军政》、《军志》等兵书拿到庠序来读。昨天我又看见他和小同窗们玩布阵攻战的游戏,冲冲杀杀的。我担心他常读这些东西,又经常玩打仗的游戏,耽误了其他学业。”
先生忙说:“不会,不会。《军政》、《军志》这些书虽然讲的是布阵用兵,但里面包含着许多深刻的哲理,这对孙武学习其他功课很有帮助。”
同时,先生还举了个例子,他说:“有一天,我想查考一下孙武,看他是否读懂了这些书上的道理,没想到他讲得头头是道,举了许多战例连我都不知道。至于玩游戏,我认为男孩子不玩游戏就呆傻了,只要不出格儿就没事。”
老将军听了先生的话,捋着胡须不停地点头,乐呵呵地说:“哦!这我就放心了。”
孙武没有辜负爷爷对他的期望,田家的事业将后继有人了,因此田书老人非常高兴,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宽慰。
从此,爷爷或父亲经常带着孙武出席一些亲朋好友的宴会,参加名门望族的一般社交活动。
孙武虽然还是一个孩童,但他不凡的谈吐和敏捷的思维却引起一些齐国社会名流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