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48个管理定律精解
33086400000006

第6章 罗杰斯定律

定律涵义:管理者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罗杰斯定律由美国IBM前总裁p。罗杰斯提出,该原理指出,成功企业不会等待外界影响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而要始终向前看。

罗杰斯定律强调危机的预防,它要求管理者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避免企业被潜在的外界不良因素左右,被危机影响而限制发展。

经调查显示,名列《财富》杂志500强的企业中,约有80%的企业CEO都认为,现代企业面对危机的必然性,就像是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一样无法避免。市场经济形势多变的今天,同行业竞争激烈,任何一家企业都无可逃避的会面临到各种危机。为什么一部分企业可以在危机中“全身而退”,实力更加雄厚,而另有一些企业却不堪危机重创,一蹶不振甚至落得破产的下场呢?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原因,就在于管理者是否有危机意识,能否在危机发生前,就有所预料做出防患准备。华为总裁任正非发表过一篇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文中任正非指出:“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导致很多曾经叱咤商海的企业有如“昙花一现”般,一面对危机就不堪重负迅速衰败的关键,就在于管理者缺少像任正非一样的居安思危意识。

“亡羊补牢”对丢失了一只羊的牧户来说,可能还可以补救,为时未晚。但对于企业来说,损失“一只羊”,就很有可能对企业经济造成重创,甚至引发接二连三的不良影响。如果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危机来了才去应对、补救的话,必然会失去市场竞争力,最终不可避免的面临倒闭。企业只有调整经营管理,做好全面准备,才能预防危机到来对企业造成损伤。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机伤害,提前预见危机,以做好应对准备,管理者就必须时时存在危机感,一切向前看,以培养预测危机的能力。危机是企业共存的常态现象,为了企业的稳健发展,管理者必须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保证企业财富的创造。管理者卓越的管理才能,可以促进企业实力的壮大,而管理者的危机意识,可以帮助企业的竞争实力稳步上升,在同行业夺取市场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曾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法院宣布巴克莱银行将收购雷曼兄弟公司的核心业务。同年10月,英国《每日电讯报》宣称,中国铝业公司(简称“中铝”)所有的Rio Tinto Plc(力拓公司)股份,在雷曼兄弟公司的香港帐户中托管,雷曼兄弟的倒闭,这必然会导致中铝遭受巨大损失。此消息一经爆出,立刻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揣测,中铝的海外投资遭此重创,其财务能力恐怕难以应对,中铝很有可能会破产。甚至有人声称,雷曼破产的清算责任方,没有释放中铝股票,可能会决定将中铝列于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后债权人名单里。面对外界的质疑,中铝负责人张占魁表示,中铝早已经在雷曼公司破产之前,就下手做出了应对。

关于中铝倒闭的流言之所以传出,还要从头说起:2008年2月,中铝与美国铝业公司联合,收购了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的股份,耗资140多亿美元。此次收购以雷曼兄弟公司作为财务顾问,中铝所拥有的力拓股份,约80亿美元资金全部托管在雷曼兄弟的香港账户中,中铝另有的结余资金,约20亿美元,也在雷曼兄弟的账户上。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中铝托管在雷曼兄弟公司账户下的大笔资产,自然引起了人们关注。

实际上,在次贷危机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前,张占魁就已经将中铝在雷曼兄弟的20多亿美元现金转出来了。中铝能够如此及时的在雷曼兄弟破产前,将资金转出,是由于中铝负责人张占魁,及几位高层管理者,对先前雷曼兄弟公司的“日本丸红诈骗事件”提起了高度警惕。张占魁表示,由于两个普通员工的诈骗,损失掉3.52亿美元,这说明雷曼兄弟公司在管理上有极大的漏洞。对雷曼兄弟公司管理失误的洞察,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使中铝管理高层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意识,并毅然决定,将中铝在雷曼兄弟公司中托管的资产撤出。最终,中铝及时在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之前,将20多亿美元全部转移,避免了巨大的财政危机。

避免企业被突出起来的危机打倒,在危机到来之间就能做好防患准备,管理者运用罗杰斯定律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避免“死于安乐”

先来看一项调查结果,每过10年,全球500强企业中,就会有1/3以上的企业,由于衰落,甚至破产而从500强名单中消失。这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同行业中的巨头,为什么实力没有增加反而下降呢?总结此类企业的失败经验时,研究者发现,正是由于这些企业对于成功的“得意”,而促成了衰落的来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正是由于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管理者们安乐于眼前的大好形势,懈怠经营管理和产品开发,失去对危机的防范意识,最终导致了企业的失败。

危机是无法看见,但又确实存在的,眼前的“美好”很容易蒙蔽管理者,使管理者对危机失去防范,即使危机来临依然茫然无知,最终导致企业失去抗风险能力。管理者要对潜在、不可预见的危机,建立起高度的提防意识,尤其是在企业形势良好的情况下,更加不能忽略危机的预防,以保证管理制度的健全和企业实力的增长。

●目光长远

危机可能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浩劫,却也可能变成促进企业壮大的动力。危机可以击垮企业,也可以成就企业,管理者要建立长远的战略眼光,抓住危机可能会带来的机遇,逆向思维,在危机来临时趁机壮大企业的力量,击败同行业竞争者。危机会产生使企业实力下降,利润降低的不利因素,造成企业的亏损、破产。但也可以使企业借机提高整体实力,增加竞争力,扩展市场和拉拢更多的客户。只要管理者放远目光,不被危机可能会造成的危害吓倒,危机可以孕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