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看我七十二变
33076800000038

第38章 第37变:学会忍耐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我们离成功最接近的时候,只要有耐心,你就一定会成功。

——凯撒

1.忍耐是美德

忍耐是一种修养,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用一种忠恕之道、宽容之心对待人和事,戒暴怒,持谦和,好善忘恶,如此一来,就可修炼为有德之人。如果不这样,随心所欲、放纵性情、心气浮躁,不仅自身难保,更无法成就大事,众怨从身,那时罪责可就大了,而且只能咎由自取。

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勤劳、质朴、吃苦、耐劳这种精神什么时代都应提倡和发扬。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社会和他人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角度看,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少不了用忍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发展,用忍来维护安定团结的秩序。忍耐对他人来说是尊重,对自我则是一种约束和克制,有忍耐力的人实际上是有涵养,有自持力,有深识的人。忍耐在人的一生中既是远离灾祸的护身符,又是成就大业的智慧和策略。所谓“一忍敌百勇”,正说明关键时刻忍耐的力量是无敌的。这就是我们对忍的意义的正面理解和概括。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丢掉了汉人江山,为千夫所指,后世唾骂,可见忍字有多重要。忍是心之宝,不忍身之殃。舌柔常在口,齿折不因刚。思量忍字,真是快活方。片时不能忍,烦恼日月长。当双方发生冲突时,由于一方忍耐,另一方也会觉得羞愧,这样将心比心,许多事端就消弥于无形之中,随之而来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乌龟遭到侵犯时,常常会紧缩脑袋,趴伏不动,任你踢,任你砸,它仿佛死了似的。因此,乌龟缩头,真可谓“忍”字的形象写照。

2.能忍才能赢

忍的好处实在是很多,小至居家和睦、朋友之间相互,大至升官发财,都离不了一个忍字。可是,你知道吗,在历史上,有人甚至靠“忍”获得了天下!在这方面最著名的是刘邦。

刘邦最初势力是很弱小的,根本无法与霸王项羽相抗衡,但刘邦运用了一个“忍”字诀,处处容人,事事退让,结果力量一天天壮大。而与刘邦容忍的态度相反,项羽则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个有识之士建议项羽在关中建都以成霸业,项羽不听,那人出来发牢骚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结果项羽知道了,大怒,立即将那人杀掉。

楚军进攻咸阳时到了新安,只10多万秦兵,后大部投降。因投降的秦军有些议论,项羽就起杀心,一夜之间把所有降卒全部活埋,从此残暴名闻天下。

他怨恨田荣,因此不封他,而立齐相田都为王,致使田荣反叛。他甚至连身边最忠实的范增也怀疑不用,结果错过了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后气走范增,成了孤家寡人。

当然,刘邦也不是什么圣人,据《史记》记载,刘邦在沛县做亭长时,好酒好色。当刘邦军队进了咸阳后,将士们纷纷争着抢着去找皇宫的仓库,往自己的腰包里揣金银财宝。刘邦听从张良和萧何的建议,忍住了贪图享乐的念头,吩咐将士封了仓库和宫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带着将士仍旧回到灞上的军营里。对百姓秋毫无犯,这就使他赢得了民心,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而项羽一进咸阳,就杀了秦王子婴,烧了阿房宫,收取了秦宫的金银财宝,虏取宫娥美女,据为己有,并带回关东,相比之下,他怎能不失人心呢?

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当项羽听说刘邦已先领十万兵马入关,怒火冲天,决心要将刘邦的兵力消灭。当时项羽四十万大军驻扎在灞上,双方只相隔驻扎在鸿门,刘邦力量悬殊,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能做到“得时则行,失时则蟠”。先是请张良陪同去见项羽的叔叔项伯,再三表示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并与之结成儿女亲家,请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几句好话。

第二天一清早,又带着张良、樊哙和几个随从,拿着礼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低声下气地赔礼道歉,化解了项羽的怒气,缓和了与项羽的关系。表面上看,刘邦忍气吞声,项羽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刘邦以小忍换来自己和军队的安全,赢得了发展和壮大力量的时间。甚至是当自己胸部受了重伤时,刘邦也能忍着伤痛在楚军阵前故意弓着腰,摸摸脚,骂道:“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以麻痹敌人,回到自己大营后又忍着伤痛巡视军营,来稳定军心。他对不利条件的隐忍,对暂时失败的坚忍,反映了他的谋略,也体现了他巨大的心理承受力,这是成就大业者必备的一种心理素质。

项羽则能伸不能屈,赢得起而输不起,所以连连中计,听到“四面楚歌”,就怀疑楚被汉灭,一败涂地,自己先大放悲歌。后被刘邦追到乌江时,一亭长要用船送他过河,他却认为“天要亡我,我渡过去有什么用?”自动放弃了东山再起的唯一机会,拔剑自刎而死。这个勇武过人、不可一世的楚霸王,最终被自己打败。可怜的是,他至死也没明白,他首先是输在自己手里。

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还在于刘邦能从大局出发,他忍一时之气,而项羽不能。有时政治上的得失,军事上的胜负,就在于一念之间,能不能忍住。

3.忍忍万事兴

战国时,鲁国人闵损是孔子的学生,小时候受尽了后妈的虐待。冬天,后妈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穿着棉絮做的棉衣,而给他穿芦花絮的棉衣。有一次他和父亲外出,他与两个弟弟拉车,在路上,他的两个弟弟面色红润,脸冒热汗,而他却冻的浑身颤抖,面色灰白。父亲以为他在偷懒,就用鞭子抽打他,鞭子抽破了棉衣,芦花飞了出来,他父亲仔细一看恍然大悟,气愤万分,要立即返回家中把妻子休掉。闵损一看,马上跪在地上哀告说:“母亲若在,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离去,我兄弟三人孤单!”父亲见他的话婉转而近情理,就打消了休妻的想法。

这位后妈知道了闵损的话后,非常惭愧和感动,痛改前非,待闵损如同亲生儿子。受继父母虐待一类的事,现代社会也屡见不鲜。虽然可诉诸于法律解决,改善一下待遇,但能从感情上解决的很少。闵损忍受继母的虐待,当有了报仇解恨的机会时,他却从后妈及两个弟弟的角度着想,跪下为后母求情,他这样做,既和睦了兄弟、又教育了父亲、感动了继母。天底下只要是良心未泯的人,谁能不为之感动呢?

古时候有个叫高升的人,与一个叫陈澧的人做邻居,有一天夜里,高升偷偷地把陈澧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一挪。这事被陈澧发现后,心想,你就是想扩大点地盘呗,我尊重你的愿望,满足你的需要。于是等高升回家后,陈澧自己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丈,给高升让出了更大一块地盘。天亮后,高升发现自家的地宽出许多,觉察到陈澧嚣在让他,很惭愧,不仅把侵占的地还给陈澧,也主动向后退让一丈。

这事儿让当地的周太守知道了,非常赞赏陈澧的行为和这行为带来的好效果,抓住这个典型大力宣传,还命人立碑表彰,并将这个村子改名为“义里”。由此可见,忍让常常能带来互让。互让,就是一种互尊。互尊就是保持邻里、社区生存环境安宁、和谐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精神文明。假如陈澧发现高升拔篱笆占地的占小便宜行为不忍、不让,其后果会怎样呢?

智慧小语:

人活一口气,可见,争气是很重要的;但俗话又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这说明这“气”也不能随便争。事实上,世上的许多祸事,都起源于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