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华严经义海百门
33069300000004

第4章 种智普耀门

夫大智照明就纤毫而观性海。真源朗现即微尘以眺法身。磊落云繁。一多开而随应。崔嵬岳聚理事分以成形。今就体用现前。略分十义。

初显如量者。谓尘体空无。是如理。不碍事相宛然。是如量。今尘性。顺真则无分齐。一切事法。全依性显。是故一尘中见一切事。此事是如理智中如量之境界也。

二分六通者。谓此尘无体。不动尘处。恒遍十方刹海。无去来之相。是神足通。经云。不起于座。遍游十方。又见。尘法界无际。而有理事教义一切等。诸菩萨皆同证入。皆同修习。此法更无别路。是他心通。又见尘法界解行现前之时。即知。过去曾于佛所亲闻此法。以观心不断。是故今日得了。为宿命通。又见尘性空寂无相可得。即无二见。若见相即为二见也。由无相即无有二。名天眼通。经云。不以二相见名真天眼。又了尘无生。无性空寂。即执心不起。是漏尽通。经云。断结空心。我是则无有生。又闻说尘法界差别之声。即知。一切声全是耳不复更闻也。然此闻无缘无得。于声悟一切法。是常闻一切佛法。为天耳通也。

三明难思者。谓尘不坏小量。而遍十方普摄一切。于中显现。斯由量即非量非量即量。又居见闻之地。即见闻之不及。处思议之际。即思议之不测。皆由不思议体自不可得故。即思不可思。经云。所思不可思。是名为难思。

四生佛家者。佛以真如法界无生之理为家。今见尘无生无性时。即此智从无生法显生故。名生佛家也。经云。于法不分别。是则从如生。又云。普于三世佛法中。知无生已而化生但契义理即名生佛家。是佛之子。亦名佛出现也(有本云。无生之理菩提涅槃为家)。

五示圆音者。谓此说尘之音。然音具足智慧之藏。随众生机。有深浅之感。若于声上。了大小音韵是假立空无所有故。然声是实者。此乃小乘机性。即愚法教显也。于声上即知声事无体。会事显理者。此由大乘机性。即终教显也。于声上即知大小音声空无所有。生心动念即乖法体。一味一相不可分别者。此乃大乘机性。即顿教显也。于声上了知声是缘起法界菩提涅槃主伴自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帝释殿珠网重重无尽境界。此由一乘机性。即圆教显也。此一音上。由机有大小。令此法门亦复不一。一切诸声。各各如是。乃为如来无碍圆音法轮常转尔。

六辨依正者。谓尘毛刹海是依。佛身智慧光明是正。今此尘是佛智所现。举体全是佛智。是故光明中见微尘佛刹。又刹海微尘。全用法界性。而为尘体。是故尘中见一切佛说法化生等事。当知。依即正正即依。自在无碍。乃至尘毛国土一一事法。各各如是。全佛依正也。

七会机感者。谓尘如如******界。随智所显。机大则义显亦大。机小则理显亦小。随众生之根性。有证悟之浅深。是为机感。即此机感。全如来法身而应现也。

八施佛事者。谓尘音声文字。皆悉性离即解脱故。此无性文字。非事之事。以空无故。佛智所显。随所施为。不失法界。即为佛事。经云。有所施为。无非佛事。

九开五眼者。谓尘无性之色为肉眼也。尘是缘起之法为法眼。尘性空故无所有是慧眼。尘无相可得。息诸分别。不二见故名为天眼。尘性空寂。无相可得。依正无碍念劫圆融有无平等。名为佛眼。然不可以五眼见于尘。但于尘处随显立名也。

十分三智者。谓达尘性空无之理。决择邪正。顺理入真。此决择之心。是加行智。又见此尘全是亡言绝虑。性超图度能所不起动念亦非。此为正体智。又见尘缘起幻有不碍差别。虽种种差别莫不空无所有。以不失体故。全以法体而起大用。一多无碍主伴相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为后得智。

然上诸义法无分齐。现必同时理不碍差。隐显一际。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体即镜净水澄。举随缘而会寂。若曦光之流采无心。而朗十方。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