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庄家不讨人喜欢的原因
从1994年起界龙实业成为中国第一庄股后,庄家与散户之间的博弈就一直风起云涌,兴盛不衰,直至产生了一些著名的“吸、拉、派、落”跟庄理论,成为人们在庄股时代获利的“葵花宝典”。
庄家与散户之间毕竟是一种不合作博弈,并且因为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庄家利用内幕消息或制造假消息,获取超额利润,在庄股盛行时代,使得中国股市严重脱离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导致实体经济无法支持虚拟经济的飞速膨胀,另一方面又助长了上市公司造假之风,最终导致了2001年庄股时代的没落……
在股市操作中,散户既无能力收集信息,也无能力操纵价格,其最优战略只能是跟庄家。虽然散户跟庄家这一战略没有错,但在实际过程中,散户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幸运。
这是因为,首先,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博弈,实际上也是一个“零和博弈”。从根本上说,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收益来源于股息,但我们即使认为中国股市中每个上市公司公布的净利润都是真实的。那么,所有上市公司每年的利润还都抵消不了交易所、证券机构的手续费和政府收取的印花税。例如,1996年,沪深全部上市公司的总利润为300亿元,而印花税和交易手续费相加超过了300亿元。其次,庄家与散户博弈实际的类型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从这一博弈的信息角度来看,庄家与散户之间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庄家掌握信息而散户不掌握信息。这表现在:
(1)庄家往往占有某个股很大的份额,他可以准确推算出其他所有散户占有的份额,而散户只能通过技术分析,例如RSI值等指标从概率上估计庄家的情况。
(2)庄家往往与上市公司关系密切,掌握着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甚至上市公司还常常发布有利于庄家的信息。而这一点,散户是做不到的。
(3)庄家往往收买媒体或股评人士发布虚假但对其有利的信息。股评人士以前在报上散布琼海药虚假业绩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从博弈的顺序来看,可以视作庄家先采取行动,在低价位时悄悄吸筹,而一般散户无法觉察,因而这时,博弈还具有静态博弈的性质。但当庄家吸筹完毕,开始拉升价格,散户从概率上大致判断出某个股有庄家,从而跟庄时,这一博弈就变成了一个动态博弈。由于庄家也知道散户的战略,因此,庄家的行为就常常具有欺骗性,所以在博弈中,只有少量有分析能力的散户才能赢利,大部分散户将会屡屡上当而亏损。总之,交易所与庄家、庄家与散户的博弈,其总的结果是,交易所增加了收益,庄家获得了中等规模的利润,少数散户获取少部分盈利,大多数散户亏损。
所以,我们不难从中看出,庄家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目标会通过多种隐蔽手段予以引诱中小型投资者,以求实现自己的投资收益。这种做法势必会损害中小型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故而会为占据多数的中小型投资者所痛恨。
3.3.2 庄家与散户的对立
庄家存在的理由,是有大量小资金散户的存在,并且其总资金规模及其可观诱人,散户的客观存在是庄形成的动因。在股市中,因为理性人的理性行为,能够导致集体非理性,故数量有限,但控制资金量庞大的庄可以有效的利用散户的集体非理性攫取超额投机利润。
1.散户进场交易心理——彩票定理
(1)彩票定理。
在人性的弱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是贪心。很多人都知道一些肯定能在股市中赚到钱的方法,但却宁愿放着这类方法不用而去用那些其实注定是要赔钱的方法,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类方法赚的太慢太少。比如,分散买入市盈率低的股票长期持有,肯定能赚到钱;再如在市场上交易清淡的时候分散买入一些绩优股,到交易热起来后卖掉,一般也总能够获利。但这样操作获利的上限是被封住的,人们一般不愿意用。人们带着发财的梦想来到股市,而这些方法只提供给人不多的赚钱机会,人们实在不愿接受。另一些其实注定要输的方法,由于上不封顶,看起来似乎有更高的获利机会,所以人们还是愿意去用。
这就象买彩票,每个人都知道输多赢少,但还是愿意去买,原因就在于有暴发的机会。我们可以考虑两种最极端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对买者最有利,把彩票返还率定为100%,返还方式为买多少还多少。从道理上讲这种规则对参与者是最有利的,谁也不会赔钱。但这种彩票肯定卖不出去,谁会花时间去干不赔不赚等于没干的事呢?另一个极端是对卖者最有利,把返还率设的很低,卖者赚的多而买者损失大,这种情况下怎么卖出去呢?就要把奖金设的很高而中奖面很窄,用巨额奖金刺激人的贪心,在贪心的驱使下,人就会接受对自己不利的规则而去捕捉获得暴利的可能性。
可见,彩票的关键是要调动人的贪欲,调动起人的贪欲越高,则人的行为越不理性越错误,组织者也就有了更大的获利机会。所以,彩票业是一种最典型的利用人的贪欲赚钱的活动。由此可以引出一个彩票定理:组织者提高奖金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返还率赚更多的钱,因为奖金越高对人的刺激越强烈,人们越能接受低返还率。所以,奖金高的彩票往往也就是返还率低的彩票。
(2)彩票定理在股市中的应用。
彩票定理也可用于股市:人在股市中放弃能赚钱的方法而去使用看来有更大机会的方法与买彩票一样,都是为了捕捉获得暴利的机会。获得暴利的可能性越大,则人被调动起的贪心也越大,别人就越有条件从他们身上赚更多的钱,所以实际使用这种方法的亏损也会更大。所以,不要求人抑制自己的贪心,甚至用高获利助涨人的贪心的操作方法一般都会带来巨大亏损。
如果把有效市场理论的论证应用于彩票业,则可以推出如下结论:由于买彩票是吃亏的,所以,理论上应该所有人都不会去买彩票,彩票业应该根本不存在。但现实中的彩票业却并不会因为理论上的不合理性而消失,反倒在世界各国持续的存在着。既然人类的理性尚不足以使这么简单的系统符合有效市场理论,象股市如此复杂的系统就更不会符合有效市场理论了。所以,只要彩票业还继续存在,股市就不可能是有效的,赚钱方法就会继续持续的有效下去;即使人类理性提升到彩票业已经无法存在,股市依然可能是无效的,赚钱方法可能继续有效。
2.散户的“羊群效应”
在股票投资领域中,投资者非理性的从众心理特征与行为是较为普遍的,其具体表现在大量的投资者在某段时期内的买卖相似的股票,同时进出股市,这一行为称为“羊群效应”。
中国市场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对中小投资者的影响,他们的特征是缺乏专业的估价知识,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对股票的看法容易受小道消息或传媒等的影响,根据市场的一项调查可以看出,中国的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依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消息”所占的比例的比重高达51%,在投资决策的方法上两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决策时几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或盲目的进行投资。而且“追涨”倾向要大于“杀跌”。
投资者都有一种群体的心理表现,参与者众多,股价的涨跌直接影响到广大投资者的财富的损益,而为了实现资本最大化程度的增值,投资者迫切需要各种股市信息,因此他们常常互通信息,共同探讨投资策略。投资者在证券公司的集中的交易,投资者群体的相互影响,也为流言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理想的环境,而正式的消息无法满足投资者获取消息的迫切需要,于是各种小道消息,传闻流言便成为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
每个人追随市场潮流的努力又形成市场潮流。此时,市场走势仅仅决定于市场的群体行为。每个人的思想千差万别,但群体的行为是每个人思想的平均效果,当群体足够大时,每个人的个性相互抵销,而凸显那些属于人类心理的共性特征。这些特征在个体上是作为性格背景存在的,是人类心理的基本特征,但平时表现微弱被更明显的个性特征所掩盖,但在群体场合则明显的表现出来。市场将按照群体心理动力学的规律运行,群体心理动力学是一切群众运动的共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