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晋江县志道光本
33046300000004

第4章 建置沿革志【星野气候附】(2)

星野之分,本于《周礼》,掌自保章,以星土星土云者,星所主之土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谓所封中之封域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事至重也。闽为古越地,查郡志所引说分野者,或专言斗,或专言女,或兼言牛女,无容悉述。窃以为言必宗诸经,事必验其往。今按《尧典》历象日月星辰,以辨九州星土,自有分属不差者。盖以日月所会之辰,分周天之度为十二次,而二十八宿各有所附。星纪一辰,为丑宫之次,而斗牛二星附焉。斗牛之星丽于天,吴越之土奠于地,了如指掌,是其宗诸经者然也。又按《史记·天官书》载,越之亡,荧惑守斗,是岁闽越徒民江淮。《唐书·天文志》载,景福元年,有星孛于斗牛,占曰:“越有自立者”。是时,王潮起于泉中,观其妖祥,果有足凭,是其验于往者然也,而闽疆之星野定矣。至泉郡之隶于闽省,晋邑之隶于泉郡,所分何星?即《周礼》所谓所封封域,皆有分星者。然观郑注云:州中诸国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而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是郑康成因书亡无稽,亦第据星纪之次,辨吴越而分斗牛,余不能推也。则今晋邑之隶于泉,亦止得以闽省之主星纪分斗牛者概之,恶能辨其细分乎?天高星远,渺茫虽窥,姑存以俟知者。

气候

有星野必有占验。风雨寒暑之占,皆气候所在,而政事由此出焉。圣王在上,风雨节,寒暑时,《洪范》所载,休徵其最著者。日月循冬夏之行,箕毕协风雨之好。谁司民牧,可勿省诸?泉在省东南,气候与福、兴、漳略近,而比延、建、汀、邵寒减而暑多。晋又在郡东南,气候与南、惠、同相去不远,而比安溪较为和煦。即一邑之内,亦似西北寒而东南暖。第东南滨海,盛气吹扇,大风随时鼓荡。西北负山,湿云流沛,暴雨不时淋漓。而西北地窄,东南地宽,温燠多于寒冷,虽隆冬亦不甚栗烈;膏雨少于飓风,虽融春或苦于亢旱。有时风势挟雨而来,连绵不止,则暑可变寒;有时暑气侵寒而至,郁蒸必泄,则风可致雨。是皆地气之所为,而天时亦因之有变。地下多泉,故万户可井;地煖不冻,故三冬无冰。土田得泉而宜稻,利冠百苗;稻谷得暖而欣荣,岁收两季。木不松柏而鲜彫,村民何知寒岁?花如桃李渐舒萼,僻地早得阳春。非有深山穷谷,亦无瘴气烟岚。惟当春夏交际,梅雨连旬,墙壁流汗,几案生毛,蕴藏之物,内自变态,一失晒晾,则将朽腐而不可救。至若冬春之月,时作飓风,因风可以卜雨。冬月雨在飓风后,春月雨在飓风前,乡民占验,亦多不爽。要之节候宜气抚五辰,以康庶事司牧职也。堂上奏薰风之曲,郊外兴阴雨之歌,岂不休欤!

田家岁时占验并风雨杂占(附,从府志抄录):

元日喜晴,天阴,东北风主大熟。立春日同。又俗自元日顺数至八日止: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若其日天色晴明,则所属之物蕃育,否则灾。立春后下霜,不出三日便雨。 天诞日有雨,凡遇神诞之日多有雨。 上元日,朝占百果,午占晚禾,晚占早禾,皆欲晴明。谚云:“雨打元宵灯,早禾一束稾。”惊蛰前雷发声,主多雨。谚云:“未惊蛰先发雷,四十九日云不开。”“三月三日听鼃声,午前鸣,高田熟,午后鸣,低田熟。”唐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听鼃声。”春天气候其变最易,乍晴乍雨,顷刻不同。如晨起晴,食顷即雨,晨起雨,食顷即晴,往往皆然。春天播种之时,遇北风则禾烂根不生,多黄萎。 春月天气阴寒主雨,愈寒雨愈不住。冬月天气温暖主雨,愈暖雨愈不休。谚云:“春雨寒,冬雨暖。”春雨在飓前,冬雨在飓后。 春天欲雨则西北山头雾障,冬天欲雨则东南海口云密。谚云:“春看山头,冬看海口。”立夏及小满日俱宜雨,谚云:“立夏不下,高田莫粑。小满不满,芒种莫管。”凡四月初一至初四日俱喜晴,若雨则早稻歉收。初五有雨则主岁丰。谚云:“七日雨,果子荒。”言妨果也。“八日雨,破池塘。”言水涨也。“九日雨,再起仓。”言多谷也。 是月二十六日宜北风。谚云:“南风吹过北,有钱籴无谷。北风吹过南,无钱也去担。”芒种前遇壬,谓之入梅。此时气候融液薰蒸,砖地汗出,几案润生,无日不雨,衣服食品之物最易陈腐。至夏至后遇庚出梅方止。 夏至在五月中则谷贱。谚云:“夏至在月头,一喫一边愁。夏至在月中,愁杀粜谷翁。”是日又宜雨,为秋熟之兆。 五月十三日关帝诞,若雨,名关刀水,早稻多空粒不实。 六月初三日有雨则多雨。谚云:“六月初三雨,七十二云头。”小暑大暑皆不宜雨,谚云:“小暑雨,饿死鼠。大暑雨,饿死牛。”六月十二日常北风,农人最忌之。是日无风,则风不害稼,极准。 是月多暴风,谓之风痴。如得雷鸣,则不患。谚云:“一雷止三痴。”夏间久雨大水,须转两南风晴明。若转东南风晴明,不出数日依旧大水。 夏夜星密主热,夜晴而见闪电,谓之热闪。在南主久晴,在北主有雨。谚云:“南闪千年,北闪眼前。”夏秋间久雨,若变东南风即占大水。盖东南风则雨吹入诸县深山之中,无处渗泄,山水齐出,溪流暴涨,加以逆潮,则水淹入郡城。如遇潮退,溪涨归海,即不患。 夏秋间夜静不风,一天星斗闪烁摇动,明日必风。 立秋若在六月终,则早禾反迟。谚云:“六月立秋要到秋,七月立秋不到秋。”七夕多有微雨,俗谓之天孙泪。 中秋月亮,主冬稻丰收。 中秋阴云不见月,次年元宵必雨。谚云:“云蔽中秋月,雨打元宵灯。” 重阳日不宜雨。谚云:“重阳无雨一冬晴。” 霜降日下雨,冬稻白秕歉收,晴明则结实有收。 九月骤寒飞霜太早,谓之青霜,冬稻忌之。 立冬日及十月朔日不雨,主一冬和暖。谚云:“十月初一晴,柴炭土样平。”以后又宜雨。谚云:“十月雨连连,高山也是田。”是月二十六日若晴,则晴弥月,风亦然。 冬至雨,除夕晴。冬至晴,除夕雨。谚云:“干冬至,湿年兜。”冬至若在十一月上旬,岁暮寒;在中旬,冬及春皆和暖,在下旬,寒在春后。冬至前米价高,后必贱;低则反贵。谚云:“冬至前米价长,贫儿受长养;冬至前米价落,贫儿转萧索。”大寒小寒日雨雪,损牛羊。 腊月念四日多有风,正月初四日多有雨,俗名送神风,迎神雨。 冬月三日风,则三日下霜,又三日和暖,历验皆然。凡气候常寒之时或过于温暖,南风薰蒸,郁而不达,地下生湿,人服单衣,则天时必变,立转北风,大雨滂沱,顷刻化而为寒。暑月若炎热太甚,气带津汗,风寂不动,午后西北方云起,雷雨交作,势如倾盆。若久不雨,又无雷鸣,气带干燥,风来如火烧肌,黄云片片飞越,则必有暴风害稼、杀果、拔木、发屋,俗名风痴。物极则变,必然之理也。 日晕主雨,月晕主风。月晕看何方有缺,则此方风来;若圆而无缺,亦主多雨。占书云:“月晕若无门,半夜雨沉沉。”然惟秋冬月最多主风,春夏月晕则主雨。 日将入有赤霞薄绕之,已而散为日脚者,主风。云细细满天如鱼鳞状者,亦主风。 日入后起青白光数道,东西亘天,惟夏秋间有之,俗呼青白路,主来日酷热。 日出早主雨,晏主晴。此言久雨之时,正当天明,云忽一扫而卷,即日光出,所以言早,少刻必雨。言晏者,日出之后,云渐渐开也,必晴。皆验无差。 久雨未晴,忽于当午见日,少顷云即复布,其雨更甚。 凡久雨,晚后云开,西边返照爽朗,则来日必晴。 清晨下雨,雨必不多。黄昏下雨,则雨连夜不停。五更雷鸣,亦主大雨。 凡虹长半天,一头挂南入海,主大水。两头俱在东北挂山,主食禾稼。 中天有断虹,无首尾,长一丈或数尺者,主大风雨,俗名破帆风。 稻当开花时,有虹见,或午间遇西北风,夜间闪电,主谷不实。又似雨非雨,时下数点,皆主虫。 早稻将熟之时,宜烈日,不宜阴雨。或每日有西北雨,雨过日晒,禾亦易熟。冬稻将熟之时有雨,则其谷愈实。谚云:“春稻头戴火,稳稻水淋尾。”凡果实之类与五谷相消长,荔支、杨梅太多则是岁荒歉。谚云:“山顶红,地下空。” 凡晴天之时,日入后满天红霞如丝如缕,不作大片者,主明日阴雨;若成片,则晚霞主晴,朝霞主雨。 鸣鸠有还声者谓之呼妇,主晴;无还声者谓之逐妇,主雨。 家鸡宿迟,主阴雨。母鸡负雏,谓之鸡驮儿,主雨。 观鹊巢以占一岁风之大小,验獭窟以占水之高下。 虾蟆鸣,主雨。 天将雨则蚁出穴,负土成封。 海啸主风。础润主雨。

〔校注〕

〔一〕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开运”只有三年(公元九四四至九四六年)。此处有误。

〔二〕李璟灭闽,应是闽恭懿王(王廷政)天德三年乙巳(公元九四五年)。即后晋开运二年。

〔三〕“至正”疑为“至元”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