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晋江县志道光本
33046300000023

第23章 田赋志(3)

添设莲埭、新亭铺司兵二名,工食银五两四钱九分二厘。

雒阳、鹧鸪二巡检,弓兵每一十八名,共三十六名,工食银六十五两七钱二分。

大比进士花币、旗匾银三十六两。

新科举人花币、旗匾银八十八两二钱七分五厘。

旧科举人盘缠、酒席银九百七十七两。

武举盘缠银九十一两六钱一分二厘。

以上除节年续裁、新裁,复奉留给,共应留给银七千六百九十七两七钱五分五厘。内除扣解布政司银一千三百九十六两七钱八分,实在存留银六千三百两零九钱七分五厘,尚该额银三万零四百六十七两零四分二厘,归于起运项下。

解沉香正价银九两整。

解本色、办颜料银四百五十一两九钱四分一厘二毫。

解寺租、渔课、酒税、修仓等银共一千一百二十五两一钱六分三厘四毫。

解匠班银九十三两九钱九分七厘五毫。

解削免额银一千四百九十五两四钱五分八毫。

解匀贴颜料不敷正价银二百五十五两六钱七分八厘。

解屯田、屯丁银一百九十八两七钱八分九厘。

以上共银三千六百三十两零二分七厘一毫。内除外尚应解银二万六千八百三十七两零一分四厘九毫。

钱粮耗羡,每两加一,共该银三千八百六十二两五钱七分三厘八毫。

又封平银二分,共该银七百七十二两五钱一分五厘。共应随徵加一、二耗羡平余银四千六百三十五两零八分九厘。

内应解司库耗羡公费银八百七十五两四钱八分五厘。

分巡兴、泉、永道养廉银一千零九十两四钱八分六厘。

泉州府知府养廉银一千零九十九两九钱六分八厘。

厦防同知加增养廉银四百两整。

马巷通判养廉银二百两整。

晋江县知县,除米耗外,养廉一千零四十九两一钱五分。于钱粮耗羡内存支银一千零五十九两七钱一厘。尚不足银一百四十两二钱六分八厘,在于徵收屯米耗羡内存支。

泉州府经历一员、司狱一员,县丞一员,巡检二员、典史一员,共六员,每员养廉并加给银四十两,共银二百四十两。

额派解司公费银八百六十八两七钱一分二厘。

拨给老农花红酒醴银四两整。系历任知县捐俸给发,并无开销。

给额外孤贫详定报销二十名,应给口粮银七十一两。

额徵税契银八百二十六两七钱九分三厘。

额徵当税银一千四百两。每间徵银五两,豁除新续,随时增减,年无定额。随粮起解。

叛产税银六两四钱九分七厘。

学租银三十六两零九厘。发儒学,散给廪生贫士。

额徵秋屯米共三千六百八十八石零六升。

徵收叛产租谷,折米一十七石九斗零八合。

附详定粮价告示

钦命福建布政使司积为遵批声明恳恩察核出示便民事案,准前署司王移交嘉庆十七年九月初八日奉督部堂汪批,前署司呈详本年八月初八日奉督宪批,据晋江县绅士粘克昌等呈称:切地丁钱粮以正银一两并加耗平费,共应缴一两一钱二分,各属通行。册据嘉庆十五年南民陈尔孚呈请定价折钱徵收,蒙抚宪张、藩司景行示南安,委员监贴,声明得粮银一钱者,连耗折收钱一百二十三文二毫,已成档案,永为定例。本年三月二十七日宪驾按临泉郡,昌等粘示呈恳恩准循例。蒙批:各属银钱市价互有增减,殊难一律相比。且晋邑现在市行钱价若干,是否与南安相同,未据声明详细,无凭核示。着指实声明,另呈察核。粘抄附。宪批明慎,合邑讴歌。伏查晋、南市行钱价,每月按上、中、下旬开报。南安缴解钱粮、纹银,亦在泉城与银匠兑换。是换价缴解,南安以晋江为平准。晋江之市价,即南安之榜样,相比原自一律。间有增减,而增则均增,减则均减,邑虽两地,市无二价也。今晋江纳粮银一钱者,在城收一百七十三文,出乡收二百四十、五十不等。窃以民同、粮同、市价同而独徵收互异,虑未便民。况晋、南联属,相距不远十里,前年南安得援安溪、永春、海澄等例,蒙准出示遵行,则晋江首邑,亦可援南安粮例,籲请一体行司照价示遵。仰见宪恩覃敷于一笔,而穷黎感戴乎万家,合亟遵批声明。扳呼大人俯念晋、南均托帡幪怀保,总无荣枯,恩准察核饬行藩司,将昌等晋邑钱粮,按照南邑粮例出示遵行,泽遍民生等情。奉批仰福建布政使司查议通详察夺,等因奉此。本署司遵查,徵收钱粮,例应听民自封投柜,间有畸零小户,亦准折钱徵纳,以免倾销折耗。嘉庆四年钦奉上谕,以及十四年接准部咨掌京畿道御史常奏请重申禁令,钦奉谕旨访查参办案内,经前司议定章程,递年春秋两徵,责成经徵地方官,先期确按时价换银上库。钱数拟定每正银一钱,应折收制钱若干。每耗银一分二厘,应折收制钱若干。春徵,于开印前详到;秋徵,于七月初旬内具详,由司核议。详候核定,再行给示,发交实贴收粮各处所,一体遵照输将。仍由司不时遴委丞倅佐贰人员前赴访查,开具实贴处所、日期,通报察查。倘仍前匿混违延,直至开期以后尚不具详,或届停徵之际详报塞责,一面按照省会时价给示,委员賫贴,仍锁孥库柜丁胥解究,以重课饷而恤民隐等由,详奉批准通饬遵照。并于开徵之先,严行札催,各在案。各属如果实力奉行,并非难办之事,自应依期详报,以凭核详给示晓谕。将泉属各县,一任频催,从不详报钱价,司中无凭核定价值,详候核实给示。又于十五年南安县民陈参祐赴抚宪呈请给示遵完等由,奉批:该县小户钱粮,前据称核定时价,由司饬发等情在案。如果司县胥弊延匿,殊属藐玩,仰司立即严行查究。一面按照南邑现在价银颁示,委员监贴,毋许浮勒,致干究办等因。又经前司查明南安现在摺报,内开镜面库平银每两易换一千一百文。请将该县徵收小户钱粮,每正银一钱折收钱一百一十文,随徵耗羡银一分二厘,折收钱一十三文二毫,正耗共银一钱一分二厘,折收钱一百二十三文二毫,给示委员监贴。如有时价长落,仍准随时具详折纳,以昭平允。详奉两院宪批,如详给示,委员监贴。将委员衔名及实贴日期具报等因,业经遵批给示,发贴徵输,又在案。兹据该县绅士粘克昌等赴督宪呈请晋邑钱粮按照南邑粮例出示遵行等由,奉宪台批司查议通详。查钱粮丝毫均关国帑,难容胥役浮收勒折,亦不许刁民藉端抗欠。现在积欠钱粮,奉旨严催,紧急经徵。各员如再不遵禁令,一任胥吏等浮收加多,以闾里之输将,供丁胥之溪壑,何以恤民隐而裕国课?自应一例给示颁发,实贴通晓,俾小户得以遵示完纳,以杜浮勒,以免积欠。现据署晋江县赵令摺报,八月份镜面库平纹银每两易换一千一百二十文,请将该县徵收一钱以下零星小户钱粮,每徵银一钱折收钱一百十二文,随徵耗羡一分二厘,折收钱一十三文,正耗银一钱一分二厘,合共折收钱一百二十五文。其一钱以上各户钱粮,仍令自封投柜,毋许折收。由司给示,移道委员监贴。仍将委员衔名及实贴日期、处所,通报察查,如有时价长落不同,仍准随时具详,务期弊绝风清,课额不致拖欠,讼源亦可永杜。缘奉前因,理合查议通详,是否有当,伏候宪台察夺批示祗遵等由。奉批如详给示,移饬遵照办理。仍候抚部院批示缴。又于九月十三日奉巡抚部院张批,详仝前由,奉批如详给示,移道饬遵。仍候督部堂批示缴,各等因奉此。合就遵批给示,颁发通晓,为此示,仰晋江县辖各粮户及柜胥、粮差、银匠人等知悉。凡有各粮户应完粮银,数在一钱以上者,听民完银自封投柜,其畸零小户一钱以下者,遵照前署司核定价值,每正银一钱折纳制钱一百一十二文,随徵耗羡银一分二厘,折纳钱一十二文,正耗共银一钱一分二厘,共折纳钱一百二十五文。如有时价长落,仍听该县随时具详徵收。尔等各粮户务须踊跃输将,早清国课,倘有丁胥、银匠人等故意刁难,额外浮勒等情,许各该粮户指名呈究,以凭严办。尔等亦不得藉端抗欠,并干拏究不贷。各宜凛遵毋违,特示。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日给。

附绅衿优免例案条款

乾隆元年奉上谕:任土作贡,国有常经,无论士民,均宜输纳。至于一切杂色差徭,则绅衿例应优免。乃各省奉行不善,竟有令生员充当总甲图差之类者,殊非国家优恤士子之意。嗣后举贡生员等,着概行免派杂差,俾得专心肄业。倘于本户之外,别将族人借名滥充,仍将本生按律治罪。载《学政全书》。按:优免丁徭一例,即《周官》国中贤能皆舍,《王制》“升于学者不徵于司徒”意也。国朝顺治初年,用前明万历一条鞭法,就田纳粮,计丁当差。凡绅衿、书吏、老疾并得优免,自三十丁至一丁为等差。至顺治十二年清查江南道逋赋,始通行各省绅衿止得优免本身丁徭。康熙五十二年奉恩诏,户口永不加赋。至雍正二年,将丁匀入田内,地丁银始合为一。泉属五邑户口,盐灶丁银一钱六分,民户丁银一钱九分二厘。晋邑以盐丁论,绅衿优免一钱六分。四邑从民丁论,优免一钱九分二厘。参考漳州属邑,优免二钱二分,均有定额。又嘉庆十六年新刊《律例全书辑注》户律中载,绅衿除优免本身丁徭外,不得将族人子孙搀入本户,是我朝圣圣相承德意。又查漳志,前此丁徭之害,每十甲设一里长,派拨民丁充当驿站夫役。里长皆凶悍无赖之徒,强勒殷户供给夫马,一费数百金,必破耗家产乃止。至贫户当差者,抛妻鬻子,流离转徙。康熙二十二年,漳士条列情弊,佥请督宪姚,择其谨愿者举为里长。嗣后奉文将丁折银纳官,听官自雇驿站夫马。而优免一条,当年有司官既归入削免银额,仍就田产加派以充其数,是士子空有优免之名,而民户反居重徵之累也。然优免之例尚存,故各州县奉行,无敢废者。

嘉庆二十三年,邑士佥请晋江县知县周照旧施行。呈云:切地银即粟米之徵,丁银即力役之徵。地银自是定额,丁银则有优免。盖自《周礼》国中贤能皆舍,《王制》“升于学者不徵于司徒”。国朝用前明万历一条鞭法,就田纳粮,计丁当差。凡绅衿、书吏、老疾,并得优免,自三十丁至一丁为等差。顺治十二年清查江南逋赋,始通行各省绅衿止得优免本身丁徭。康熙五十二年,奉恩诏,盛世滋生户口,永不加赋。雍正二年,将丁银匀入田内,地丁银始合为一。而绅衿丁银仍得优免。故《卧碑文》、《学政全书》律例,俱有优免条款。本色优免,刊载粮册,历年可验。至前县宪李始谕:二十二年起,新科各生不得扣免。以致差承希图溢收。合佥恳照旧施行,毋俾差承混徵。切呈。批:查明例案示遵。嗣,粮承张耀等查覆,再加批:仍照旧例,一体优免,以示体恤。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