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走向选择
33030000000041

第41章 中国制造业迎来参与全球化最好时机

由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风暴正在快速向全球蔓延,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中国制造业该如何应对华尔街发生的突然变化?有专家认为,在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的全球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可谓是机会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看,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国家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之后,2009年经济将陷入衰退或衰退的边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将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以对冲本土经济的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给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次贷危机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前景将更加暗淡,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发达市场的制造企业将向中国加速转移生产,国内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也随之迅速提升,这必然有助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提升。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的制造业也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等系列挑战。首先,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相关部门的外部需求将有所减弱,部分行业产能面临重新调整趋势,从2008年1~9月份我国的制造业出口结构看,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仍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率,然而纺织等劳动密集型或初级加工产品的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其次,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提高,但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与新兴市场国家也有一定差距,根据韩国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07韩国与中国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差距为3.8年,韩中制造公司技术差距最大的是钢铁和纺织业领域,韩国领先中国4.1年。而在电子领域,两国公司之间的差距为3.4年。

第三,产业集中度不高,组织结构有待于优化。中国制造业企业小而散,经营规模和专业化协作和国际同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实力较弱,缺少参与国际竞争的“航空母舰”,使中国制造业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面临着组织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如集成电路制造装备、轿车制造装备、数据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行业存在严重依赖外部进口行业的组织结构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

第四,国际经营经验仍存在较大不足之处,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当前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与西方发达的制造业相比,我国制造业材料消耗、能源消耗高,人均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不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制造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只有制造管理水平领先,才能保证装备制造产业领先。要实现制造型企业的全面管理改进,必须解决制造管理这一关键性环节。即通过先进的内部生产计划及控制技术,缩短生产制造周期和采购时间,实现外部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前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的制造业造成一定影响,使得国外市场需求有所萎缩,但是我国的制造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市场份额在全世界仍然处于前列。

据了解,我国从2006年开始出口金额大于进口,制造业的出口额已占到全国贸易总额将近42%,进口额占40%。这几年制造业的出口其实呈现了一种“井喷状态”,只是在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所放缓。但是,由于我国处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外围,因此制造业受到的影响有限,而欧美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则比较大,这为我国制造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在制造业的出口方面,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对美国等较大需求市场的出口大幅放缓,但是我国在新型市场却有较大增加。张汉林教授认为,消费者由于对经济前景不是特别乐观,对高附加值消费品的需求可能有所降低。但是对生活必需品,对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会有比较高的需求态势,所以下降程度不会太大。

10月13日,在“中国制造业论坛2008年会”举行的小型新闻发布会上,亚洲制造业协会秘书长罗军提出,中国制造业或许迎来了参与全球化的最好时机。

“欧美金融形势的急剧恶化,经济严重下滑,这对其实体产业经济是一个重大打击,过去欧美制造企业效益良好,我国制造业要实现走出去并购的战略,往往遭遇对方国内产业安全方面设置的障碍,现在这一情况由于欧美企业在金融风暴中纷纷倒下而缓解。同时我国现有外汇储备额度巨大,人民币也处于升值的有利形势下,走出去收购海外企业将对国内制造行业形成有力支撑”,罗军说。

罗军认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制造业整体来讲是有利的,可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可以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亚洲制造业协会在经过相关调研后也表示,中国制造业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参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国内(特别是广东、浙江两省)有不少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但倒下去的企业大多数是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在能源价格高企、劳动力成本增加、环保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选择自行灭亡或破产是自然现象,也是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必然。

在10月份举办的广交会上,各中小制造企业纷纷表示,虽然产品出口量有所降低,但是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带来的价格上升,销售额增长还算稳定。同时,这些企业加强了对国内农村市场的拓展,有效消化了因国际金融危机而带来的出口损失。

在广交会参展的某加工企业表示,今年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其出口量减少三分之一,但是通过加强农村市场的开发,销量没有受影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

目前,我国居民银行存款超过20万亿元,国内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而由于我国宏观经济依然保持又好又快发展,随着众多中小城市市场销售壁垒逐渐瓦解,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五年之内,我国制造业在内地的销量将会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态势。

张汉林教授认为,中国制造长期的的品牌优势使得消费者包括国外采购商、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依然信任,这种对中国制造品牌的依赖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正因如此,张汉林坚定地认为,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在未来8至10年内仍将延续。

总之,虽然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的贸易处于低迷状态,再加上美元相对的持续走低态势,我国制造业面临了一定的压力,但是由于我国拥有庞大的制造规模和制造总量,使得我国制造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有着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相应的损失承受能力,并且有可能迎来参与全球化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