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
33026600000145

第145章 中日甲午海战

1894年七月,中国和日本两国在朝鲜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按中国传统的纪年法,这一年是甲午年。所以,历史称这场战争为“中日甲午战争”。

黄海战略位置重要,是主战场,战斗也最激烈。

四艘中国的舰船行驶在海面上。“高升”号和“操江”号两条运兵船,在“济远”号和“广乙”号两艘军舰的护卫下,将两千多名陆军送到朝鲜战场。

突然,十来艘日本军舰出现在海面上。它们一边朝这边冲过来,一边发射出密集的炮弹。其中有几发正好落在“广乙”号上。“广乙”号只好撤离战场,“济远”号管带方伯谦贪生怕死,见情形不对,立刻命令舵手:“把船头调回,向天津撤退。”水手们看见方伯谦这么做,都非常气愤。他们坚持不能扔下那两千名陆军而自己逃跑。然后,水手们瞄准日本旗舰(指挥舰)“吉野”号,连发几炮。随着“轰轰”几声巨响,“吉野”舰上着了火。战士们欢呼雀跃,但方伯谦执意逃跑,战士无奈只好撤离。

这样,“高升”号和“操江”号失去了保护,被敌人包围起来。“操江”号很快就被日舰劫持了。然后,日本军舰把炮火一齐对准了“高升”号。日本兵趾高气扬,声势唬人。“高升”号上的一千多名官兵觉得受了侮辱,一齐朝日本兵叫骂,表示宁死不降。日军看见“高升”号上的官兵这么坚决,就放炮威胁。几发炮弹在“高升”号附近爆炸了,弹片和浪花一齐溅到清兵的身上和脸上。可是这一千多名官员没有一个人惊慌,都拿起枪向日本兵还击。日军的炮弹击中了“高升”号,广大的官兵们眼看着船在下沉,可仍没有一个投降。最后,海水淹没了“高升”号。一千多名官兵全都壮烈牺牲。

就在黄海上发生这悲壮的一幕时,北京城全城上下都在为慈禧的六十岁生日忙碌着。自从圆明园被烧毁后,皇上和太后、臣子们就失去了一个享受的乐园。于是慈禧用建北洋海军的银子扩建了颐和园。颐和园修好后,慈禧特意来察看。正当她玩得高兴的时候,李鸿章突然赶来报告说:“北洋海军和日本人在黄海打起来了。”慈禧一听这个消息就急了。她怕自己的生日因此过不好。李鸿章也很着急,北洋海军是他多年苦心经营才建成的。李鸿章怕北洋海军受损,拒不开战。

在提督丁汝昌的带领下,北洋海军护送完运兵船后正返回中国。忽然发现西南方向的烟雾里,有十二艘军舰朝这边开来。再仔细一看,又发现这些军舰挂的都是美国星条旗。丁汝昌有些奇怪,美国军舰来干什么呢?正在他犹豫的时候,十二艘军舰已经快接近中国舰队了。原来这都是日军伪装的美舰,并且来势汹汹。关键的时刻,方伯谦又被吓破了胆。认为自己一方毫无准备,打起来肯定吃亏。还不如赶快撤退,保存实力。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劝说大家抵抗到底,宁死不屈。丁汝昌觉得邓世昌说得有理,便立即下令向日本军舰开火。一时之间战火四起,丁汝昌指挥旗舰“定远”号冲在最前面。不幸的是,“定远”号被日本炮弹击损多处,丁汝昌也身受重伤。管带刘步蟾见他摔成了重伤,立刻爬上摇摇晃晃的舰桥,代替丁汝昌进行指挥。刘步蟾命令“济远”和“经远”两艘军舰向“致远”号靠拢,集中火力攻击日本最厉害的“吉野”号。

方伯谦的“济远”号不但不救助,反而乘机逃跑,慌忙中撞伤自家的军舰“扬威”号。随后,“扬威”号被日舰击沉。

“致远”号在邓世昌的带领下与日军殊死搏斗,在弹尽粮绝的危难之际,邓世昌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邓世昌命令官兵开足马力,对准“吉野”号撞去。

“致远”号像一条火龙,朝“吉野”号猛扑过去。“吉野”号上的日军吓得慌了神,一边掉头逃跑,一边胡乱地朝“致远”号发射鱼雷。“致远”号的官兵们瞪眼注视着飞来的火蛇,没有一个人惊慌害怕。邓世昌不顾伤势,双手紧握舵轮,沉着指挥。

就在快要撞上“吉野”号的那一刻,“致远”号被一枚鱼雷击中了。顿时,“致远”号上成了一片火海,海水逐渐没过了甲板。二百五十名官兵紧紧围在邓世昌身边,像石头雕像一样威严地挺立着,任凭海水没过他们的身躯。

“为邓世昌报仇!”北洋海军的官兵们激动得大喊起来。在“致远”号英雄的鼓舞下,各军舰与敌人展开了激战。硝烟弥漫,火蛇喷涌,战士们奋勇当先,死伤无数,日暮时分,日军不敢恋战,率先退出战场,黄海战役告一段落。

这次海战,中日双方的损失都很大。北洋舰队尽管主力还在,但李鸿章因私废公,坚退不战,丁汝昌、刘步蟾等海战英雄,羞愧难当,自杀殉国。清政府苦心经营了十一年的北洋舰队,终于被李鸿章断送了。

最后,甲午战争以日本人的胜利而告终。李鸿章又奉慈禧的命令,跑到日本去讲和。在谈判桌前,李鸿章就像奴才见了主人一样,不管日本人说什么,他都点头答应。在日本人的威胁逼迫下,李鸿章在和约上签了字。这就是历史上的《马关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中国要赔偿日本的军费就有两亿两白银。更过分的是,李鸿章还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

《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激发了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台湾人民纷纷拿起武器抗击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