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
33026600000131

第131章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明朝虽然灭亡了,然而仍然有很多的汉臣立志要推翻异族统治,恢复汉民江山,并为此不断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仁人志士当中,有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叫夏完淳。

夏完淳是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的父亲夏允彝是有学问、有爱国心的人,曾经参加明末一个爱国文学团体——“几社”,并是其中的领袖之一。夏完淳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良好教育。夏允彝不仅鼓励儿子读书,还让他拜张溥、陈子龙等知名学者为师。

夏完淳有很高的天赋,不仅书读得好,九岁时,他已经写了诗集《代乳集》,被人们称为“神童”。而且从小关心国家大事。他和一些朋友模仿父辈的样子,组织了一个叫“西南得朋会”的小团体,在一起研究诗文,讨论国事。

清军南下占领苏杭地区后,曾想请夏允彝出来做官。夏允彝严辞拒绝了,并和陈子龙一起带着儿子投奔了明将吴志葵,并力主吴志葵抗清。当时夏完淳才刚结婚没几天,便辞别了新婚的妻子奔赴战场。苏州之战中,由于孤立无援,吴志葵兵败身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忍目睹山河破碎的夏允彝,安排好后事便投江自杀了。斗争的挫折、父亲的死使夏完淳快速地成熟起来。他和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旃一起参加了吴日升领导的义军,在太湖一带进行活动。吴日升很赏识这个十五岁的少年,让他担任义军的参谋,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后来,他们又和江浙一带的鲁王政权取得了联系,夏完淳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由于众寡悬殊,义军最后还是被清军打败了。吴日升和陈子龙相继牺牲。可是夏完淳仍然坚持不懈地为反清复明而努力。他写了大量诗篇,抒发忧国忧民的心情,但由于南明政权无心也无力组织抗清,这使夏完淳的种种努力都化成了泡影。1647年秋天,因夏完淳给鲁王的一封书信被清军劫获,他和岳父被捕。

在审讯堂上,夏完淳昂首挺立,坚决不肯下跪。明朝的降臣洪承畴听说博学多才、声震江南的“神童”夏完淳被抓到了,就决定要亲自劝他降清。没想到夏完淳见到这个背叛故主的清廷走狗,更是怒火中烧。

洪承畴假惺惺地说:“你年纪轻轻的,哪能够领兵造反呢!一定是上了奸人的当。不过,只要肯归顺我朝,回去好好读书,本督将来保你做大官。”

夏完淳假装不认识他说:“我虽然年幼无知,可十分仰慕本朝的亨九先生,他在松山杏山一战中身先士卒,为国壮烈牺牲。我如今要向他那样杀身报国,决不投降。”

洪承畴身边的卫兵就悄悄告诉他,现在端坐在堂上的就是亨九先生。

夏完淳听了,更加气愤,冷笑一声说:“亨九先生英名,岂容你们这些小人侮辱,他是什么东西,竟敢假冒忠臣大名,污辱忠魂,实在可恨可恶!”

夏完淳一番话使得洪承畴又羞又恼,无言以对。

夏完淳在狱中泰然自若,谈笑自如。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在狱中他写下《狱中上母书》,向母亲表白自己忠贞不屈的爱国之心,安慰母亲说:“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死得其所也就此生无憾了。”夏完淳在狱中还写下了《遗夫人书》和诗集《南冠草》。

而在狱中的钱旃却没有夏完淳那样坚定,常愁眉苦脸,言谈话语中常常流露出乞求活命的心意。夏完淳便写了一首诗赠给钱旃,用来鼓励他。诗中说:

乐今竟如此,王郎又若斯。

自差秦狱鬼,犹是羽材儿。

月白劳人唱,霜空毅魄悲。

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

夏完淳还慷慨地说:“当年我们与陈公(陈子龙)一同饮血酒起义,江南人民莫不踊跃参军。今日兵败被擒,我当和岳父大人一起慷慨就义,才能对得起陈公和死难的义士,也才算得上堂堂大丈夫。”

钱旃受到夏完淳的感染,他从此毅然奋起,专心吟咏诗词,写下了许多悲壮诗篇。

当年秋天,夏完淳和钱旃以及另外三十多个抗清志士,在南京西市刑场就义。临刑前,夏完淳丝毫没有惧怕之色,昂首挺立傲然于天地之间。刽子手却战战兢兢,不敢正视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少年英雄。

夏完淳死后,有人把他的尸骨运回松江,埋葬在小昆山下汤湾村夏允彝墓侧。夏氏父子受人尊敬,后人常来瞻仰凭吊他们的墓,成为当地的胜迹。夏完淳那喷薄着爱国豪情的诗词,也成为千古绝唱,激励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不断奋勇向前,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