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时候,好友一个人带着女儿来家里玩,问她老公在干嘛,她说老家有点事他回去处理去了。后来,当孩子们玩得开心根本不需要妈妈们的时候,好友才告诉我,她老公此次回老家,是因为妹夫有了婚外情且提出离婚,他去帮妹妹。
“究竟能帮上什么呢?那个男人是王八吃称砣铁了心要离婚的。可怜的是妹妹,三十多岁的女人,又带着孩子,再嫁都很难的。唉。”好友叹口气。
“有娘家的兄弟出面,就算是离婚也会让那个男人受到威慑有所收敛吧。”我安慰她。我的一个朋友,因为与老公发生龉龌,她的娘家人都到她家里来调解,她的弟弟在喝醉酒后在她家中借酒发疯,让姐夫发誓不再对不起姐姐。
脑子里一下子涌出很多类似情景:《安娜卡列尼娜》里,安娜的一出场就是去处理她哥哥的婚姻危机。这是离得比较远的。
离得近的也有:同事贾,请长假回老家,回来后苦闷良久,后来终于告诉我们,那次回家,是因为他的姐夫做了对不起姐姐的事他去“教训那个家伙”。
同学忆,哥哥与嫂子离婚,是她帮哥哥找律师,以另一种方式帮助哥哥。
但此时,我担心的倒不是婚姻危机的当事人,我担心的是我的好友,我问她,你和你老公,现在还好吧。
一般吧,有的时候也想,这婚姻真的没意思,恨不得离了算了。她笑着说,我这样讲给我老公听,可是他说,是啊,婚姻没意思,难道离婚就有意思?
我们两个人就笑了起来。
不是我杞人忧天,你老公回来,可要对他好一点,要知道,离婚是家族性的遗传病,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的。
安娜是不必说的,我的那位同事贾,在自己婚后第3年,离婚了。而同学忆,在哥哥离婚6年后,自己也离婚了,请的是同一位律师。
回溯这些离婚事件主角的家族史,往往可以在他们的父母一代看到婚姻的裂缝与阴影,只不过那个时代的人们更多地用责任与义务等等与情感无关的因素捆绑彼此、维系婚姻,但是到了下一代,自我与自由成为口号,被压抑的离婚的念头破茧而出,有了一个离婚的,接着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此时的父母,是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的,我的一位朋友,每当想要离婚,她的母亲必然正色:你的弟弟离婚了,你的妹妹一直独身,如果你也要离婚的话,我就不活了。同样的话,来自另一位老母亲,我的同学的婆婆,这位婆婆对我的同学很好,她曾私下对儿媳说,你们可千万不要离婚。因为她的两个女儿已经分别离婚了,如果这个儿媳和自己的儿子也过不下去的话,“那我真的就不活了。”
其情也苦,其言也痛。只是,这样真的能阻止离婚这样一个遗传性病毒的影响吗?到哪里可以找到疫苗?
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许,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如那天我和好友聊到最后的总结,善待自己现有的婚姻,有问题及时修补与维护,自己受益不说,也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真正的免疫力也由此培养。
离婚是一种传染病,在一个圈子里如果有一个离婚,马上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