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在炼金术之后:化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
33017300000077

第77章 1976年度 威廉·利普斯科姆

因在研究硼烷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

威廉·利普斯科姆(美国,1919年~),物理化学家,1919年12月9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1941年毕业于肯塔基州立大学,1946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二战”期间在美国科研与开发计划署任职,1946至1959年,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1959年,利普斯科姆任哈佛大学无机化学教授,1961年后被聘为美国科学艺术研究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49年后,利普斯科姆开始对硼烷、碳硼烷及其衍生物进行系统研究。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有人对硼烷的结构进行过研究,但并未解决硼烷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利普斯科姆研究认为,硼烷分子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正是解释硼烷本身及其衍生物组分的多样化结构的原因。他利用低温X射线衍射一种笼状分子的空间三维结构,并经核磁共振试验验证表明:硼烷是一种“缺电子化合物”,属于“三中心两电子”结构。由此可解释硼氢键(B-H-B)和硼硼键(B-B-B),从而圆满地阐明了硼烷分子的复杂结构。

此外,他还深入研究络合物价键理论、定域分子轨道、群论、分子内转动势垒、分子的电性和磁性以及核磁共振谱中的化学位移等问题,从理论上阐明这类化合物的结构原理以及它们的反应特性和规律。

利普斯科姆由于在研究硼烷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著有《硼氢化物》和《硼氢化物及其有关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研究》等科研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