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实用分娩坐月子百科
32992600000024

第24章 月子病不用怕

01 产褥感染:产后不可忽视的险情

产褥感染,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月子病”。它广义上是指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凡是女性在产褥期中由生殖器官被感染而引起的一切炎症,统称为产褥感染或产褥热。对于产后的新妈妈来说,感染的问题都是不容被忽视,因此,了解常见的感染种类,发病时间,以提高警觉,保障自己和孩子的健康。

生殖道感染

产后即俗称的“坐月子”这一段时间,新妈妈全身各系统变化较大,生殖器官创面有待愈合,皮肤排泄功能旺盛,乳腺分泌也较多,新妈妈身体虚弱,容易发生感染。

要知道什么是生殖道感染,首先要明白生殖道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女性为例,女性生殖道包括外阴、阴道、子宫颈、子宫、输卵管、卵巢。生殖道感染是指因多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入,引起生殖道感染或经生殖道感染(如艾滋病)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一般生殖道感染最为常见(40%以上的女性程度不等的患有此病),也容易诊断和治疗。主要有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宫颈炎等。

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症状:白带量增加、颜色和气味有明显改变。育龄女性正常的白带为白色、稀糊状、黏性分泌物、一般无气味。患生殖道感染后,则有明显变化。如滴虫性阴道炎的白带常呈泡沫状,有其他细菌混合感染时常有腥臭味。典型的霉菌性阴道炎白带黏稠,呈豆渣样或凝乳样;细菌性阴道病白带常呈脓性或浆液性,严重时有鱼腥臭;淋病白带常呈脓性。

外阴部有瘙痒、疼痛、烧灼和坠胀感。有时有性交痛。如感染上性病,还可出现一些溃疡、增生物等。

生殖道感染包括一般性生殖道感染和性病(含艾滋病)两大类。

女性在妊娠和产后,体力下降,身体虚弱;子宫腔内原胎盘的附着部位遗留下一个很大的创面;子宫颈、阴道和会阴部也可能存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容易导致感染。此外,产前性交、感冒、胃肠炎、营养不良、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不注意个人卫生以及产程过长、产后失血过多等,都会引起生殖器感染。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危害是较大的。由于女性生殖道生理的脆弱,很容易被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除了生殖道本身受到影响外,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反复的生殖道感染,会导致生殖器肿瘤、月经疾患、不孕不育、妊娠疾病、产科疾病等。这对于女性近半生的生殖期及其以后的健康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生殖道疾病的发生和蔓延,直接影响的女性的心理健康。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常被人称之为“难言之隐”,患这类病症,往往使人烦躁不安,常常导致精神上功能失调,降低工作效率,削弱女性意志,心理上造成压抑和自卑。严重、久治不愈的患者,还会产生轻生念头,因而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女性要认真了解性器官的特点,知道如何保护其正常功能,知道这类疾病的由来,积极参加有关防治妇科疾病的学习班,认真阅读一些有关妇科疾病防治的医学科普期刊、杂志,没有以上条件者应经常向有关大夫咨询,向有防病经验的女性请教。作为丈夫,应主动关心妻子,避免其从事不利于女性生殖道健康的劳动,承担起自己应负的一份责任。

生殖系统感染,只要在平时生活中注意一点一滴就可预防。

饮食

改变饮食可增强免疫力,避免常常感染霉菌,如少吃淀粉类、糖类以及刺激性的食物(例如酒、辛辣物、油炸类),多吃蔬菜水果类,水分要充足。

清洁

新妈妈在“坐月子”期间,身体分泌出的多种分泌物,会滋生细菌,这就要靠及时清洁来保证新妈妈和孩子的健康。

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必须用肥皂时,选用刺激性较小的婴儿浴皂,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不与他人共用浴盆、浴巾,洗下身和洗脚的盆、毛巾要分开,尽可能洗淋浴;避免共用不洁的马桶;内裤要勤换洗,在阳光下晒干;使用清洁的月经卫生用品。

如非必要不要冲洗阴道,维护女性生殖道的天然防线,不破坏阴道内的生态平衡,不让外界的病原体进入阴道。

锻炼

有研究发现,每周运动6个小时可使生殖道感染的风险降低27%。

晒太阳

充分的日光浴可以提高女性的免疫能力。有资料显示,在日光充裕的季节,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其他季节。

产褥期注意清洁卫生

生殖道感染是很多新妈妈面临的疾病。它不但会给患者在身体上造成伤害,而且阴部的瘙痒、难闻的气味及夫妻性生活时的疼痛都给患者心理上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产褥期一定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以免受生殖道感染之苦。

勤上厕所

由于女性尿道比男性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容易侵入,所以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概率很高,勤排尿可以减少尿道中的细菌含量。大便后用手纸由前向后揩拭干净,并最好养成用温水清洗或冲洗肛门的习惯。若不揩净,肛门口留有粪渍,污染了内裤,粪渍内含有的肠道细菌会趁机拐入阴道,引起炎症。

泌尿道感染

其实,尿道感染是最普遍的女性疾病之一。根据统计,大约有25%~50%的女性,一生当中至少会患一次泌尿道感染。

所谓泌尿道感染就是细菌侵犯到肾脏、膀胱或其他尿路,造成发炎现象,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有泌尿道感染的人,通常会出现频尿、常尿急、夜尿、排尿会痛或灼热感、尿液呈现混浊状、尿中带血、下腹部或后腰部疼痛等症状。

上帝在制造人类的排尿系统时,并未对女性施以厚爱。由于女性尿道口距离膀胱只有4厘米,比男性的25厘米短很多,细菌经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对女性的威胁通常比男性要大得多。加上女性的生理结构中,尿道、阴道、肛门就像是三只手指头并排一样的接近,透过性行为或不当的卫生习惯,阴道和肛门口附近存在的细菌很容易入侵到泌尿系统而造成感染。由此可知,女性泌尿道感染的机率确实比男性高。

常见的泌尿道感染原因包括饮水量过少、长时间憋尿、卫生习惯不良(排尿后及排便后擦拭时由肛门擦到阴道口)、性交(性行为的动作把外阴、阴道内的细菌带入尿道,或男性分泌物及精液带菌进入女性尿道,逆行入膀胱而感染)及避孕方法不当(不当使用子宫避孕套,使之压迫到膀胱,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预防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方面。一旦感染,在发热、尿化验异常的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就要参加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体质虚弱,延误治疗。活动的方式可因人而异,但不能过度疲劳。以后的治疗更加困难。如果尿道炎和膀胱炎没有及时、彻底地治疗,细菌沿输尿管向上蔓延,侵袭到肾脏,就会发生“肾盂肾炎”,产生背痛、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有时还可能有恶心、呕吐,治疗起来也更复杂。如果转成“慢性肾盂肾炎”,长期反复发作,会使肾脏外形凹凸不平,两个肾脏变得大小不一样,肾功能受到损害,甚至发展成“尿毒症”。

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阴部及尿道口寄居着大量细菌,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先决条件。每日清洗外阴1次,勤换内裤,大便后擦拭肛门,应从前向后,避免将肛门污物带到尿道口。

坚持大量饮水

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饮水,2~3小时排尿一次,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在疾病的发作或缓解阶段,每天大量饮水,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饮茶水或淡竹叶代茶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防止尿液潴留

有尿意时,及时排尿,不要憋尿,每晚临睡前,排空膀胱。积极治疗引起尿路梗阻的疾病,如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包茎、肾下垂、瘢痕狭窄、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等。

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

如扁桃体炎、皮肤帘肿或外伤感染、胆囊炎盆腔炎、阑尾炎前列腺炎、龋齿感染、鼻窦炎等,要足量用药,彻底干净,防止病菌通过血行、淋巴道等进入泌尿系,同时杀灭已经侵入泌尿道的病菌。

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是预防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方面。一旦感染,在发热、尿化验异常的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就要参加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体质虚弱,迁延不愈。

02 子宫脱垂:错位的烦恼

产后子宫脱垂,是严重困扰新妈妈的又一疾病。正常子宫的位置是前倾前屈的,子宫颈在坐骨水平以上。这个正常位置是依靠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以及子宫的韧带来支持的。

如果这些组织发生了损伤或过度松弛,子宫就会沿阴道下降,甚至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这就是所谓的子宫脱垂。

导致子宫脱垂的原因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所以称为子宫脱垂。

正常子宫的位置是前倾前屈的,子宫颈在坐骨棘水平以上。这个正常位置是依靠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以及子宫的韧带来支持的。如果这些组织发生了损伤或过度松弛,子宫就会沿阴道下降,甚至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这就叫子宫脱垂,俗称“掉茄子”或“掉葫芦”。发病初始子宫只是在腹压大或站立过久时脱垂,休息后即可缩回,但病情发展后就会终日脱出在阴道口外不能送回。

分娩时,过早下迸、急产、滞产,尤其是困难的阴道手术产都有可能使子宫韧带、子宫旁组织和骨盆底肌肉与筋膜过度伸展或撕裂。产后如不注意保健,这些组织的“产伤”恢复不良,将影响子宫支托,成为日后子宫脱垂的主要因素。

产后如经常仰卧,由于支持组织松弛,子宫常向后倾。子宫后倾的结果使子宫轴与阴道轴一致,为子宫脱垂创造了条件。产后如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或长期从事蹲、站工作,迫使腹压增加,引起子宫向下移位。子宫脱垂常发生于晚年;或在绝经后方始加剧,这是因为年老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支持组织萎缩和缺乏张力的缘故。

同样道理,体质虚弱或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异常的女性,即使年轻、未婚、未孕亦可发生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的主要症状

阴道有肿物脱出

轻者仅在劳动时感到有肿状物自阴道掉出,卧床休息后多能自动回缩;重者,肿物不但容易脱出。

而且体积逐渐增大,休息后也不能回缩,需用手还纳才能复位,甚至不能复位。查体可在阴道口处触到脱垂的子宫。

下坠感或腰酸背痛

由于子宫脱垂牵拉韧带、腹膜及盆腔充血所产生的症状。每逢下蹲或站立过久,走路与劳动时加重。

大小便异常

因子宫脱垂常合并阴道前壁膨出,病人可有排尿困难、尿潴留,也常容易继发泌尿系感染。当合并有肠膨出时,可发生便秘、排便困难。

及时诊治子宫脱垂

对于子宫脱垂的患者来说,一旦发现有子宫脱垂的现象就应及时到妇科就诊,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白带增多

脱出的子宫颈和阴道壁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充血,水肿,上皮角化,增生,分泌物增多。当发生糜烂、溃疡和感染时,可有脓性分泌物或出血。

临床上将子宫脱垂分为Ⅰ、Ⅱ、Ⅲ度。

Ⅰ度子宫脱垂无须治疗,注意休息即可恢复。

Ⅱ度子宫脱垂又分轻、重两型。

轻Ⅱ度:子宫颈及部分阴道前壁翻脱出阴道口外。

重Ⅱ度:宫颈与部分宫体以及阴道前壁大部分或全部均翻脱出阴道口外。

Ⅱ度子宫脱垂首先要及时把暴露在外的子宫回复到阴道内,然后卧床休息,同时服用中药补中益气丸。

Ⅲ度子宫脱垂是最严重的,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外,所以必须住院治疗,医生将根据病情、年龄和全身情况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Ⅲ度:指整个子宫体与宫颈以及全部阴道前壁及部分阴道后壁均翻脱出阴道口外。

产后发生子宫脱垂的原因

1.分娩时软产道过度伸展,支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筋膜、肌肉发生损伤和撕裂;宫口未开全即向下迸气用力;难产、急产、滞产等导致盆底组织损伤;如提肛肌及会阴体裂伤,裂伤后还未能及时缝合,产后保健又不理想,就成为子宫脱垂的常见原因。产后经常卧床休息,子宫容易变成后位,使子宫轴与阴道轴相一致,一旦遇到使劲用力时,就会产生子宫脱垂。

2.分娩时未能很好保护会阴,产后又未能及时修复,导致子宫的支持组织松弛或撕裂,从而为子宫脱垂创造了条件。

3.新妈妈原来体质就虚弱,产后由于经常咳嗽、便秘,腹压增加而引起。此外,产后过早活动,尤其是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提拉重物,长时间蹲位、立位等,这些是女性患子宫脱垂的最主要的病因。

产后当心子宫脱垂

在正常的状况,子宫位在骨盆腔中,与膀胱、直肠接连着,正常女性站立时子宫长轴几乎呈水平,与阴道呈一直角的状态,当其骨盆腔的支撑发生减弱或改变时,子宫就无法维持其原来的位置,就会就成子宫“脱垂”或“异位”。

子宫最主要由下面两种构造支持:第一是骨盆腔底部的肌肉,其最强而有力的就是提肛肌,子宫就是很稳当的固定在提肛肌中,假如提肛肌脆弱的话,那就会造成子宫的下垂。提肛肌表面有很多的肌腱,其中有主韧带、润韧带及子宫骶骨韧带。这些韧带中,子宫的圆韧带及扩韧带,本身对于非怀孕期子宫位置的支撑是相当微弱的,最主要的还是靠子宫骶骨韧带来支撑。在生产或骨盆腔创伤时,会造成子宫骶骨韧带或是骨盆腔底的主韧带损伤,子宫维持在骨盆腔内的位置就会发生改变,逐渐脱出到骨盆腔外面形成脱垂的现象。

患子宫脱垂的女性常有下腹、阴道和会阴部下坠感,并常觉腰酸。另有块状物自阴道掉出感,腰背酸痛,劳动后更重,如阴道黏膜脱出阴道口以外,还会因常受摩擦溃烂,分泌物增多出血、组织角化、并发膀胱膨出而出现泌尿道症状。由于子宫颈长期脱在外面,受到摩擦后就会肥大、发炎、溃烂、出血。如合并有膀胱或直肠膨出,还会发生尿频、尿急或排尿、排便困难,甚至引起输尿管积水、肾盂积水,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小敏自从生过第二小孩之后,常常觉得下腹部有闷痛的现象,有时候也会觉得在下腹部有东西要“掉下去”的感觉,而且不时总感觉腰酸背痛,整个月下腹部没有几天是感觉舒服的。

后来小敏自己在洗澡的时候,检查下体发现在阴道中似乎有一硬硬的东西存在,感觉到在阴道旁有相当多皱,因此小敏特别的担心。再到妇产科医院作检查,发现小敏的子宫有Ⅰ度到Ⅱ度的脱垂现象,所以小敏有下腹部疼痛或是下腹部下坠的沉重感觉,有时候还伴随着背痛。因此医生建议小敏先作“凯格尔运动”看看能否改善。过一阵子后,因为症状仍然持续存在,所以小敏要求作进一步的治疗。医生建议她做腹腔镜子宫的悬吊术后,整个子宫即恢复正常的位置,小敏的腰酸背痛下坠感也全部消失了。

其实子宫脱垂完全可以预防。关键在于接生人员应正确处理分娩过程,及时发现和仔细修补产道与骨盆底组织的裂伤。

新妈妈本人应注意产时和产褥期卫生。分娩时,新妈妈一定要做到不过早和不过度用力。

分娩后,应充分休息;经常改变卧姿;注意营养;体质虚弱的更要注意调理;积极进行体操运动以锻炼骨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

避免过早和过度操持家务与体力劳动,最好是站着或坐着,避免蹲位干活如蹲着洗尿布或择菜。

警觉腰酸背痛现象

子宫脱垂的女性在自我检查时,会很容易触及到子宫颈口,身体上会出现腰酸背痛或是白带增加的现象,就要有这种警觉。

产后更应防止便秘或咳嗽,因为这些都能增加腹腔内压,使盆底组织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产后检查时,如果发现子宫复位不佳,要遵医嘱纠正。至于患有慢性咳嗽及习惯性便秘的女性,应该积极治疗。

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很多。如果属于早期脱垂或症状较轻者,可取平卧位或稍坐一会儿,即可使会阴部恢复常态;也可使用体育疗法,如缩肛运动,一缩一放地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2次。可采用针灸、中药外用和内服、子宫托等综合治疗。严重的子宫脱垂应作保守性手术,使子宫恢复正常前位以利受孕。

例如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主韧带缩短术及子宫颈部分切除术。但术后一旦受孕,应进行剖宫产术分娩,以免产后再次造成子宫脱垂症。

除此之外,产后24小时,应开始做俯卧体操,每天2~3次,每次15分钟,这样可使子宫位置尽快复原到正前倾位。

运动疗法

缩肛运动:用盆底肌肉收缩法将肛门向上收缩,就如同大便完了收缩肛门那样。每天做数次,每次收缩10~20下。

臀部抬高运动:平卧床上,两脚踏起,紧贴臀部,两手臀平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用腰部力量将臀部抬高与放下。每天两次,每次20下左右,并逐步增多次数。

下蹲运动:两手扶在桌上或床边,两足并拢,做下蹲与起立动作,每日1~2回,每回5~15次。但要注意,平时要防止空蹲,如需蹲下,最好放一只凳子。

凯格尔运动:凯格尔运动本身就是一个闭气的提肛肌收缩运动,运动本身有加强提肛肌肉张力的能力。

借着持续为断的提肛运动,让提肛肌的肌肉肥大,可以减缓或减少因为肌腱脆弱造成子宫脱垂。

推荐食疗方

方法一

鸡1只,去毛及肠杂,洗净。将升麻15克,黄芪30克,纳入鸡腹中,置盛器内,加水500毫升及调料少许,隔水用大火炖熟,每剂分3天服食,连服3剂为一疗程。

方法二

黄鳝150克,姜汁20毫升,粳米500克,将鳝鱼洗净切段,以姜汁20毫升、花生油拌均,酌加调料,盛碟备用。将粳米克入锅,待饭煮至水分将干时,把黄鳝平铺于饭面,小火焖15~20分钟即可。日1剂,分3次食用。7天为一疗程。

方法三

将金樱子根30克,柿蒂20个,洗净切碎,纳入纱布袋中,与桂圆干20个同置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煎煮20分钟,去药袋,加入白糖适量。喝桂圆汤,日1剂,分2次温服,7~10天为一疗程。

方法四

将猪大肠150~200克,洗净去油,把巴戟肉35克纳入猪大肠内,加清水适量,调料少许,隔水炖服。日1剂,7天为一疗程。

03 月子里的痛:产后风湿病

产后风湿病又称“产后风”,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女性在生产孩子的时候,因肌表、筋骨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虚,这时,风寒悄悄地趁虚而入。在“月子里”的恢复期,肌表、筋骨又合闭起来,使风寒停留于体内,为之月子产后风难治的原因。

产后风盯上新妈妈

女性在产褥期间,由于风寒湿邪,就会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者称为产后风,又做叫“月子病”。

“产后风”是一种民间传统的说法,它几乎包括了产褥期以及流产后的所有疾病,甚至是生产后或流产后延续出现的问题也归于“产后风”。但现代医学认为这些所谓的“产后风”往往有不同的原因,而且有时同样的症状也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

女性在月子的自然恢复期,筋骨与腠理一个合闭,可以把风湿寒邪包入体内,难以排出,病邪长期滞留于体内,损坏腠理与筋骨组织,导致严重的筋骨病。它的临床反应症状是:怕冷、怕风、活动关节疼痛之外还伴有麻木、抽搐、胀痛等因素。

风湿寒邪侵人人体的途径有:

1.产后大汗淋漓,而未保暖,感受了风寒之邪。

2.孕妇所住房屋潮湿阴冷。

3.孕妇感受门窗过道之过堂风的侵袭。

4.孕妇过早劳累或使用冷水来洗衣服。

5.孕妇过早行房事。

警惕产后风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出汗、身体乏力、心慌或者心悸、食欲骤降等现象,病情严重时,即使是三伏天,没有被子也不能入睡,就应怀疑有产后风可能。

6.孕妇淋雨受湿。女性产后由于胞宫受伤出血,导致血脉空虚,元气大伤,经络、血脉肌肉筋骨空虚,如果外邪乘虚而人,就会使肌肉、关节疼痛酸困沉重,怕风怕冷,从而导致此病。

尽管“产后风”不是产后通风所致,但的确有许多孕妇在分娩后,特别是冬季会出现怕“风”、怕“冷”的情况,这是因为分娩后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体循环,加之妊娠期间许多组织间液也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因此孕妇体内血容量升高,产后24小时内增加尤其明显,致使心脏的负担加重,这种状态一般要到产后3周或更长时间才可逐步恢复到孕前水平,所以在此期间孕妇体内水分必须很快排出,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排尿,产后尿多是常见现象;二是通过呼吸,把水分以蒸汽方式呼出体外;还有皮肤大量出汁。因此孕妇的汗毛孔总是处于开张状态,遇风就会觉得全身湿冷。

部分病人发展为类风湿,长期风湿侵入人体,占位机体,影响血脉流通,导致体内器官血脉失去营养、变形,有些机体肌肉组织萎缩,重者直接侵入到五脏六腑,引起脏腑疾病,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运行无力,四肢供营不足,筋骨干燥,形成严重的类风湿。

而致产后风难治的一个主要原因,如风入肾脏可导致肾功能下降。

新妈妈拒绝产后风

产后风多认为是不治之症,此种说法是错误的。

产后风治疗方法与风湿、类风湿不同,产后风治疗,以补气、补血为主,不用寒冷的药,才能治好产后风的症状。

产后风是女性分娩期间,体质受到消耗,身体虚弱。

在此状态机体受到风寒的侵害,出现了关节疼痛、怕风、怕冷,随之腰痛、腿痛、手脚接触冷水疼痛明显。当机体遇到寒冷,关节疼痛也更加重。

丽彤30岁出头,一向十分健壮。她从小爱好运动,是体育健将,经常操练,状态甚佳。

不过,她两年前生完第一胎之后,开始感到手指、手腕关节酸痛无力。最初,她以为是睡眠不足,以致关节疼痛,没当是一回事。

后来,情况持续,她开始怀疑生育后缺钙足,于是开始进补。不过,无论她吃什么炖鸡、当归、鱼汤,情况依旧,既不好转,也不恶化。

产后风一般很难治疗,一部分患者可转为类风湿病,而大部分患者可终身带疾,有人可从35岁开始,合并骨质增生,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所以,对产后风湿病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

充分休息

应注意充分的休息,不宜做过多的家务劳动,特别要注意减少手指和手腕的负担,例如,给孩子洗澡时夫妻应配合,避免由孕妇一个人经常一手托头一手洗。洗尿布时一定要用温水,避免寒冷的刺激。

避免受凉

孕妇在产褥期要避免受寒,不能吹冷风或是喝凉水,饮食方面也不能吃凉或刺激性的食物。

平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身体劳累或精神刺激。不仅是正常分娩的孕妇,剖宫产、自然流产后的孕妇,也有患产后风的可能性,因此一定要注意。

服用产后补药

中药中的产后补药对补充孕妇气血、帮助产后快速恢复、预防产后病效果显著,但必须在恶露排净的产后3周后服用。

恶露全部排出之前服用补药反而会诱发产后风。要治疗产后风,可以煎服具有补充体力之功效的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之类的药材。

接受中医治疗

产后风应当及早治疗,否则非常难治。治疗产后风一般用中药,如果出现骨节发冷、关节刺痛等产后痛症状时,建议立即去中医院接受必要的治疗。产后痛一般配合中药和针灸等方法治疗,应该坚持治疗1年以上。

饮食上的注意

应给容易消化,富于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C的饮食。重症病例可额外供给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可适当地限制盐及水分的摄入。

为防止胃部膨胀压迫心脏而增加心脏负荷,可采取少量多餐。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亦应适当限盐。冷饮、冷水浴暂时跟你无缘。尤其是汽水,不单伤脾胃,它的高糖分更会带走骨中的钙质,令矿物质失平衡。

保持良好情绪

保持心平气和,情绪稳定,不宜生气,不宜着急。

不要过度活动关节

分娩前一点小小的刺激在分娩后都会出现问题,因此产后2~3周内绝对不能过度活动关节。多休息,自然运动为好,运动后注意着凉,不能过度疲劳。

如果不慎患上产后手脚痛,可以采用一些自我热敷、按摩等方法。热敷用热毛贴即可,如能加上一些补气养血、通经活络、去风除湿的中草药效果更佳。还可以用按摩,一般是在痛点处先轻压后重压,压30秒放开15秒,交替进行,注意按压时不要揉捏,否则会使疼痛加重。

04 肛裂:产后妈妈的难言痛苦

肛裂,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在分娩后的新妈妈中更是常见。新妈妈容易发生肛裂的原因,除了因分娩时阴道扩张、撕裂累及肛门所致外,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便秘。

导致肛裂的罪魁祸首

现代医学认为,肛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肛门皮肤及血管机械刺激和炎症改变引起的,是一种感染性病变,长期反复感染,可出现一系列的慢性病变。

肛裂是齿线以下肛管皮肤破裂形成棱形裂口或溃疡,初起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一小裂口,有时可裂到皮下组织或直至括约肌浅层,裂口呈线形或棱形,如将肛门张开,裂口的创面即成圆形或椭园形。早期及时治疗可以痊愈。此病特点为肛管括约肌痉挛,排便时肛门疼痛及便血,易受刺激和感染,使裂口常久不愈。裂口下端皮肤因发炎改变,形成袋状皮肤隆起,酷似外痔,常称为“哨兵痔”或“前哨痔”。如果治疗不及时,裂口反复发炎,感染向肛缘皮下发展,还会形成皮下脓肿和瘘管。同时肛裂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而分娩后的女性尤为多见。

肛裂形成因素

解剖因素

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且肛门后方承受压力较大,故后正中处易受损伤。

外伤

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大便干硬,排粪时用力过猛,易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有人报告,便秘致肛裂占14%~24%,但是便秘也可能是肛裂的后果,由于病人惧怕排便所致。此外,产后也可致肛裂,约占3%~9%。

感染

齿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脓肿、破溃而成为慢性溃疡。

急性肛裂发病时期较短,色红、底浅、裂口新鲜、整齐、无瘢痕形成。慢性肛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底深不整齐,上端常有肥大乳头,下端常有前哨痔,一般称为肛裂“三联征”。前哨痔是因淋巴淤积于皮下所致,似外痔,由于在检查时因先看到此痔而后看到裂口,对诊断有帮助,故称为前哨痔或裂痔。在晚期还可并发肛周脓肿及皮下肛瘘。

新妈妈容易发生肛裂的原因,除了因分娩时阴道扩张、撕裂累及肛门所致外,更主要是由于便秘所伤。调查资料表明产后便秘者达76.4%,而肛裂者中70.6%有便秘。

有的新妈妈喜吃羊肉、狗肉、姜汤等热性和辛辣食物,长时间不吃或很少吃蔬菜、水果,加上新妈妈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以致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而过于干燥、硬结,排便就困难。再者,产后肛肌松弛,盆腔压力突然降低,直肠弛缓也易使大便贮留,从而发生便秘。一旦出现便秘,若强行排解,即很容易造成肛裂。

预防产后肛裂

产后便秘、肛裂是新妈妈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肛裂通常又是便秘引起的。因此预防产后肛裂,关键是注意饮食,纠正便秘,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肛裂主要症状是便后疼痛,严重者便后疼痛持续可达数小时之久,因而使患者惧怕大便,结果粪便停留肠腔内时间更久、更干燥,下次排便痛,形成恶性循环,苦不堪言。

肛裂的主要症状

疼痛

肛裂可因排粪引起周期性疼痛,这是肛裂的主要症状。当有便意时,肛门舒张,疼痛开始。排便时,粪便冲击裂口,立即感到肛门内灼痛和刀割样疼痛,为排便痛。排便后数分钟疼痛减轻或停止,这个时期为疼痛间歇期。然后因肛门括约肌痉挛收缩,病人又感觉剧烈疼痛。

疼痛的程度随着肛裂的大小和深浅的不同而有轻重。这一期间的疼痛,常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病人常坐卧不安,十分痛苦。当括约肌因痉挛而疲倦时,疼痛才逐渐停止。这是疼痛的一个周期。以后又因排便或喷嚏、咳嗽、排尿等,引起周期性疼痛反复发作。

便秘

多因患者恐惧排便时的剧痛,有意推迟排便时间和次数,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完全吸收,大便变得干硬,而此时排便,则会使裂口创伤加重,裂口加深,疼痛加重。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为此许多患者服用缓泻剂,致肛管缺乏正常粪便的扩张,肛管狭窄,并形成药物依赖性顽固性便秘。

便血

排便时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见有少量新鲜血迹,或滴鲜血。大出血少见。

肛门瘙痒

由于裂口溃疡面或皮下瘘管的分泌物,或肛门腺体流出的分泌物,刺激肛缘皮肤引起肛门湿疹和肛门搔痒。自觉肛门常潮湿不爽,并可使皮肤伴有表浅裂口或皮损。

全身症状

剧烈的疼痛可加重患者精神负担,并影响休息,引起神经衰弱。有的病人会因恐惧排便,有意减少进食量,久而久之,可引起轻度贫血和营养不良。女性可出现月经不调,腰、骶部疼痛。肛裂感染期可有发热、肿痛和流脓血等。

如何预防产后肛裂

产后便秘、肛裂是新妈妈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往往给新妈妈带来许多难言的痛苦。所以对于肛裂,还是以预防为主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让新妈妈免受肛裂之苦。

有人认为早餐后20分钟或晨起后是排便最佳时间。排便时间须相对固定,从而有助于形成定时排便和条件反射,使排便容易。

调节饮食结构,新妈妈在食鸡、鱼、肉、蛋等高蛋白质食物基础上,合理搭配一些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粗粮、新鲜蔬菜。适当选食“土豆”、“红薯”等,也有利于大便通畅。多喝些水,吃植物油,能直接润肠,后者在肠道中分解的脂肪酸也有刺激肠蠕动作用,利于排便。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推荐食疗方

芝麻酱拌菠菜

菠菜500克煮熟,芝麻酱50克,酱油、盐、姜末、味精适量,凉拌吃。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可减轻排便肛门疼痛。

肉苁蓉炖猪肉

肉苁蓉200克、猪肉500克、茴香、花椒、生姜、酱油适量,慢火炖烂,分几次服用。肉苁蓉味鲜美,炖肉后可同肉一起食用,对习惯性便秘有补虚通便作用,可减轻肛裂患者排便时肛门疼痛症状。

产后肛裂如何保健

一直以来,饮水疗法是防止便秘最有效而廉价的方法。按成年人的生理需要,每天摄入的液体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这在秋季气候干燥时显得格外重要。饮用的可以是白开水、淡盐水、蜂蜜冲水和饭前饭后的汤水。不宜过多饮用浓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因茶叶中的鞣酸可以收敛涩大便,而咖啡因则有利尿、加速水分丢失的作用。

扩肛保健法

用右手指涂上适量具有润滑作用的痔疮膏或抗生素膏,先在肛周轻轻按揉1分钟左右,然后将示指缓缓伸入肛门内约2个指节,将伸入肛内的示指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扩肛,持续3分钟,对有裂口及内括约肌疤痕纤维处要适当加压用力,有利于内括约肌松懈。扩肛后,再在肛管口涂适量痔疮药膏。

发生便秘,可服蜂蜜、麻仁丸以利润肠通便,每次排便前于肛门内挤入开塞露再排便。适当吃梨、慈菇、香蕉以增强肠道水分。肛裂者可在便后用温水坐浴15~20分钟,在肛裂处涂九华膏等收敛消炎药。排便时注意用力不要过猛、手纸应柔软,以免擦伤肛门皮肤。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产后不干体力活

新妈妈在产褥期应注意卫生,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妊娠期应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生育时要注意保护会阴,不要撕裂会阴及肛门。

便后坐浴

排便后最好用温水坐浴15~20分钟,一般无需加任何药物。如有肛裂感迹象,则可加如适量的洁尔阴或痔痛一洗消或高锰酸钾。

肛裂经久不愈,或疼痛难以忍受时,可到医院用0.5%普鲁卡因溶液10毫升在肛门基底作封闭注射,镇痛效果较好。就也可在局麻下行肛裂切除术。

05 乳腺炎:专爱欺负产后新妈妈

乳腺炎,又称做“奶疮”,是月子很容易发生的疾病,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分娩的新妈妈来说,风险更大。由于初新妈妈的乳头皮肤抵抗力较弱,容易在婴儿的吸吮下造成损伤,使乳汁淤积,细菌侵入,迅速繁殖而导致本病。如果得不到及时适当额治疗,会形成奶瘘和脓肿,经久不愈。这个时候还能不能给孩子喂奶?应该怎样应对?

新妈妈当心乳腺炎来袭

乳腺炎是初新妈妈常见的一种病症,轻者不能给婴儿正常喂奶,重者则要手术治疗。但能及早预防或发现后及时治疗,可避免或减轻病症。

乳腺炎是哺乳女性常见的状况,约有1/5的哺乳妈妈在产后半年内曾发生乳腺炎。女性感染乳腺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乳汁淤积。乳汁是理想的培养基,乳汁淤积将更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繁殖生长。而导致乳汁淤积的原因主要有乳头发育不好(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乳汁分泌过多或婴儿吸乳少;哺乳姿势不正确;乳腺管不通畅的情况等。

2.细菌侵入。细菌常由乳头处入侵,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婴儿口含乳头睡觉或婴儿患有口腔炎而吸乳时,细菌可直接侵入乳腺管,上行至腺小叶而致感染。

感染乳腺炎原因

乳头内陷

乳腺炎多发生在乳头内陷的人,由于乳头内陷,势必在乳头上有四五对乳腺导管不通或通畅不好,致使乳腺管内分泌的大量乳汁吸不出来,产生积乳,新妈妈自觉乳房胀疼,经过3~4天仍排不出、乳汁开始发酵,对乳腺管产生炎性刺激,出现很硬的肿块,有自觉痛和压痛,这就是积乳性乳腺炎。

乳头卫生不良

细菌入侵是导致急性乳腺炎的关键因素。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细菌是无处不在的,尤其在我们的双手、口腔、体表皮肤和衣物上,都存在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性细菌。

对于急性乳腺炎而言,这些致病菌入侵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乳头皮肤破损或皲裂,致病菌经破损的乳头皮肤入侵,导致急性感染;婴儿口含乳头睡觉,其口腔内的细菌侵入乳腺管,并沿腺管上行,在乳汁淤积处大量繁殖;衣物不洁,沾染在衣物上的致病菌可侵入乳腺管;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性病灶,如上呼吸道感染等,细菌经血液循环至乳房。

乳晕裂和乳头裂

这两种裂发生以后常常有黄水渗出,发现后应该立即用高锰酸钾水在哺乳前后洗浴乳头,否则,会很快发展成乳腺炎。如果渗出的黄水很多或有脓性分泌物,要停止哺乳,不然会损害婴儿健康。

乳腺炎患者起初会感觉到乳房疼痛,局部出现硬块、胀痛。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怕冷、寒颤、体温一下子升高,有时可至39℃以上,脉搏加快。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侧的乳房出现发炎的症状。患病的乳房疼得不能按,局部皮肤发烫、红肿,并有硬块。同一侧的腋窝处淋巴结肿大,按压有疼痛感。如果到医院查血常规会显示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了。

当然,急性乳腺炎的症状会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表现。正在服用抗菌药物的妈妈,局部发炎的症状可能被掩盖。如果得不到及时地处理和治疗,患病的乳房很可能会化脓,甚至内部组织受到破坏,严重的会发生乳瘘。浅表的脓肿常可穿破皮肤,形成溃烂或乳汁自创口处溢出而形成乳漏。较深部的脓肿,可穿过乳房和胸大肌间的脂肪,形成乳房后位脓肿,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新妈妈如何预防乳腺炎

1.注意孩子含乳方式是否正确:吸吮姿势不正确,奶水不易排空。

2.在妊娠后期,要经常用温水或用75%乙醇擦洗乳房、乳头每2~3天1次,尤其是初产孕妇要养成习惯,以增加乳头皮肤的抵抗力。

3.每次喂奶时要使奶汁完全吸空,如婴儿吸吮力不够,不能吸空时,可用吸奶器或用手将乳汁挤出,不使乳汁郁结在乳房内。

4.如发生乳汗汁郁结,可局部热敷或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用手从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

5.若乳头皲裂,可涂鱼肝油铋剂、蓖麻油铋剂,喂奶前则要将药的擦净。皲裂严重时需暂停喂奶,用手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将奶吸出,伤口愈合后再喂奶。

6.如果切开排脓后伤口内有乳汁流出,影响伤口愈合,可服药、打针退奶。

7.避免高盐高油食物:高盐高油的食物会使奶水浓稠,更加不易排出,妈妈可以多食用含大豆卵磷脂的食物,有助于奶水的排出。

8.如果在局部或一侧乳房内已出现乳汁淤积,应该尽快通过热敷或手法按摩等措施,及时疏通乳管。

具体方法为:将一块干净毛巾浸入温开水中,把毛巾拧干后立即敷于乳汁淤积的部位,每次热敷20~30分钟。

敷后再在乳房上涂少量的润滑剂,用手指从乳房周围向乳头方向轻轻按压,同时轻提乳头,这样每次反复按摩10分钟左右。

警惕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有时症状不明显会延误诊断。当哺乳女性感到发冷,发热,全身不适,乳房局部红肿疼痛时,应及时就诊。早期如用冷敷治疗炎症块不消失,可行热敷促使其吸收,使乳汁畅通,并用抗菌素治疗。

有乳头内陷的孕妇,应该用手指挤捏、提拉乳头,加以矫正。也可试用一枚核桃劈成两半,去尽肉,将边缘磨光,分别扣在两侧乳头上,再用绷带绷紧,使乳头绽露在核桃壳内,促使乳头脱出。

当乳房肿胀到一个程度时,乳头会变得扁平,孩子不容易含住,因为孩子吸吮少,当母乳没有被顺利排出时,妈妈的乳腺累积了太多母乳,就会造成病理性肿胀(乳腺炎等)。

这时除了哺乳外,还需要抗生素等额外协助。

患病的乳房应暂停哺乳,但要按时把奶水挤出,每天7~8次,每次均应尽量将乳汁排空,这是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防止形成脓肿最有效的措施。必要时可由有经验的长辈或是医护人员帮助挤奶。

产后得了乳腺炎怎么吃

新妈妈要想坚持用母乳喂养孩子,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急性乳腺炎就是其中之一。

孩子的“粮库”出了问题,新妈妈该怎么办?停奶?吃药?还是动手术?这些对孩子的健康会不会产生影响?

乳腺炎是产后最普遍的乳腺感染性疾患,一般发生在产后3~4周左右,多由于革兰阳性需氧菌感染所致,以及产后饮食不当,因内热而引起的。

因此发生乳腺炎应立即用抗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减少脓肿形成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有脓肿形成,要立即切开引流。此外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除用药物治疗外应辅以食物治疗。可根据发病期不同采取不同食疗方法。

急性乳腺炎有3个发病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应该了解其发病中的各个阶段。

急性乳腺炎初起阶段

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有时可有一二个乳管阻塞不通。

继而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伴有压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

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恶寒发热,胸闷头痛,烦躁容易发脾气,食欲不振。

推荐食谱

石膏泻热粥

原料:生石膏100克,金银花30克,橘皮15克,全瓜萎30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将生石膏、金银花、橘皮、瓜萎入砂锅煎煮,沸后倒出药液,共煎煮两次。然后将药液合并,加入粳米煮粥,熟烂即好。每天3次,每次食1小碗。

功效:此粥清热泻火,行气引经,散结消肿,和胃除烦,可以帮助患者清泻体内积热,消除炎症,疏通乳管,散结化痰,又不伤胃。是新妈妈治乳腺炎之佳食。

木耳羹

原料:银耳20克,黑木耳20克,连翘20克,青皮10克,鲜马齿苋30克,通草3克。

制作:先把连翘、青皮、马齿苋、通草煎汁,取药液750毫升,待用。把银耳、木耳泡发,洗净后放入砂锅,用药汁煎煮,大火烧开后移至小火煮熬2~3小时,水变少时可酌情加清水。至银耳、黑木耳熟烂、汁稠,再加少量红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羹生津养阴,凉血补益,清热解毒,化疲散结,渗湿通乳,补气缓中,是新妈妈平日进补之佳品。

急性乳腺炎成脓阶段

患乳肿块不消或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搏动性疼痛,甚至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明显的触痛,皮色红,皮肤灼热,并有壮热不退,口渴思饮,恶心厌食,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

至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右,乳房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动感,局部漫肿发热,压痛明显,穿刺抽吸有脓液,有时脓液可从乳窍中流出,全身症状加剧。

推荐食谱

猪蹄汤

原料:猪蹄1只,银花30克,白芷10克,橘梗10克,漏芦10克,赤芍10克,茅根15克。

制作:将药物入纱布袋与猪蹄同煮汤,加盐调味。

功效:此汤消痛下乳,清热凉血,消肿排脓。有清热解毒,消痛排脓之效。

急性乳腺炎溃后阶段

当急性脓肿成熟时,可自行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若脓出通畅,则局部肿消痛减,发热,怕冷症状消失,疮口逐渐愈合。

乳腺炎妈妈的饮食

患有乳腺炎的新妈妈宜食清淡而富于营养之食物,如西红柿、青菜、丝瓜、黄瓜、菊花脑、茼蒿、鲜藕、荸荠、赤小豆汤、绿豆汤等。水果中宜食橘子、金橘饼等。

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

推荐食谱

鲫鱼益气汤

原料:鲫鱼1条重约500克,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芍10克,陈皮5克。

制作:将鱼除去鳞及内脏,药物塞入腹内,用线缝好,用油将鱼略炸一下,放点姜丝,再加水炖煮,至汤成奶白状,加入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汤补虚通乳,养血敛阴,行气引经,补气生肌,适当服用能达到补气养血,恢复身体,生乳通乳的效果。

鹅肉羹

原料:鹅肉250克,去骨,生山药30克,太子参15克,党参15克,金银花40克,黄精10克。

制作:将鹅肉洗净切碎。将太子参、党参、金银花、黄精同放入装纱布袋中,与鹅肉同放锅中,加葱、姜等调味品,大火煮沸,小火炖熟,到八成熟时,将生山药削皮切丁倒入,再炖至肉烂。拣出药袋即可食用。

功效:鹅肉益气补虚,诸药滋阴益气,解毒清热,平补脾肾。适宜收口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