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战胜癌症需“三防”:你不可不懂的癌症三防知识
32987100000007

第7章 各种癌症虽是同根生,但表型各异

肿瘤(基因异位、异变病)的形态特点

肿瘤(基因异位、异变病)的形态和结构的多样化,即使同类型的肿瘤,由于肿瘤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机体防御能力和生长部位、生长时间和条件的不同,区别也很大。肿瘤肉眼判断对肿瘤起源、良恶性、有否扩散及病理医生取材等可提供重要线索,医生有义务向病人介绍病变特异性与转归,以利携手共克癌症。

1.形状:实体瘤可呈结节状、圆球形、椭圆形、扁圆形、长梭形、哑铃状、葫芦状、分叶状、树枝状、息肉状、蕈伞状、乳头状、斑块状或溃疡状。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肿瘤边缘整齐或有包膜;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肿瘤边缘不规则,呈犬牙交错状、蟹足状或放射状,无包膜。

2.体积:原位癌、微小癌、隐匿癌的体积均较小,直径不超过1cm。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生长在非要害的解剖部位可达到巨大体积,如卵巢囊腺瘤、脂肪肉瘤、软骨肉瘤等。发生于腹腔、空腔器官的肿瘤比较大,发生在要害部位或显示功能的肿瘤以及高度恶性的肿瘤通常体积较小。

3.颜色:肿瘤的颜色与其起源组织的颜色相近。以软组织肿瘤为例,呈白色或灰白色的有纤维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瘤、纤维型滑膜肉瘤、纤维型间皮瘤等;呈黄色的有脂肪瘤、腱鞘巨细胞瘤、硬化性血管瘤、纤维黄色瘤、棕色脂肪瘤、黄色肉芽肿瘤、神经鞘瘤、脂肪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呈红色或红褐色的有各种血管瘤、血管外皮瘤、血管内皮肉瘤、淋巴管肉瘤、横纹肌瘤、多型性横纹肌肉瘤、Kaposi肉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恶性巨细胞瘤等;呈黑色的有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乳头状瘤、基底细胞癌、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叶瘤等。此外,软骨性肿瘤多呈浅蓝灰色,绿色瘤在新鲜标本上呈淡绿色。肿瘤的继发性改变如坏死则呈灰黄色,陈旧性出血呈铁锈色,黏液变性呈暗灰色,含胆汁色素的肿瘤则呈黄绿色。

4.质地:各种肿瘤成分不同,质地也不同。骨肿瘤、软骨肿瘤通常较坚硬,含大量钙盐沉积的肿瘤如钙化上皮瘤也较坚硬。纤维瘤病、平滑肌肿瘤常较坚韧。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各种腺瘤一般都较柔软。肿瘤的纤维间质成分丰富的通常较硬,如乳腺硬癌;实质细胞多的一般较软,如乳腺髓样癌。癌一般硬而脆,肉瘤一般软而嫩,切面如新鲜鱼肉状。肿瘤继发坏死、液化、囊性变者,质地往往变软。

5.包膜:包膜一般是良性肿瘤的特征,如脂肪瘤、皮下平滑肌瘤、血管球瘤、棕色脂肪瘤以及各种腺瘤、囊腺瘤、神经鞘瘤等都有包膜。有包膜(capsule)的肿瘤触摸时可以推动,手术容易,如能将包膜完整切除,多不复发。但良性肿瘤不一定都有包膜,如子宫平滑肌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肌肉内及肌肉间脂肪瘤、内生性软骨瘤、骨样骨瘤、乳头状瘤、星形细胞瘤等都无包膜。无包膜往往意味着是恶性肿瘤。对分化良好的甲状腺滤泡性癌,观察其包膜有无浸润,是其转移前的主要诊断依据。恶性肿瘤通常无包膜,或仅有不完整的包膜,或仅有假包膜。有包膜的恶性肿瘤如肾癌、早期肉瘤、部分胆囊细胞肝癌等,不论其包膜完整与否,均显示预后良好。

6.蒂:肿瘤带蒂发生于真皮、皮下、黏膜下或浆膜下,以及其他部位的肿瘤有时有细长或粗短的蒂,如软纤维瘤、乳头状瘤、胃肠道息肉状腺瘤、子宫内膜和浆膜下平滑肌瘤、皮下脂肪瘤、骨软骨瘤、脉络丛乳头状瘤、黏液型室管膜瘤等。食管的癌肉瘤也可有蒂。肝脏表面的肝腺瘤、偶尔肝癌,也可呈隆起状、有时有蒂。带蒂的肿瘤大多为良性,恶性肿瘤很少有蒂,即使有也是短而粗。卵巢巨大肿瘤常以系膜和韧带为蒂,容易并发蒂扭转而使肿瘤组织淤血、水肿、出血、梗死以至导致急腹症。

7.数目:肿瘤常为单个。多发性肿瘤常见的有脂肪瘤、子宫平滑肌瘤、骨软骨瘤、软骨瘤、神经纤维瘤、家族性大肠腺瘤病、Kaposi肉瘤。复发的肿瘤可在局部形成数个病灶,转移性肿瘤可因转移而形成许多病灶,但非多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往往病灶泛及全身,既有多发,也可能包含转移。

组织结构

所有肿瘤的组织结构均由肿瘤实质与肿瘤间质组成。实质是肿瘤的主体,间质主要是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

1.实质:即肿瘤细胞,这是肿瘤的主要成分。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决定肿瘤的良或恶性质。如细胞分化差,核分裂多,则肿瘤生长快,恶性程度高。肿块的性质、生长、命名等等均由肿瘤实质(即肿瘤细胞)决定。

2.间质:肿瘤的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脉管(血管和淋巴管)与一些其他细胞成分(淋巴细胞、浆细胞、巨细胞等),是肿瘤营养通道和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