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战胜癌症需“三防”:你不可不懂的癌症三防知识
32987100000056

第56章 淋巴瘤的防治

什么是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主要是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它们都起源于原始的间叶细胞,由于细胞的发展分化阶段不同,不同阶段的细胞分别形成某阶段的肿瘤。尽管某一阶段类型细胞所构成的肿瘤有所不同,但它们始基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同源基础上在不同分化阶段所形成的病变不一样而已。所以各类型淋巴瘤间不仅无截然界线,而且还可相互转化与并存。非但在淋巴系统内如此混杂存在,当癌细胞入血后易与白血病又成为同胎生,如淋巴白血病。而今又将其分为霍奇金氏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无非是为了进一步对其不同分化阶段所产生的淋巴瘤,进一步探讨而已。不论如何分类,目的就是要达到根治它。但万变不离其宗,必须达到既根治又保机体才是根除它的双赢目的。

淋巴瘤特点

恶性淋巴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淋巴结(体表或内部的)肿大与由其发生的压迫现象,以及肿瘤组织向各器官浸润所发生的改变。

全身症状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热型不一,可为热度较低的稽留热,也可为高热。发热在传统分类的淋巴网状细胞肉瘤(霍奇金氏病)中早期即可出现,而其他淋巴肿瘤则多发生于晚期。此外,病人还可有无力、消瘦及盗汗等症状。

在大多数病例中,早期即可见到淋巴结肿大,而且以颈部为最多。肿大之淋巴结虽可两侧同时发生,但初起一侧肿大多见,腋窝与腹股沟淋巴结亦可首先肿大。肿大的淋巴结最初彼此分离,可自由移动,不与附近组织粘连,时间稍久,各淋巴结便连成一体,失去移动性。肿大之淋巴结一般不引起疼痛,亦无压痛,淋巴瘤上皮肤正常,大小不等,压之坚实而具弹性,偶可因外伤或继发感染而破溃。

肿瘤组织向器官浸润所产生的改变以肝、脾大最为常见,尤以传统分类中的淋巴网状细胞肉瘤(霍奇金氏病)最为显著。在呼吸系统的病变,可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及气管壁与肺实质的浸润,因而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发绀、声带麻痹、乳糜样胸腔积液等。在消化系统的病变,可由于腹腔内肿大淋巴结压迫或肿瘤组织对消化道的浸润,而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便血与腹泻,以及发生肠梗阻或肠套叠,有时可于腹部触及肿块。泌尿道亦可受侵或受外面肿块的压迫,其表现为血尿、脓尿、尿潴留、腰痛等。在骨骼的病变表现主要为疼痛与压痛,有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如脊柱的病变侵及脊髓时,则可发生神经系统的症状。皮肤病变可由于肿瘤浸润,而于皮下发生小结节,常呈无色或紫红色,这种结节多见于淋巴细胞瘤与淋巴网状细胞肉瘤(霍奇金氏病)。不论何种症状,都由肿大之淋巴结浸润与压迫该器官所致。

淋巴瘤治疗的选择

一、霍奇金淋巴瘤的放射和化学治疗

由于霍奇金淋巴瘤(HL)的生物学行为多侵犯邻近淋巴结区,较少侵犯结外器官的特点,故在治疗策略上也应有相应的对策。大野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及有效地联合化疗的出现,均为治疗HL提供有利的条件。近30年来,对HL的治疗,有了较成熟的经验,治愈率也有明显的提高,如早期(I期和II期)病例,以放疗为主,治疗后5年生存率90%,晚期(III期和IV期),以联合化疗为主,也取得了类似放疗的好结果。综合治疗HL,是目前正在进一步探索的方法,总之HL已经是可治愈的肿瘤之一,但少数患者有耐药及放疗、化疗毒副反应,以及继发其他恶性肿瘤等问题,尚待继续解决。在治疗中由于病期早晚分期不同,对治疗选择与预后产生巨大影响,故对淋巴瘤的治疗上需要多方考察。

复发:放疗缓解后复发,用联合化疗可取得类似初治病例效果。化疗缓解1年以上复发,用原方案化疗;化疗后缓解不足1年复发者,宜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儿童及未成年患者,以足量联合化疗为主,如果需加放疗,可用根治剂量的2/3,且放射野需对称。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一)NHL的综合治疗原则

1.低度恶性NHL

I、II期:可采用观察、等待的原则,同时予以适时的抗癌中药与扶正治之,在等待观察中,注意病情改变,即时修订治疗方案,以免误治。

III、IV期:联合化疗为主,必要时局部放疗,或用干扰素注射治疗,或全身低剂量放疗。

2.中度恶性NHL

IA-B、IIA期:侵犯范围广范的NHL,化疗2~3周期后放疗,全淋巴结照射根治量,再化疗。

III、IV期:以联合化疗为主,必要时局部放疗。

中度恶性淋巴瘤较常见,约占整个NHL的60%,多为B细胞来源,其临床特点为进展性,生存期的计算以“月”计算,它具有向高度恶性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中度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原则应积极治疗。

3.高度恶性NHL:积极的全身化疗为主,必要时局部放疗。骨髓移植及在集落刺激因子(CSF)支持下的强烈化疗,不加放疗。

(二)对低、中、高度复发病例处理原则

采用比原治疗方案强的化疗方案,或改换新化疗方案,集落刺激因子(CSF)支持下强烈化疗加或不加放疗。

临床观察,患者复发多发生在治疗后2年内,在此期间需严密随访观察,在国外患者达完全缓解后,第1年内每月复查一次,第2年则每2个月复查一次,第3年则每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则每半年复查一次。在我国各地条件不一,需因地制宜,做到严密观察、随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中西医结合综合序贯个性化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的最佳选择。

三、生物治疗

淋巴瘤的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起了独特的作用,可试用。

(一)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抗肿瘤治疗

近年来试用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上的靶抗原,起到特异性杀伤瘤细胞的作用,由于单抗杀伤机制不同于化疗药,有可能克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的抗药性。

(二)细胞因子治疗

细胞因子是指各种细胞所分泌大分子物质的总称。有些细胞因子已经用于临床,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三)基因治疗

1.基因校正:指纠正某一特定的基因,如导入抑癌基因P53或Rb,以纠正瘤细胞内抑癌基因的缺失或用反义mRNA以终止癌基因在瘤细胞中的过度扩增,从而纠正其恶性行为。

2.旁侧效应:此类治疗除对被转染目的基因的瘤细胞发挥抗瘤作用外,尚可涉及周围未被基因导入的瘤细胞。如转移药物敏感基因(又称自杀基因),这类基因本身无杀伤瘤细胞的作用,但能使无杀伤作用的药物前体转变成具有杀伤活性的药物。如疱疹病毒的胸腺核苷酸酶(TK)可将一种无杀伤活性的开环鸟苷的衍生物GCV磷酸化,经磷酸化后的GCV可选择性杀伤分裂细胞。由于GCV磷酸化产物有较好的扩散作用,因此它可同时杀伤未导入基因的临近细胞,显示旁侧效应。如将TK基因导入50%的瘤细胞,就能显示出抗肿瘤效应。

3.免疫治疗:导入和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这类基因导入后通过机体的免疫作用杀伤肿瘤。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

笔者点评……

淋巴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保护神,它对人体的捍卫保护功能是无可替代的,没有它的保护我们将无法生活在细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物质之中。但癌症对它的侵犯与反攻,一开始就是全身性的。但从现象看是先由一处淋巴结病变开始,可很快地蔓延至其他淋巴组织。癌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早已定型,所以淋巴瘤的治疗必先从所见病变出发,着眼于全身,故应以药物、放疗的现代靶向治疗为原则,手术只能消除大的肿瘤和肠梗阻等急性并发症,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以及解除巨块肿瘤减少机体压迫,乃至免疫负担。不过全身性病变治疗必是首选中西结合综合序贯个性化治疗原则,因为它是必循之路和成为经典规律。笔者多年体会,并对淋巴瘤治疗也作不少尝试。如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放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等,但归结起来,还是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序贯个性化治疗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不仅早期病例,就是中、晚期病例通过合理治疗,存活几十年者不少于60%。药物有效与无效的标准不是以药之新旧与贵贱区分,重要的是看使用技术的人和战略思想。所以只是战术精良,没有良好和正确的方针指引,也是枉然,中西医结合加上良方奇材方可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