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的种类繁多,按其划分标准不同可分为很多类型。有的按规模分,有的按级别分,有的按机密程度分,有的按出席人员分,有的按内容分,有的按性质分等等。如按会议的性质分,有政治会议、立法会议、工作会议、业务会议、动员会议、办公会、协调会、研讨会、现场会、座谈会等。
会议的种类不同,主持会议者在会议中的角色和作用也不同。如在政治会议、立法会议、工作会议、动员会议上,主持会议的领导者,一般不是会议的核心人物,他处于从属地位;而在一些办公会、协调会、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等会议上,主持会议者大都是会议的核心人物,处于核心地位。主持会议者要根据会议的性质和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讲话的语言特点也有所区别。会议的种类不同,操作过程也不同。有的会议按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随意改变,如各类政治会议、立法会议;有的会议按事先确定的议程进行,一般情况也不变,如各类工作会、业务会、动员会;有的会议没有固定程序,由主持会议的领导人根据情况自行确定,如各类办公会、协调会、座谈会等。虽然各类会议的具体程序不尽相同,也有其相同之处。就一般会议而言,主要有以下基本操作程序:
(1)宣布开始
主持会议者宣布会议开始,并作简单的开场白或开幕词。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及有关情况,会议的议题、宗旨、要求,会议的开发及程序,出席会议的人员等。开场白或开幕词应开宗明义,简明扼要,不能拖泥带水。用最精炼的语言,向与会者讲明为什么召开这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会议的议程有哪些,出席会议的人员有哪些,使与会者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便于领会和把握会议精神,为会议报告或研究问题做好铺垫。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首先宣布大会开幕,接着介绍了大会议程、召开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简要回顾了党的七大和八大的历史功绩,指出了这次会议的历史背景、重要任务,最后向全党发出号召。这个开幕词开门见山,篇幅短小,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堪称开幕词的典范。
(2)研讨议题
这是会议的实质性阶段。上级精神的传达,工作的研究部署,一系列问题的协调解决,各项工作要求的提出,都将在这个阶段中完成。因此,领导者应严密控制会议进程,注意会议进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动与会人员的情绪。
主持一些大型会议、立法会议、工作会议,要按照法定程序或事先确定的程序一项一项地进行,无需变更。会议主持者只是起个连结、引导和介绍的作用。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等项则由其他领导来完成。
主持办公会、协调会,就要按照事先确定的研究议题,逐项展开。主持者是整个会议的核心人物,会议由主持者来驾驭和掌握。通过主持者讲话,通报情况,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协调矛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讨论有关政策措施,决定一些重大事项。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领导成员或其他与会者的意见,集思广益,科学决策。
主持座谈会、讨论会,主持者应首先把会议的目的、指导思想、要求说清楚,然后重点是引导大家的发言,听取大家的意见。主持这样的会议,首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认真仔细地听取大家发言,善于从大量的意见中,吸取有价值、有见地、切实可行的意见。要善于控制场面,善于引导大家的议论点,善于调动大家的情绪,善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达到预期目的。
(3)会议总结
会议在即将结束时,要进行会议总结。就是把会议研究讨论了哪些问题,办了哪些事情,制定出台了哪些文件,取得了哪些成果,形成了哪些共识,交流了哪些经验进行高度概括、归纳,向与会人员报告。对有些研究透彻、形成共识的问题,在集中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做出科学决策。同时,对会议的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及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对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分析落实。这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好落实、促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议总结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评价会议取得的成效,既不扩大,也不缩小。
(4)宣布闭幕
有的会议在结束时,还要作专门总结。待总结报告之后,另由主持人作简短致词,然后宣布散会。这个致词与会议总结不同,只是很简要地说一下会议的情况及下一步的要求和打算,对会议结束后还有一些具体事宜,需要向与会者说明。到此,会议就算正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