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生八法:健康长寿的保健秘诀
32966600000095

第95章 太极拳是“静”的天然养生功

一种完美的运动:太极拳

在中国的武术中,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太极拳。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是靠“内劲”来防身、健身的。“内劲”是太极拳的奥秘所在,简单地说太极拳的“内劲”就是拳手控制躯体和四肢的能力。

太极拳的“内劲”与书法的“笔力”很相似。打太极拳就好像把躯体,特别是四肢当作毛笔来写大字。“内劲”足,就是躯体和四肢在运动时“听话”,具体说来:就是在意识的指挥下,身体上的任何一点,运动到空间的任何一个位置,受到任何轻微的阻力,都可以立即停止它的前进,而有控制地向新的方向运行。太极拳的拨、挤、按、采、捌、肘、靠、化劲、发劲,都是“内劲”的表现。

太极拳正是通过“内劲”养气,行气通经,平衡阴阳,协调五脏,从而提高自身机体的阴阳调和能力。太极拳是一种注重意气运动、身心兼修的拳术运动,它的一招一式,都符合太极阴阳的原理,符合中医养生的原理。

太极拳能有效地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锻炼全身的肌肉、骨骼和关节。太极拳还具有调息、调身、调心的效果。

除此之外,太极拳还是以静养生的天然养生功。我们知道,养生的主要方法是减少意识对大脑自我调节功能的干扰,其实就是放松大脑和躯体。因此,以静养生也可以说成是以松养生,生命在于静止也可以说成是生命在于放松。太极拳要求自始至终处于放松状态,这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尤其需要。

练习太极拳的几点建议

1.思想要集中

首先要从心理上做到安静下来,这种安静的心情,应贯穿于拳套的全部过程。无论动作简单或复杂,姿势高或低,进退或转换,都要保持不急不躁的安静状态,使精神贯注到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去,做到专心练习,做到“动中求静”,“虽动犹静”,并且“用意不用力”,用意识支配每一个动作,做到手脚、眼神、躯干等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

2.身体要放松

练习太极拳时,身体各关节、部位的肌肉群一定要放松,肢体在受外力时,身体各关节才会自如转动,而不使身体成为僵硬的整体。这种状态下的身体是由各灵活转动的局部构成的,受力时则分解为局部,发力时则成为整体。这样才能化解来力,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反应能力。

3.架势要平稳

太极拳的架势平稳舒展,打一套拳的姿势高低要匀称,不能忽高忽低。从“起势”时就可确定姿势高低的程度,要求全套大体能保持一样高低,不能忽高忽低起伏过大,也不能前俯后仰。

4.快慢要均匀

打太极拳从头至尾的动作速度应该是一种快慢速度。快慢要求均匀,不能把熟练动作、简单动作做得快些,相反就慢。忽快忽慢都不符合打太极拳的要求,应该保持均匀的速度。

5.呼吸要正确

太极拳是很重视呼吸的,练习太极拳要保持自然呼吸,动作不要受呼吸的限制,呼吸更不能受动作的拘束。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使呼吸深长。初练时用自然呼吸,等动作熟练后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必须逐渐做到:深、长、细、缓、匀、柔,与动作配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