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表现出众的能力
32962500000032

第32章 沟通中的语言艺术(1)

学会适应有利交谈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交往的小范围,在这个小范围中,彼此间的交流比较默契,随便,很容易产生相互间的昵称。这种昵称也就是通常说的暗语。

使用昵称给人一种归属感,也能增进彼此间情感的交流,再者,圈子外的人也不容易介入。正因如此,它才被得到普遍的使用。

然而,它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当你还在圈外时,心里就会产生“为什么不让我走进他们之中”的想法。朋友,其实你应该懂得“忍耐”的含义,只有耐心地走过被“漠视”的阶段,圈内人才会让你融进他们的欢乐之中。这种高度的适应性,才是你与人融洽交往的法宝。

应该说,惯用语和流行语使用得好,也会增进你与别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使用这种语言的好坏程度,则是由你的处世经验来决定的。根据我们观察,一般来说30岁以上的男性,大部分操作起惯用语来都比较熟练,而涉世之初的青年男女则差了一大截,尤其是女孩。

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走进社会,融入时代的洪流之中。

那么,只有抱着努力使自己适应社会需要的观念,接受任何对自己有所帮助的新事物,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讲求工作实效是今天的时代特色,这种公事性的惯用语不但有节省时间的长处,说不定还能带来工作上的效率。因此,学会使用公事性的惯用语是很有益处的。年轻人不太适应使用惯用语,但双流行语则往往使用得比较好。他们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从电影、电视、收音机……等传播渠道中,将其学会并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流行语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流传开来。

确切地说,无论是谁使用流行语,都能或多或少地增加谈话的融洽气氛。因为这种语言能够使双方的思想更易沟通,亦可增强会话中的轻松感和节奏感,没有人会不喜欢。

总之一句话,听人说话本是一种享受,但如果说者的表达能力不够,反而会给听者带来厌恶感。

因此,若想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善言人,你就应该具备很好的适应性,使自己的语言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用这一法宝去融洽你的人际关系。

用书本知识活跃交谈气氛

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时,或许心里会有些奇怪:“读书与说话怎么会扯在一起?这不是牵强附会吗?”实际上,读书与说话之间的连接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换言之,若是你只会说、会听,而不能从书中获得知识,吸取经验,那么,你的言论必定缺乏丰富的内容。到了别人认为你的话题空洞乏味时,你就很糟糕了。

因此我想再一次强调,读书与说话确实密不可分。平时多读书,用书本知识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平时的会话中活跃你的谈话方式,对方对你的谈话也就会百听不厌了。

下面我向你介绍一下读书的妙用: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文化素质。反复地阅读和复习,能够将所学知识铭记在心。

书本的知识面涉及很广,历史、文学、时间、空间……内容确实丰富多样。因此,可以确切地说,书本是知识与话源的基石。再说,文字具有理论上的构造性,交谈具有内容上的可塑性,两性交融,可使人的思想更加趋于合理性。

我们还必须看到,谈话与听话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两者俱有同等的重要性。对于“双方面的沟通”,我认为文字的交流(写=读),以及声音的交流(谈话=听话),都有相等的价值。

总而言之,多读书、读好书,用书本知识充实自己的话源,使自己的综合素质跃上一个较高的层次,才能达到“会听、会想、会说”的高度,从而使自己的会话语言有一个较大的进步。

用真诚敲开对方的心扉

人与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时候,我们很热情地与人交谈,对方却持一种戒备心理。

碰到这种情况时,你只有设法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交谈才能顺利进行。

然而,要达到消除对方戒备心理的目的,你的谈话方式就一定要做到使对方容易接受才行。

若想对方向你说出自己的真心话,首先肯定要诱导他解除心理武装。解除心理武装的方式很多,在对方说话时适当加以附和也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方式能够顺应对方的语气进行对话,使她不好意思再拒绝你,并且轻松地与你交谈。

有的时候,你急不可待地想要探得对方的心声,她反倒采取生硬的态度加以防患。倒不如通过点头,随声附和或微笑倾听等方式,使她觉得你完全接受了她的话,那样一来,她心里又有点不好受了,觉得你不必要完全依附她的意愿,渐渐地,她就完全听从你的劝告了。

不过,有时候并不能随你所愿,任你如何附和,对方依旧守口如瓶。这时,你只有毫不犹豫地从对方身上打开决口,才有可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如饰物、领带等体现对方个性和喜好的物品,往往是寻找话题的好引子,比较容易引得对方与你交谈。

再者,若想打破沉默,你还可从对方无意中做出的动作为话题,运用得当,往往可以打破僵局。

如果对方是位女性,端举杯时翘起小指,你就可以说:“哟,我想你肯定学过文艺,端杯都用兰花指,真好看。”你把她无意识的小动作观察得这么仔细,她就会认为你很关心她,于是,戒备心理也就自然地慢慢消失了。

对于那些硬是不愿开口的顽固派,你自然要主动地想些办法,引起他的好奇心,使他开口说话。

听一位记者说,有一次,他听说一家企业快倒闭了,于是找到该公司的宣传科长进行采访。但是这位科长什么消息也不肯透露,表现出很深的敌意,因此,当时的场面很是尴尬。那位记者想抽烟,又不知烟放在哪儿了,于是他就搜寻衬衫口袋,裤子口袋,最后没办法,又去摸外套口袋。这位科长觉得很奇怪,便担心地问:“你怎么了?”当他说明情况后,科长拿出自己的烟来给他抽。从这时起,他们开始了交谈,记者也因此获得了很多宝贵资料。

当然,这位记者能够如此轻易地得到许多宝贵资料纯属巧合,不过,有时故意地做些动作,倒是消除对方戒备的一种方法。

促使对方敞开心扉的具体方法是:

倾听对方谈话时,稍微向前移动身躯,以示对她的关心。

对方说话时,不时点头,做出表示赞同的神情。

同时,你要始终保持面带微笑,让他感觉到你的亲切感。

对于沉默不语者,想办法以他的物品或动作为话题,撬开他的嘴巴。除此以外,你还可以利用能够引起对方好奇的话题,使他乐意与你交谈。

找准共同点

据说,要做一个规劝者,最有资格的是具有同样经历的人。我想大概也是如此,因为伙伴意识可能削弱戒备心理,由此而创造出虚心听取意见的氛围。

我们与初次见面的人交谈时常常会问:“你是哪里人?”“你在哪个单位工作?”“你从哪个学校毕业?”等等,实际上,这就是在寻找自己与对方交谈的共同点。

比如,当你知道了对方的出生地后,就可以说:“那个地方我曾经去过。”这样一来,对方马上就可能产生一种亲切感,他与你在心理上的距离也会大大缩短。

我猜想你肯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当你知道对方和自己是同乡或是校友,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会像一见如故般地感到很熟悉,并能轻松愉快地与之交谈。

更有趣的是,如果以对方身边的第三者为话题,那么,谈兴就会更浓。

我有一位从事房地产的朋友,每当交谈不顺利时,他就会巧妙地将话题转向对方的家庭或孩子等。有一次,我以保证人的身份出席他的商品房洽谈会,对方是我的校友。

我的校友在洽谈会上的表情非常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