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婴护理与保健
32943300000056

第56章 恶露不绝

产妇分娩后,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胞宫会自行将其余血浊液于2~3周内排出。如果由于产妇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而致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者称“恶露不绝”、“恶露不尽”或“恶露不止”。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因素体虚弱,或孕后脾虚而致气血不足,加上分娩失血耗气,使脾气益虚,气虚不能统摄冲脉之血,或因产后胞脉空虚,寒邪客于冲任,血为寒凝;或七情伤气,气郁而血滞,血滞留为淤,淤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而致产后恶露不绝。

一、生活护理

1.分娩后应绝对卧床休息,恶露多者要注意阴道卫生。

2.使用垫纸质地要柔软,并要严密消毒,防治发生感染。

3.安慰病人,消除思想顾虑,特别要注意意外的精神刺激。

4.未满50天绝对禁止房事。

5.加强营养,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免温热食物助邪,可多吃新鲜蔬菜。

6.属血热、血淤、肝郁化热的病人,应加强饮料服食,如藕汁、梨汁、橘子汁、西瓜汁,以清热化淤。

7.脾虚气弱的病人,遇寒冷季节可增加羊肉、狗肉等温补食品。肝肾阳虚的病人,可增加滋阴食物,如甲鱼、龟肉等。

二、验方治疗

1.羊肉150g,熟地60g,生姜60g。加酒煎煮,取汁服之。

2.母鸡1只,党参、黄芪、山药各30g,干姜10g,大枣10枚(去核),食盐适量。将鸡杀后去杂、洗净,诸药布包,纳入鸡腹内,隔水蒸熟后去药渣。切块调味,分2天吃完。

3.羊肉500g,当归、党参、山药各25g,佛手15g。羊肉切块,余药布包,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后小火煨炖2 h,去药渣,调味后吃肉喝汤,每日1次,连服7~8天。

4.取山楂30g,香附15g。浓煎顿服。

5.益母草30g,马齿苋30g,红糖适量,粳米100g。前二者水煎取汁,粳米煮粥待熟时加入药汁及红糖。

三、敷脐疗法

(一)方剂1

1.组成黄芪,党参、白术各15g,升麻、龙骨(飞)各10g,甘草6g,米醋适量。

2.用法将上药共为细末,装入瓶中,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5~30g,米醋调成糊状,敷贴于患妇的脐孔穴,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病愈为止。

3.说明本方适用于脾不摄血型产后恶露不绝。症见出血量多,色淡红,无臭味,面色咣白,神疲乏力,小腹空坠,食少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二)方剂2

1.组成当归、川芎、肉桂、炙甘草各15g,蒲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各7.5g,赤芍3g,血竭1.5g(另研),热酒适量。

2.用法上药除血竭另研外,其余药共碾为细末,贮瓶备用,血竭另研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5~30g,与血竭0.5g混合拌匀,加入热酒调和成厚膏,将药膏敷贴于患者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隔3天换药1次,至恶露干净方可停药。

3.说明本方适用于血淤型恶露不绝3周不止,淋漓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舌质紫黯或有淤点,脉沉涩。

(三)方剂3

1.组成附子、肉桂,母丁香各10g,五灵脂、蒲黄、茜草根各15g,黄酒适量。

2.用法将上药物混合研为细末,过筛后,装入瓶中密封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5~30g,以黄酒适量煮热,加入药末调和成厚膏,以此膏贴患妇脐孔(神阙穴)和子宫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每3天换药1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寒凝血淤型产后恶露不绝。症见少腹冷痛,喜热熨,四肢厥冷,舌质紫黯或有淤点,脉沉紧或沉涩。

(四)方剂4

1.组成百草霜适量。

2.用法上药以烧酒调匀敷脐上。

3.说明本方适用于产后体虚恶露不绝者。

(五)方剂5

1.组成伏龙肝100g。

2.用法上药研末,醋调敷脐。

3.说明本方适用于产后体虚,恶露不绝者。

四、药膳调养

(一)黄芪饮

1.原料黄鳝500g,黄芪30g。

2.制法鳝鱼切丝,黄芪纱布包裹,加水适量共煮熟,去纱布包,加猪油、食盐、生姜煮沸,分2次服用。

(二)鹿角鸡

1.原料鹿角霜20g,母鸡1只。

2.制法鹿角霜纱布包裹,母鸡去毛及肠杂后与鹿角霜一起加适量水同炖至鸡肉熟透,去鹿角霜,以食盐、生姜、花椒调味,分2次服用。

(三)地黄木耳

1.原料马齿苋、鲜藕、生地黄各15g,木耳20g。

2.制法生地黄加适量水煎30min,取汁;木耳用冷水浸泡后,放入前汁煮至烂熟,加糖适量,分2次服用。

(四)川芎益母草

1.原料当归、川芎各10g,益母草20g,红糖25g。

2.制法取当归、川芎、益母草加水适量,煎煮30min取汁,加入红糖煮沸,分2次饮用。

(五)三味鸡蛋

1.原料党参、黄芪、益母草各20g,红糖50g,鸡蛋2只。

2.制法3味药与整只鸡蛋加适量水同煮至蛋熟,去渣取汁,鸡蛋去壳,两者再与红糖煮沸,分2次饮汤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