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84

第84章 培养德行更重要

语录

譬之树木,这诚孝之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传习录·徐爱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比如树木吧,这诚孝之心就是树根,其他的便是枝叶。需先有了树根,然后才有枝叶。不是先有了树叶,然后才有树根。

做人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明白做人的道理,才能想去怎么做事。胡乱做人,智力越高,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我们非常明白,从孩子生下来开始,如果不抓好他们的道德教育,倘若心术不正,任其发展下去,极有可能惨淡收场,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首先让我们看看汪精卫的下场。汪精卫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面绝对是一个赫赫有名人物,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早年参与了国民党和民国的草创,可谓功不可没。他和胡汉民两个,原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国民党统治时期,大家每周都要背诵的“总理遗嘱”,就是汪精卫的手笔。汪精卫还曾经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他那俊美的脸庞,风流儒雅的个性,不知引得多少闺秀名媛为之朝思暮想。在宋教仁遇刺、胡汉民牺牲、孙中山英年早逝之后,国民党里面无论资历还是影响,除了蒋介石就是他了。然而这样一个智勇双全聪明绝顶的人物,却在抗日战争时期投靠了日本人,在南京搞了个伪政府,甘做日本人统治中国的傀儡,严重破坏了大好的抗战局面,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李斯的悲哀”: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他却有个致命的弱点。

李斯年轻时,曾经在郡里做过小官吏。他在郡里的茅厕中看到的老鼠又脏又瘦,而他看到的粮仓中的老鼠又肥又壮。他感叹道:“处的位置不同,其结果的差距也就大。”这就是李斯著名的“仓鼠论”。于是李斯便投到著名学者荀子门下学习。学成后,他辞别荀子时说道:“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可见卑贱的地位,穷困的处境,是李斯发奋的动力;改变卑贱的地位、穷困的处境,是李斯努力的目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理想与志趣格调并不高,就是为了改变自己地位低下的处境,去努力的。

正是这个弱点,造就了李斯悲哀的结局。

秦王读过韩非写的书籍,对于韩非的博学,非常仰慕,一直想见韩非,并恐吓韩国。韩国对于秦国十分恐惧,所以派韩非到秦国请求两国的和平,这时的秦王将韩非扣留在秦国。到了秦王嬴政十四年(前233年),李斯怕秦王重用韩非,不顾同学(李斯和韩非同拜荀子门下)情谊,私底下诬陷韩非,说韩非是韩国宗室公子,必定不会效忠秦国,劝秦王把韩非禁锢,又在狱中把韩非毒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病死,遗诏命公子扶苏回咸阳奔丧。而赵高心术不正,竟扣留诏书,想立胡亥为皇帝,以便自己篡权。但这必须经过李斯的同意,阴谋方能得逞。因此,赵高使尽浑身解数,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企图说服李斯。李斯开始斥之为“亡国之言”,继之,责令曰:“君反其位!”接着,劝说:“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然后告诫道:“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情绪由盛怒到平息,语气由严厉到温和,心理变化清晰可见。最后,赵高使出杀手锏,说:“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一定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相机而动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此语正中李斯要害。由此,李斯、赵高、胡亥合演了“沙丘政变”,改变了秦国,乃至中国的历史轨迹。

李斯以为帮助胡亥登上皇位,就能永保荣华富贵,子孙前途无忧。然而,胡亥只不过是赵高的牵线木偶,赵高掌握着实权。“沙丘政变”后,李斯已无利用价值,而且成了赵高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不可避免的,赵高把矛头指向了李斯,不失时机地诬告李斯父子谋反。可怜的李斯纵有三寸不烂之舌,又怎能说得动昏庸无比的胡亥?最终还是落了个腰斩、三族之人都被处死的悲惨处境。临刑之际,李斯黯然地对儿子李由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然而,上蔡那透明而脆薄的春天早已变得遥不可及了。

纵观李斯一生,他最不可忍受的是处于下位、贫贱之位。他认为:“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他重视“得时勿怠”,要抓紧时机,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也没错,但要看究竟是怎样做。他看不起那种“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他认为“此非士之情也”,这是唱高调,假清高;是“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这就把孔子所说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以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等,通通说成是“非人之情”。如何追求富贵、如何摆脱贫贱,别人是有原则、是有底线的,而李斯没有。他把孔子、孟子以及他的老师荀子的甘居于贫贱都加以蔑视;在他看来,只要能求得富贵、摆脱贫贱,他可以不择手段。看来,相对于其他方面,德行可能更为重要,李斯的悲剧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