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03

第3章 保持好自己的本性

语录

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

——《传习录·薛侃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圣人的本心没有善恶之分,也不存在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他们的心态也不会依据世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为了说明上述观念,王阳明举花草为例进行解释:当人们想赏花时,认为花好看而觉得周围杂草碍眼,那是因为杂草影响了赏花的效果;同样当人们要用到那些杂草时,反而会觉得这个地方为什么长花而不多长点杂草呢?这两种看法都很正常,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眼里,反应当然不同,这就好比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关键是人的心理在起作用。人的善恶念头也是如此,都是由于人好恶之心产生的,并不是人的本心。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年代,要想保持好自己的本性,不因外界的打击和诱惑而摇摆不定,不过于狂热地追求心外之物,做到这一点挺不容易。我们普通人不能像圣人那样,能够放得下七情六欲,能够放得下那些他应该享受的东西,而且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尤其是通过刻骨铭心的痛而获得的东西,如何舍得放下?王阳明的说法不能说没有击中要害。人世间的事不外乎情、欲两个字,可又有多少人看得透呢?坏人受丑陋之心牵引而做坏事,普通人可能因执着心、愧疚感等而使自己陷入痛苦,无法自拔。究其原因是我们对外界事情有所牵挂,使自己的本心失去了原来的面目。

一个小和尚跟一个老和尚下山化缘,来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河了。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多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师傅啊,我们是出家人,怎么能背着个姑娘过河呢?老和尚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有放下?

我们当然要问,小和尚为什么会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有放下呢?道理很简单,小和尚很守规矩,他受的教育一直是不要近女色。李娜有一首名为《女人是老虎》的歌,内容讲的是小和尚下山去化斋千万要躲开女人。在这种教育氛围下,小和尚怎么能参透老和尚背姑娘过河的道理呢?心是最有反应、最有感觉的器官,看到大自然的山川鸟兽,看到人的生老病死,我们都会因心的触动而产生喜怒哀乐之感。如果我们能像老和尚那样在处理有关事情时,不受世俗观念的打扰,内心自然就不会茫然,否则也会像小和尚一样,在心里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有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