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预先采取因势利导的有效措施,对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战争局势、企业经营管理等进行预控和动态控制。
(二)应用范围
控制思维法主要应用于对政治形势、经济发展、战争局势、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预控和动态控制。
(三)举例说明
“例1”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济超常规发展,各地都大搞重复建设,造成通货膨胀的严峻局面。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形势,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了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控制重复建设,严控新建楼堂馆所,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货币总量,扩大出口,鼓励引进外资等。这些宏观调控措施有力地遏制了通货膨胀,胜利地实现了我国从经济过热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软着陆”。
“例2”现代高科技战争中广泛使用的导弹是一种装有弹头、动力装置并能制导的高速飞行的武器,依靠控制系统的制导,能使弹头击中预定目标,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空对舰、舰对地、舰对舰、舰对空、岸对舰等导弹;按推进剂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导弹;按飞行原理可分为弹道式和飞航式导弹;按在战争中的作用可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在现代的导弹中,最具威力的是一种叫做“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的导弹核武器。这种导弹发射时,先垂直升入高空到达大气层以外,在阻力极小、几乎不受气候影响的高空中变为水平飞行,飞向预定的目标。到达目标上空后,导弹再重新返回大气层,它的肚子也自动打开,并且放出好几个能够自动寻找攻击目标的、带核弹头的小型导弹。然后,这些小型导弹飞向它们各自的攻击目标,并引爆核弹头将目标彻底摧毁。这一系列过程都是由地面(或核潜艇上)的导弹控制系统进行制导的。
“例3”战争局势的控制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控制的最根本的依据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为,战争毕竟是坏事,会对生命、财产、国力、环境等造成极大的破坏。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将竭尽全力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将永远不称霸,不当好战者。但是,如果有敌对势力侵犯我国的利益,侵占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危及我国的安全,我们将被迫回击敌人。我们一般后发制人,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达到一定的目的后,就要及时收兵。考虑到战争的后果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我们一般应避免全面战争、核战争、化学战、生物战等对人民造成极大危害的战争。在战争中,要注重舆论宣传,揭露敌人的侵略目的和凶残暴行,激励我国军民的士气和斗志,争取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要优待俘虏,做好对敌军的分化、瓦解工作。在和平时期,我们要实行睦邻友好政策,与邻国友好相处,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国发展同盟、互助等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拓宽和平的基石。同时,要加强国防建设,建设一支能打赢高科技战争的现代化军队,实施“全民皆兵”的国策,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因为,和平力量和国防实力能遏制、控制战争。
(四)操作程序
(五)概述
控制,即掌握事物的活动范围,不使其越出范围,因势利导,正确引导事物的变化。近代诞生的控制论是一门专门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和通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上述过程的数学关系。控制技术应用于航空、航天、导弹、卫星、通信、自动化、电气工程等领域。
控制思维法运用了控制论的原理,通过控制思维,预先采取有效措施及方案,对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战争局势、企业经营管理等事物进行有效的预控和动态控制。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中,为了人类、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必须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控制。例如,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我们就必须作出最大的努力,控制局部战争的发生、扩大和蔓延,防止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必须控制政治局势,确保社会稳定、法制健全、民主落实、政务公开、社会公正、官员廉洁、道德弘扬等等;我们必须控制经济形势,努力做到产业结构合理、先进,基础设施建设、外贸出口、扩大内需三个方面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强劲有力,社会分配趋向合理,工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等等。由此可见,控制思维法对于整个人类、国家和人民是多么重要。
第一步要围绕本课题分析事物变化、发展的种种可能性,设计预控措施。
第二步要根据本课题事物的动态(即变化、发展的趋势)设计动态控制措施。
第三步是形成控制方案,并随着本课题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时修正控制方案。
在使用控制思维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既要防止失控,又要防止控得过死。如果失控,势必陷入混乱无序的无政府状态;如果控得过死,势必制约事物的活力,出现呆板、停滞、倒退。因此,对事物的活力应正确引导,而不是控死。
(2)要控制关节点,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关键的重要部位。例如,为了维护和争取世界和平,就必须注重发展和加强与各国际组织、有影响力的国家领导人、友好国家的领导人之间的联系,及时磋商和平大计,协调各种矛盾,并控制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的舆论宣传,注重自身国防力量的建设等等。
(3)要注重控制的范围,即上限和下限,既要有控制的灵活度,又要提高控制的精确度,力求达到最佳控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