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创造性思维40法
32901600000016

第16章 联想思维法

(一)概念

在从事科学研究时,注意观察、考察与研究课题相关、相似的事物,寻找这些事物与研究课题的相关点、相似点,由此联想到研究课题,从而使研究课题取得突破。

(二)应用范围

联想思维法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各种创造发明。

(三)举例说明

“例1”在古代,人们在实践中发现:用凹面镜能把太阳光的焦点集中起来,产生很高的温度。相传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在城墙上树立了一面巨大的经过精心打磨的金属凹面镜,利用凹面镜把太阳光的焦点集中在敌方马赛拉斯舰队中的木船上,一会儿功夫,敌舰就起火燃烧起来。我国春秋早期,人们就制成凹面铜镜,用来把太阳光的焦点集中起来取火,叫做“阳燧”。

江苏省的科技人员用凹面镜制造了一种太阳能焊接机。这种焊接机由凹面聚光镜、跟踪调节系统、焊接刀具装置和机架等部分组成。它的聚光镜直径有2.5米,焦点处的温度可达2000℃。1毫米厚的钢板放在焦点处,12秒钟就可以烧穿一个直径6毫米的洞。这种焊接机可以用来焊接车床上的刀具,刀具装在一个可转动的刀具架上,每次可以焊接10把,一把刀具只要1分多钟就可以焊好。

在法国的比利牛斯山上,法国人建造了一座太阳能高温炉,它的聚光镜有9层楼那么高,这个大凹面镜是用9000块小反射镜组成的,它可以把安装在对面山上的63块巨型平面镜反射过来的阳光,聚集到前面的太阳炉中,使炉内的温度达到4000℃。利用这台太阳能高温炉,可以提炼出超纯大晶体,造出奇异的合金,并且发出巨大的电力。

在阿尔凯克城附近的沙漠里,美国人建造了一座太阳能发电站,有1775面反射聚光镜,把阳光集中反射到60米高塔的锅炉上。锅炉每小时生产10多吨具有几百摄氏度高温和几十个大气压的蒸气,用来推动汽轮发电机,发出750千瓦的电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聚变专家潘垣提出:发展太阳能发电是我国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用太阳能发电,1万平方千米的发电能力就等于五个三峡电站的发电能力。我国有丰富的沙漠太阳能资源,能充分利用广大荒漠化、沙化土地,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对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与环境的矛盾,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2”两千多年前的西医在看病时常常把耳朵贴在病人的胸部,通过听病人的心音去判断病情。1816年,法国医生兰尼克给一位胸口剧痛的姑娘看病,兰尼克要听她的心音。但是,这位高贵的小姐拒绝兰尼克趴在她的胸口上。兰尼克忽然想到孩子们做的一种游戏:一个孩子在木棒的一端用针尖刮划,另一个孩子在木棒的另一端仔细听。于是,兰尼克马上用纸卷成一个圆筒,一头按在病人的胸口,另一头塞在自己的耳朵里,果然清晰地听到了心音。于是,兰尼克做了一个圆纸筒用来听诊,听到了肺炎患者和脓胸患者发出的不同声音。后来,兰尼克用车床把一段细长的木头中间掏空,制成一根空心木管作听诊器。由于它像一根笛子,人们叫它“医生之笛”。1819年,兰尼克写成《论间接听诊法及主要运用这种新手段探索心、肺疾病》一文,连同听诊器一起出售。从此,听诊器得到了推广。在推广中,听诊器不断改进,硬管改成了软管,单耳听改成了双耳听。现代听诊器由耳具、皮管和胸具三个部分组成。胸具是一面装着金属薄膜的小圆盒,听诊的时候把它贴在病人胸部(或其他部位),它可以很灵敏地把病人的心音传送给充满空气的橡皮管,最后由耳具传送到医生的耳朵里。近几年,出现了新式的电子听诊器,由传感器、放大器和电听筒组成,能把微弱的心音放大。人们还制造了自来水管听漏器,用来寻找自来水漏水点;制造了电子工程听诊器,用来听取机器上各种零件的振动声、轴的振摆声以及气流的振动,能简便迅速地测定机器的技术状态、轴承的磨损程度等等。

“例3”人造牛黄的成功,也是联想的结果。牛黄是一种珍贵的药材,但是天然牛黄只能从屠牛场上偶然得到,数量极少。所以,许多医药单位都想方设法寻求解决牛黄不足的途径。广东省海康县药品公司的同志在研究中发现,牛黄是因为牛胆囊里混进了异物,然后以它为核心,周围凝集了许多胆囊的分泌物,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牛胆结石。由此,他们想起河蚌育珠,珍珠也是由于沙子进入蚌体,蚌分泌出黏液,将沙子包住而形成的。既然河蚌经过人为的插片,能育出奇光异彩的珍珠来,难道就不可以给牛接种异物,培植出珍贵的牛黄吗?他们对牛施行了外科手术:在胆囊里埋入异物。一年过去后,他们果然从牛的胆囊里取出结石,和天然牛黄一模一样,试验成功了。

“例4”面包里因为放进了发酵剂,所以多孔、松软。一位橡胶厂的老板想,能不能把这一办法运用到橡胶工业中来呢?他在橡胶中加进发泡剂,制成了海绵橡胶。

“例5”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在发明电话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远距离传播时信号衰减。他起先想采用放大原始信号的方法,但是没有成功。有一天,他搭乘驿车到巴尔的摩去,在旅途中发现,邮车每到一个驿站就要更换拉车的马。他由此产生联想:在电话线路沿途设置放大站,不断放大信号。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可行,终于解决了电话信号长途传输的衰减问题。

“例6”1980年的一天,德国物理学家格莱特到澳大利亚去旅游。当他独自驾车横穿澳大利亚的大沙漠时,眼前的景象使他产生了联想,将茫茫的大漠和材料中的晶粒联系起来。他是从事晶体材料研究的,知道晶体中的晶粒大小对材料性能有极大的影响,晶粒越小材料的强度就越高。于是他就想,如果组成材料的晶粒细小到只有几纳米(1纳米=10亿分之1米)那么小,材料的性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异国他乡旅行中冒出的这个想法使他兴奋不已。回国后,他立即开始试验和研究。经过近四年的努力,格莱特终于在1984年得到了只有几个纳米大的超细粉末。在研究中他发现,任何金属和有机、无机材料都可以制成纳米大小的粉末。材料一旦变成纳米大小的粉末,无论是金属还是陶瓷从颜色上看都是黑的(由于超微粒子吸光能力强所致),其性能发生巨大的变化。

格莱特研制超微粒子成功的消息传开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纷纷研究纳米材料。例如,美国著名的阿贡国家实验室用纳米大小的超细粉末制成的金属材料,其硬度比普通粗晶粒金属的硬度要高24倍。用纳米大小的陶瓷粉末烧结成的陶瓷制品有良好的韧性。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研制成一种冲击式超微粉碎机,能制造直径1微米以下的超微粉末。又例如,德国科学家于90年代初发明了一种生产金属超微粒子的新方法,是在一个封闭室内放进金属,然后充满惰性气体氦,再将金属加热变成蒸气,于是金属原子在氦气中冷却成金属烟雾,并使金属烟雾粘附在一个冷却棒上,再把棒上像炭黑一样的纳米大小的粉末刮到一个容器内。如果要用这些粉末制作零件,就可将它们模压成零件形状,通过烧结即可制成纳米材料零件。

纳米材料神通广大,应用面广。例如,将金属铝和镍的超微粒子掺到火箭的固体燃料中,就可使燃烧效率提高100倍左右。美国和俄罗斯的火箭中已普遍使用了这种办法。将超微粒子均匀地涂到磁带、录像带和磁记录器上,能使记录磁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有些新药物制成纳米颗粒,注射到血管内可顺利进入微血管,大大提高了药物疗效。

目前,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一场纳米材料革命已经开始。

(四)操作程序

(五)概述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脑中,形成如下各种不同的联想:

(1)接近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的联想,例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

(2)类似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联想,例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

(3)对比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的联想,例如,由光明想起黑暗。

(4)因果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的联想,例如,由火想起热。

上述联想的分类证明,由于客观事物联系的广阔性,决定了联想的广阔性,在接近点、类似点、对比点、因果点方向都可以展开联想,让思维在广阔的时空中驰骋。

在使用联想思维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方法,以本专业、本课题为核心,将联想向四面八方拓展,并不厌其烦地把联想的事物记录下来。平时,要注意锻炼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扩大大脑贮存的信息量,发散性思维能力强的人联想思维能力就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路开阔”。

(2)要注重向相关、相似点方向联想,因为相关、相似点方向的联想,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例如,某县委研究、制订提高农民收入的方案,展开联想时:先进的经济发达地区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及农民的状况如何?本县与上述地区的差距在哪里?有什么优势和薄弱环节?难点在哪里?如何突破?……

(3)最后进行收束性思维,筛选合适的联想点,形成本课题的可行性方案或突破难题的方法。

让我们运用联想思维法,把难题放在广阔的客观世界中去联想,沿着相关、相似的方向去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我们就一定能够攻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