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妊娠分娩产后育儿(白金版)
32890500000029

第29章 一 新生儿生长发育

新生儿的身体发育指标

宝宝出生时正常体重是多少是一些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在3000克左右,一般在2500~4000克之间。

若是出生体重达不到2500克就是低体重儿,这种新生儿一般很危险,需采取治疗措施或特殊处理。若是出生体重超过4000克则为巨大儿,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对体重超出正常范围太多者可以进行一些检查。

那么宝宝出生时正常身长又是多少呢?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厘米,在47~52厘米之间。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头围一般在34厘米左右,头围过小或过大均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异常情况(如小头畸形、脑积水等)。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胸围一般为31~33厘米,比头围小1~2厘米。这些宝宝出生时的数据家长都需要了解。

早产儿需要更多的呵护

一般早产儿的身体不会超过47厘米,头大身体小,身体比例失调,其比例为1:3。早产儿的皮肤布满皱纹,弹性差,颜色有些发红,整个身体都被胎毛覆盖,全身几乎没有脂肪。早产儿哭不出声来,几乎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也没有吸吮母乳的能力。

早产儿呈现皮包骨头状,特别消瘦,特别是臀部和肋骨,四肢瘦得就像一根小棍儿。呼吸不均匀,动作显得有些一惊一乍。由于软骨发育不全,导致耳郭很软,脚趾甚至是手指上薄薄的指甲经常长不到指尖处。没有眉毛,足底皮肤褶皱微弱。早产儿的头颅骨的发育也不完全,前囟门显得比较大。

早产儿中女宝宝的大阴唇覆盖不住小阴唇,大阴唇向前隆起;男宝宝的阴囊一般也比较小,并且没有皱纹,睾丸还没有下降到阴囊,而是留在腹股沟管或腹腔中。

早产儿因为身体器官发育不够完整,甚至存在吞咽和吸吮缺陷,无法自己饮水和吸奶,并且胃容纳量特别小,肠也只可以对少量的食物进行消化。这样的早产儿常通过胃管喂养,并且不可以一次喂得太多。

刚出生的早产儿,还没有自主调节体温的能力,若是室内温度过高,他往往就会发热;若是室内的温度低,他的体温也会随之下降。早产儿的呼吸、脉速浅而快。

因为早产儿还没有充分发育,因此生活能力极为薄弱,对疾病基本上毫无抵抗力。所以,必须做好防范感染的措施,特别对于那些感染性疾病,如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和败血症等对早产儿的生命也会存在很大威胁。生命和营养需要的矿物质,必须根据每天的血液检查严格控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早产儿必须进行极佳的保护和更为细致地培育和呵护。

新生儿需要睡觉与逗笑

新生儿70%的时间都在睡觉,一般2~3个小时都会醒来一会儿,当宝宝睁开眼时,可以将你的脸试着给宝宝看看,要知道宝宝的视焦距调节能力不是很好,最佳距离是19厘米。也可以放一个红色圆形玩具在宝宝的最佳视力距离,这样可以引起宝宝的注意,然后移动玩具使其左右、上下摆动,宝宝会慢慢移动眼睛和头追随玩具。健康的宝宝在睡醒时,一般都会有注视以及不同程度转动头和眼追随移动物的能力。

对新生儿来说,除了吃奶的需要,再也没有比母爱更重要、更珍贵的精神营养了。母爱是一种无可代替的营养素,这不仅是因为宝宝从妈妈肚子中来到这个世界感觉到了许多东西,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在心理上知道了母爱,并能用宝宝的微笑与语言(哭声)来传递他的内心世界。宝宝最喜欢的是母亲的笑脸和温柔的声音,当宝宝的名字被母亲轻轻地呼唤时,他就会转过脸来看母亲,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这是因为宝宝在肚子中的时候就听惯了母亲的声音,特别是将宝宝抱于怀中,抚摸着他并逗引、轻声呼唤着他时,他就会对你微笑,表示理解。宝宝越早学会“逗笑”,智商也就越高。这一动作是宝宝的运动系统与触、听、视觉建立了神经网络联系的综合过程,也就表明宝宝已经具备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

看看自己的宝宝是否达标

宝宝的成长总是一家人关心的焦点,尤其是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可爱的宝宝是否健康,营养是否充沛,这些是爸爸妈妈都很关注的,下面就将常见的新生儿发育指标列出给大家作为参考,比比看,你的宝宝达标了吗?

1.身长

男婴比女婴略长,平均为49~50厘米。

2.体重

足月的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男婴比女婴略重一些,约为3000克。出生后一周经常会出现体重减轻的状况,这是暂时的,两周内一般就可以恢复,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3.胸围

女婴约为32.57厘米,男婴约为32.65厘米。

4.头围

女婴约为34.1厘米,男婴约为34.4厘米。

5.腹部

腹部膨隆,较柔软。

6.头部

新生儿的头顶开放而平坦,前中央的囟门呈长菱形,搏动时可见。父母要注意保护宝宝囟门,避免它受到碰撞。大约1岁以后就会逐渐闭合。

7.四肢

四肢短小,双手握拳,并向体内弯曲。一些宝宝出生后会有两臂轻度外转、双足内翻等现象,这很正常,大多会在满月后缓解,双足内翻一般3个月以后就可以缓解。

8.皮肤

全身皮肤红润、柔软,皮下脂肪已较丰满,表面有少量胎脂。

9.心率

心率每分钟为90~160次,比成人快。

10.呼吸

新生儿的呼吸不规律且浅表,腹式呼吸是主要呼吸方式。每分钟45次左右,有时会出现暂停。

11.排泄

新生儿一般在出生12个小时以后逐渐排除胎便。胎便呈深、黑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吞入羊水中肠道分泌物、胎脂、胎毛而形成的大便。3~4天一般就可以将胎便排尽。吃奶之后,大便就会慢慢变成黄色。吃母乳的宝宝每天大便次数4~5次,吃配方奶的宝宝1~2次大便。若宝宝出生以后24小时以内都没有见到排胎便,就应该马上去请医生检查,看肛门等器官是否存在畸形。

通过呼吸查看宝宝异常

婴儿的呼吸异常现在被很多家长所重视,要知道这种症状最难被家长所察觉,但往往却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伤害。特别是新生儿的睡眠呼吸暂停,甚至会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危险。

要观察宝宝是否存在呼吸异常,可以从以下3个方向入手。

1.呼吸的声音

呼吸有杂音,多是因为呼吸道狭窄或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而产生的异常呼吸音,有可能出现喘息式呼吸、鼻翼扇动等。一些新生儿出现呼吸异常时,呼吸声会变得嘈杂、很大,甚至可以听到哮鸣声、喘鸣声和水泡状的声音等。虽然这些异常的呼吸音在有些时候必须借助听诊器才可以察觉,但若是声音较为明显,那么不用听诊器也可以分辨出。

2.呼吸的速度

刚出生的新生儿呼吸速度一般每分钟在50次左右,随着他的成长,呼吸速度也会逐渐降低,婴幼儿20~30次,到了成人只有15次左右。呼吸速度出现异常也许就会导致呼吸过于急促,或是太慢造成呼吸迟缓、呼吸暂停等。

3.呼吸的形态或深度

在休息的情况下,宝宝的呼吸有规则、较平顺,并且有一定的深度。若是出现呼吸异常,宝宝就会出现呼吸较为费力的现象,可以观察到宝宝有胸凹情形,也就是腹部与肋骨下缘交接处会有凹陷的现象,中央的胸骨凹陷或颈部与胸骨上方交接处凹陷,这就是由于呼吸肌费力的结果。

新生儿排尿问题需了解

新生儿可在出生后或分娩中马上排小便,开始量较少,尿液色黄透明,7天后排尿次数增多。

新生儿不排尿?

若是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还没有小便排出时,应该请医生对宝宝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先天性泌尿道畸形。

健康的婴儿排尿比较频繁,每天一般在20次以上。若是在喂奶两小时之后,发现宝宝的尿布还是干的就应该引起注意。

宝宝不排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天气炎热,身体的需水量超出了平时很多;二是发热,这个时候宝宝想喝多少水都应该给他喝。若是过一会儿出现排尿,说明没问题。若是尿液颜色深且浓缩,则表明依然需要喝水。

女婴阴道有白色黏液?

一些刚出生的女宝宝阴道内经常会排出白色黏液,一些时候还混有少量血迹从阴道流出来,这是宝宝出生后,其体内来自母体的激素降低所导致,身体依然很健康。

尿布上有粉红色污迹?

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刚出生后的几周,尿布上也许会存在一些粉红色污迹,看上去好像是混合的尿液和血迹,实际上这些污迹并非血液,只是一类粉红色称之为尿酸盐的化合物。

吸水效果好的尿布虽然可以让宝宝的皮肤尽量保持干燥,但也会带了一个麻烦:需要取尿液做检查时,会因为尿液被尿布完全吸干而很难采集样本。

保持新生儿的体温很重要

宝宝体温高于38℃也就是出现发热,如果达到41℃则为极度高温;相反的,如果体温低于35℃,也就是体温过低。导致宝宝体温高低,有可能是生病引起、体温调节中心病变、糖尿病或低血糖等,有任何问题时,家长必须提高警觉,及时去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寒冷季节,若是室内暖气不够热,对年幼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很容易造成伤害。宝宝会有尿量减少、拒绝喂食、手脚冰冷、活动力减低,体温介于29.5℃~35℃之间,随时会出现呼吸停止及心跳减缓。死亡率很高,即使存活下来可能还会出现脑部受伤等后遗症。所以在寒冬季节,必须注意家里的温度,让宝宝感受到一个舒适温暖的环境。

另有一种更严重的新生儿高体温情况,室外温度特别低,在室内穿着也比较暖和,因为新生儿排汗功能不是很好,体温很容易就会上升。若是婴儿包裹太多衣物,和热源过于接近,或在开放热气的汽车中,或在密闭的汽车或房间内,被放置在窗台旁,这时受强烈阳光直接照射,都会导致体温过高的情况出现。

体温可能上升到41℃~44℃,皮肤又干又热,开始宝宝脸部无神,全身发红,接着变成脸色苍白、神志不清、抽搐和昏迷,脑部受损及死亡率特别高。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依据宝宝所在环境的温度给予适当穿着。

新生儿五大视觉规律

新生儿已经具备一种对外部世界进行扫视的能力,当不成形的刺激在自己面前时,不管是在黑暗中还是在比较光亮的情况下,新生儿视觉发展规律都会以一种有组织的程序进行扫视活动。

新生儿的五大视觉规律:

1.在黑暗中,新生儿也可以对环境进行仔细的、有控制的搜索。

2.新生儿在清醒时,只要没有太强的光线,都可以睁开眼睛。

3.新生儿一旦发现物体的边缘,扫视活动就会停止,视觉就会在物体边缘附近停留,并试图用视觉跨越边缘。若是边缘和中心相隔不远,视觉无法达到的时候,新生儿就会继续对其他边缘进行搜索。

4.在光线适度的环境中,面对无形状的情景时,新生儿就会扫视相当广泛的范围,对物体的边缘进行扫视。

5.当新生儿的视线在物体边缘附近停留时,往往就会对物体的整体轮廓进行观察。如新生儿在观看白色背景上的黑色长方形时,其视线就会在黑色轮廓的附近徘徊,并不会在整个视野游荡,这表明新生儿偏爱注意对比鲜明的图案,而且偏爱注意形状或轮廓的边缘,而并非整个图案内容。

味觉和嗅觉,探索世界的基础

嗅觉和味觉是新生儿认识外界事物、探察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新生儿味觉能力比较强,从出生开始就可以很精细地将溶液滋味辨别。生后只有1天的新生儿对于浓度不同的糖水吸吮的量和强度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喜欢较甜的糖水,吸吮浓度较低的糖水比浓度较高的糖水量少、吸吮力弱。对于苦的、酸的或咸的液体会出现不愉快的表情。

新生儿还可以区别和认识各种不一样的气味,当他开始闻到一种气味时,有活动量改变、心率加快的反应,并可以将头转向气味发出的方位,这是对新气味有兴趣的表现。一旦对此种气味比较熟悉以后,反应很快就可以消失。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就可以辨别自己母亲的气味。

与此同时,母亲也可以仔细辨别出自己宝宝的气味。若是将妈妈的眼睛遮住,将不同的宝宝放在她的鼻子附近,她们马上就可以凭气味将自己的宝宝确定出来。所以,嗅觉也是母婴相互了解的一种方式。

新生儿脐带需保持干燥

脐带是母亲与胎儿相互“沟通”的要道,将营养物质通过脐静脉传递给胎儿,又将废物通过脐动脉带给母亲,让母亲代替排泄出体外。在胎儿降世以后,医生会将这条脐带结扎,母体将与新生儿“脱离关系”,新生儿就会成为独立的一个人。但是残留在新生儿身体上的脐带残端在没有愈合脱落前,依然会影响到新生儿。要知道脐带残端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伤口,血液比较丰富,是病原菌生存的好位置,若是处理不当,病原菌往往就会乘虚而入,导致全身出现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所以,护理好脐带是保护新生儿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新生儿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方法与脐带脱落的时间有关,若是残留端很短,则出生以后3~4天就可以脱落。反之,则需要一周的时间来脱落。若是7天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没有脱落,则应该去医院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并进行处理。若是残留的脐带变成干黑色,可以采用95%的酒精轻轻擦洗,干黑的脐带一般就可以脱落,若是依然没有脱落,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处理,盲目剪断不可取。

脐带没有脱落以前,必须使脐带保持干燥,新生儿从医院回家以后,若是没有特殊情况,比如脐部没有感染,则大可不必应用药物,这样可以更快地使脐带干燥脱落。绝对不可以让尿布或湿衣服捂在脐部,若是覆盖的纱布湿了必须及时进行更换,更换的时候打开纱布,用75%的酒精棉球,轻轻地从脐带根部向周围的皮肤擦洗,不要来回地乱擦以免脐根部被周围皮肤的病原菌所感染。

若是发现脐部长出白色肉芽,或脐部有脓性分泌物且周围的皮肤变红肿等现象,必须及时去医院进行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特殊生理状况家长要了解

宝宝刚刚出生的这个月,会经常出现不少和成人不同的生理状况。父母在遇上这些情况的时候,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生怕宝宝出了什么大问题。其实,新生儿出现这些特殊的生理状况很正常。

1.脱水热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热。室温过高时通过皮肤散热,若是这个时候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新生儿很容易就会出现脱水热。脱水热的温度一般低于38℃,若是可以及时发现,补液后很快就可恢复正常。预防脱水热的护理是:新生儿衣着不可紧包,宜松软;炎热季节室内要保持通风,同时需供给充足的水分。

2.体重减轻

因为出生后的最初几天进食不多,同时有大小便排出和不显性失水,因此在生后的2~4天内体重会出现小幅度下降,一般会减轻6%~9%,这属于生理性体重下降。随着进食增加,喂奶量的增多,生后的两周内就可以恢复正常,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3.干哭无泪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泪腺发育还不完善,产生的液体量不多,仅仅能够使他的眼球保持湿润。并且,宝宝在出生时泪管是全部或部分封闭,往往需要半年的时间才可以全部打开。

4.脱皮

大多数新生儿都会有脱皮的现象,不论是像蛇一样的脱皮,或是轻微的皮屑,只要宝宝睡眠、饮食不受影响就是正常现象。脱皮的原因是新生儿上层皮肤角质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此外,新生儿连接真皮和表皮的基底膜比较落后,使真皮和表皮的连接不是很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概率增大。这种脱皮的现象全身也许都会产生,但以耳后、四肢最为明显,只要在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无须强行将脱皮撕下或特别采取保护措施。若蜕皮并发水泡或红肿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必须就诊。

四大神经反射家长需注意

足月新生儿常有以下几种神经反射:

1.吸吮反射

乳头或其他物体置于新生儿口中,新生儿会产生吸吮动作。一般在出生半年内消失。

2.觅食反射

新生儿上唇若被轻触,就会出现撅唇动作,呈觅食状,若一侧面颊被触及,头就会转向该侧。这种反射的消失时间一般在生后3~4个月。

3.拥抱反射

让宝宝仰卧,托稳其头颈,突然将头位放低,向后使头倾下10~15度,这时新生儿会外展伸直两臂,呈拥抱状,继而屈曲内收到胸前。此种反射在生后3~4个月会消失。

4.握持反射

宝宝手心一旦触及笔杆等物,马上紧紧握住。出生以后3个月消失。

随着大脑以及各类感觉器官的发育,宝宝逐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后天性反射,即条件反射,包括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条件反射形成的稳定性及快慢,因宝宝的营养、年龄、活动、环境而有所不同。两岁以内宝宝病理反射对其自身没有太大的意义,可能在正常状态时出现病理反射。但两岁以上的宝宝如果产生了病理反射,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诊治。

分清宝宝正常还是异常哭泣

婴儿的本能性反应就是哭泣。婴儿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哭闹是他们对外界刺激反应、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哭声表示自己不同的反应和需求。因此婴儿哭闹并不是都是因为出现疾病,宝宝不哭、少哭反倒可能成为疾病的征兆,而一些新生儿过多的哭闹,也可能会成为疾病的信号。

1.正常哭声

①觅食性哭声:其哭声急,节奏紧密。这个时候若是母亲用手指或乳头触及宝宝的口角,宝宝马上就可以转向手指或乳头侧,口唇做吮吸动作,停止哭声。

②反抗性哭声:宝宝感到不舒服,如衣着过紧、尿布浸湿、锐物刺痛、感觉冷热以及昆虫叮咬时,也会产生哭声。开始时是间歇性的“呀呀咿咿”,哭哭停停,一般不剧烈。若是没有人注意,帮助他解决“问题”,那么哭声会变为连续性,逐渐变大。

③求抱性哭声:开始哭声断断续续,比较缓和。当一直得不到家人抱时声调就会逐渐增大,连续起来。被抱起后,哭声就会马上停止。这常见于一些已养成爱抱习惯的宝宝。

2.异常哭声

①腹泻前哭声:腹泻患儿在排便前因为肠蠕动增加,觉得不舒服,常会哭闹,排便后一般就可以停止哭闹。

②肠套叠性哭声:宝宝突然嚎叫,多为阵发性,声调亢进,哭声紧迫,同时大汗淋漓,脸色苍白,表情痛苦,手足舞动,烦躁不安。过一会儿趋于平静,哭闹停止,如此反复出现。患儿常伴有便血、腹部肿块和呕吐等。

③吃奶时哭声:宝宝咽后壁有脓肿,口腔有溃疡、炎症,感冒鼻塞时,多在进食或哺乳时哭闹,甚至对饮食拒绝。

④肠痉挛性哭声:突然出现的阵发性啼哭,两腿蜷曲,声调高亢,哭闹一阵就会逐渐安静,反复出现。

⑤中耳炎性哭声:患儿哭闹时摇头,用手抓耳。若牵拉患儿的耳郭,哭闹就会更大,这时应该去医院检查宝宝是否患上了中耳炎。

宝宝眼睛斜视家长别着急

刚出生的新生儿,眼睛常常是一会儿外斜,一会儿内斜。眼睛一般3个月以后就可以恢复正常,但若是过去了半年,宝宝的眼睛看起来还是有外斜或内斜,就应该重视起来。

那么如何初步检查宝宝是否存在斜视呢。在灯光下,看宝宝两个眼仁里的灯影,若是灯影总是在两个眼仁中间黑色部位的同一个方位降落,眼睛一般就不会存在斜视。若是灯影无法落在两个眼仁的同一个地方,也许宝宝就出现了斜视。新生儿眼睛的调节能力不是很强,有些时候看上去貌似还很不正常,好像有“对眼”,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娃娃眼”。这一般会在宝宝凝视一件物体或看较近距离物体时表现出来。若是出现此类情况,家长可以将物体放在离宝宝远一些的地方,观察宝宝是否存在“对眼”现象。“对眼”属于是新生儿观察近距离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现象,并非异常。

如果宝宝半年以后依然存在斜视,应该及时去看医生,进行纠正。若是没有及时得到纠正,也许就会发展成为弱视甚至失明。所以,及早纠正斜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以对宝宝视力进行有效的保护。家长一旦怀疑宝宝有斜视的可能,就要带宝宝看眼科医生。

无需急躁,継续留心观察你的宝宝,只要得到治疗,这种问题并不是很严重。

宝宝睡眠哭闹原因多

若是睡眠环境过热就会导致新生儿睡眠不安,如包被裹得太紧、室温过高、盖的被太厚或衣服穿得过多等,会导致新生儿很不舒服甚至体温上升,这个时候只需降低室温,或将包被松开即可。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新生儿的保暖出现不足,室温过低,在冬季无条件取暖的地区很容易就会出现。新生儿哭闹不安,手脚冰凉,这个时候采取一些简易的保暖措施即可解决问题,如调高室内温度、用热水瓶或热水袋放在新生儿被褥外面取暖,还可以直接抱着新生儿取暖,这些都是比较不错的方法。

新生儿若是在睡梦中过于饥饿,也会出现哭闹不安,给他喂喂奶,吃饱了一般很快就可以入睡。但是有少量新生儿是因先天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引起的夜间不安和哭闹,这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时摄入维生素D不够所导致的钙不足,新生儿体内缺钙造成神经兴奋性增高,就会出现夜间惊哭,这个时候就应该带宝宝去看医生。

当新生儿睡眠不是很好而出现哭闹不安的情况时,应该仔细将原因寻找出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即可。若是无法找出原因,或者采取正确措施后仍无济于事,这也许和新生儿的气质有很大关系,那么就需要家长仔细观察,怎样顺应他的生活规律,让新生儿在睡觉的时候保持安静。可以经常抱抱他,和他“聊聊天”,抚摸一下他的身体、头部等,使他产生一种安全感,也许就可以改善这种状态,但是家长也许就会辛苦一些。